<h3> 春风拂翠柳,诗意沁心田。4月10日至4月14日是一些普通的日子,实乃非寻常也。文人墨客云集,青年才俊汇聚,课堂上师生合作交流,课堂外专家精彩对话……追求理想课堂,追溯传统文化,追寻诗意栖居,是老师专家们共同的心声。“千课万人”活动是由“千课万人”组委会组织的大型学习观摩活动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大家名师,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线教师们,在这里名师展示着课例,分项着自己最新的思考,引领者广大教师们在教研路上更进一步。 在这为期四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认真聆听,细细品味,静静思考,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次活动给我们的震撼一波接一波.。</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改变自己 影响别人</b>,来自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的名师慧语。俞特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拉开此次会议的序幕。我大致 记录了他的教学过程,一经验唤醒(未从平均分引入,直接用数表示),二知识搭桥(设问半个用什么数字表示,小小半个呢),三学习新知,用儿童的语言教学儿童的数学。整堂课打破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我自以为核心的把字句(把····平均分均成····,取其中1份,用几分之一表示),改成了不停地设问是怎么得到的,怎么记录,用这句话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俞特真正做到了把孩子从生活明白到数学明白,尤其关注的是数学思维的培养。</h3> <h3>刘德武老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一年级的《相等与不相等》,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很少,所以,他把思维训练的方式和目标只是定位在“开始接触”和“初步渗透”这个基础的层面上。但是,它的价值在于积累,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积累,当量变转换成质变的时候,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进步和发展。专家用了这么几个字点评,<b>童心童真童趣童话童理</b>。</h3> <h3>吴正宪女神这次给我们带来的的数学课是真的“好吃又营养",课堂教学过程设置完全颠倒,在没有教学折现统计图的第一课时,直接来上复式折线统计图,这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整堂课,我无从下笔记录,整堂课孩子都在<b>不停的发现遇到的问题,不停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b>。后期,我思考了一下,写下小结语,1<b>统计没有对错,只有合理或趋于合理</b>.2,<b>数据是决策依据,多视角研究数据</b>,得出的结论方便咱们看数据做事。3,求实精神</h3> <h3>前面说到女神对数据的分析,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朱德江老师上的一节《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一堂课,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体验数据整理的必要性,体会”怎样分段“,初步学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方法,增强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比2堂课,求同存异,都是在呼吁<b>从多角度下手,使解读数据更合理!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做出选择!</b></h3> <h3>不得不说的是刘伟男,目测年纪与我相仿,但是她的数学教育高度是我仰望的存在!<b>数学的好(3声)玩不是目的,让学生好(4声)玩数学才是追求。</b></h3><h3><br></h3> <h3>简洁明了揭示课题,苏州码,接着就是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的问题几乎涵盖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到问题答案,这难道不是数学素养的积累吗?更值得我辈学习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之瑰宝璀璨全球,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数学文化,提升名族自豪感!</h3> <h3>短短的四天时间演绎的几十节课,让我看到了各省市教研团队付出的努力,领略了各位教师独到的教学技艺和高超的教学机智,让我对学导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充满智慧挑战。有人说,“一个好演员,一举手一投足,全身都是戏”;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歌者,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音乐的魅力”,我要说:“一个优秀的教者,一言一行,全部素养在课堂情境中自然挥洒。”正如数学王子张齐华所言: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教也无涯,学无止境,期待自己能够在感悟中日渐丰盈,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让研究成为一种风气,让实践成为一种能力。加油,一路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