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赞四川大学哲学系干修班同学聚会》</h3><div> 李祖荣</div><h3> 2018年5月18日,毕业33年的四川大学哲学系八三级干部专修班同学聚会于望江公园茗椀楼,谨以一藏头顺口溜纪之。</h3><div><br></div><div>赞叹久年勿相忘,</div><div>四方八面聚望江,</div><div>川渝友邦同根长,</div><div>大学同窗汇一堂,</div><div>学海情深逾恒常,</div><div>哲思助人眼更亮,</div><div>学深行笃善抽象,</div><div>系统思考会联想,</div><h3>干事创业敢担当,</h3><div>修行砺志有气量,</div><div>班中少长诚交往,</div><div>同心同德气昂扬,</div><div>学无止境老无妨,</div><div>聚力凝心俱健康,</div><div>会当乐善福无彊!</div><div><br></div><h3>2018年5月18日</h3><h3><br></h3><h3><h3>附: </h3><h3> 《幸为学友更惜缘》</h3><h3> 李祖荣</h3><h3> 二0一五年八月八至九日,近百名川大哲学系八五级毕业干修班学生邀部分老师喜聚成都川大校园,共庆毕业三十周年,共忆三十年风雨情谊,共勉珍惜美好夕阳。特口占一诗以纪之:</h3><h3>校园阔別三十年,</h3><h3>川大校区喜相见,</h3><h3>菁华转瞬银发添,</h3><h3>饱经風霜尚顽健。</h3><h3>忆想川大求学间,</h3><h3>宅居静修法云庵,</h3><h3>仰思俯读师先贤,</h3><h3>邃密群科筑三观,</h3><h3>荷花池旁读经典,</h3><h3>望江公园抒宏见,</h3><h3>培根小路记试卷,</h3><h3>九眼桥上究古远</h3><h3>苦读食糙殊维艰,</h3><h3>相互支撑不觉难。</h3><h3>同参文革度艰险,</h3><h3>上山下乡受磨炼,</h3><h3>改革开放作奉献,</h3><h3>苦难辉煌共历览。</h3><h3>腹有诗书气自轩,</h3><h3>人生百阅自非凡,</h3><h3>哲学助人思远宽,</h3><h3>辩证合度渡波澜,</h3><h3>草木悲秋人苦短,</h3><h3>幸为学友更惜缘,</h3><h3>健康身心福寿延,</h3><h3>乐观乐活多顾眷。</h3><h3><br></h3><h3>2015年8月8日</h3></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百年名校: 四川大学</span><br></h3><div>综合类985,211研究生院</div><div>创建时间:1896</div><div>所在地区: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div><div>院校隶属:教育部</div><div>重点学科数:46</div><div>院士数:15</div><div>博士点:349</div><div>硕士点:443</div><div> 四川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技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div><div> 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学校设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div><div>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张澜、吴玉章曾任校长,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童第周、周太玄、刘承钊、冯友兰、朱光潜、李劼人、魏时珍、恽代英、王右木、江竹筠、柯召、张铨等,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两院院士中50人为川大校友。</div><div> 四川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设30个学科型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和锦城、锦江两个独立学院。学科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等11个门类,有37个国家重点学科,6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8个博士点,345个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点,121个本科专业,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div><div> 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新理念,探索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提出了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其他办学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新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042人。此外,学校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培养成人和网络高等教育学生。</div><div>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特聘院士24人,杰出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和讲座教授5人,教授(级)1323人,副教授(级)2345人。</div><div>四川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网上合作中心1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5个,“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8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3个,医疗技术精湛的附属医院4所。学校在文学、史学、宗教学、数学、材料、能源、化工、轻纺、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都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6年,全校科研总经费达到7.5亿元,其中理工医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社科经费4587万元;学校是全国高校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全国10个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div><div> 四川大学与42个国家与地区的150余所海外知名大学、教育机构和基金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相继联合组建了“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九寨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反贫困国际合作中心”等国际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学校是我国与美国加州大学“10+10”联盟的10所高校之一,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实现了“2+2”,“3+1”、“2+1+1”等方式的联合办学,学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div><div>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99.75万册;校人文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仅有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文物4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60万余件(份);建有历史文化长廊和校史展览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档案馆、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等,并主办了42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div><h3> 目前,四川大学正抓住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历史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重点跨越,造就英才,引领社会”的指导方针,通过构建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科技跨越行动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人才强校计划”、“523”实验室工程建设等,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