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亮点 <h1><b> <font color="#167efb">本期亮点</font></b></h1><h3><b><br></b></h3><h3> 1、本期“精品赏析”,由著名钢笔画家程庆拾(古生)老师与大家共赏著名钢笔画家王恩贶老师的《聚仁村头通州桥》,领略一位七旬老人用钢笔诠释创作的文化古迹绘画题材精品及艺术风貌……</h3><h3> 2、本期“佳作点评”,由钢笔画家吴志勇(雅士)老师带您欣赏著名钢笔画家蔡中奇、范详厚、李正强等画家的钢笔画佳作,领略他们的艺术风采。</h3><h3> 3、在“来稿选登”中,能够欣赏到大家熟悉的钢笔画家及新老作者的优秀近作。</h3><h3> 4、本期为您推出“资讯快递”:</h3><h3> (1)4月底,著名钢笔画家韩秀强老师《邢台太行古村落》新书首发式暨邢台古村落摄影美术展在邢台市图书馆成功举办;</h3><h3> (2)据悉,四川泸州钢笔画家张晓勇的钢笔画作品《风雪夜归人》,已进入西班牙巴塞罗那第10届"国际具象艺术(绘画、雕塑)大赛"复选。</h3> 精品赏析 <h1>王恩贶</h1><h3><br></h3><h1><b><font color="#ff8a00"> 一支钢笔耀夕阳</font></b></h1><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 程庆拾 ( 古生)</h3><h3><br></h3><h3> 这是我第二次写王恩贶。 第一次是两年前,作为古稀之龄的一位钢笔画爱好者,他在微信上与我联系,自我介绍"1947年生于浙江兰溪,兰溪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退休,现在兰溪市地方志办公室从事年鉴编纂工作"。他说 "画画从骨子里就喜欢","退休了,没什么目的和功利,画好画坏都无关紧要。于是从四月起开始跟汤向老师学习钢笔画,自画自乐,自我欣赏,乐此不疲。</h3><h3> 这几个月,在网上浏览,初步了解了钢笔画界的一些情况,也看了几篇你的文章……"便想结识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复的: "仔细研析过您发来的作品,构图没有问题,空间关系处理没有问题,在用线的疏密与调子上已经比较到位,甚至用笔走线之认真、平和、不急不燥,都颇有感觉。我认为您对钢笔画艺术已经有较好的理解,在线条技法表现上已经有相当的掌握。如继续钻研探索下去,我看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有新的提升。钢笔画工具材料便捷,表情达意很适合你我这样的美术爱好者。 "我还建议道, "有时间的话,临一点西方钢笔画经典作品,这样您对钢笔画可能会有更精深的认识,并对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也可以对实景画一些写生,兰溪是古城,漂亮的老建筑一定还有所保留,还有许多山野田园风光,都适合作写生练习。"因感其老有所乐、自觉追求艺术与提升人生境界的可贵精神,不久我便写文章予以介绍,希望在国内钢笔画群里推荐一下。</h3><h3> 我想,这样一位老先生,钢笔画在自学探索已找到感觉的前题下,应该很快会有新的提高吧。</h3><h3> 果然,王恩贶从此一发不可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进步甚快,作品越来越扎实和大气,也越来越画得精准到位。如此勤奋,这样刻苦,乐在其中,难以辍手。</h3><h3> 他几乎天天都在画,虽篇幅多在四开、八开,但每一幅都极其认真地对待,尽其所能画好,画准,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画出对象及景致各不相同的美感。有不少画幅是横长的"宽银幕"鏡头,宽博而深入。</h3><h3> 无论一室一院,还是整条古巷、整片江岸,街巷小径,桥,亭,塔,船,栏杆,古树,都尽可能安排得妥贴和谐。构图对比强烈,空间分割大起大落,黑白灰调子越发丰富,层层排线,一丝不苟。</h3><h3> 他笔下的江南宅巷,是宁静古雅,风蕴特出的,仿佛尚留有古人的幽幽足音,又飘逸着今天的时代气息。既再现出中华古建筑严格的空间结构关系,又要展示出它们独特的民族美感与精神,凝重,古朴,雅致,精准。一句话,即画出了中国味道,江南情怀,画家个性……</h3><h3> 如果对钢笔画不是一如既往的真爱,如果对此"小画种"没有足够的思考、感觉和天赋,这些努力及其结果或是难以想象的。而对此老的个性、品格,为人做事,经过近两年的不断交流、沟通,也越发有所了解。</h3><h3> 他其实也属性情中人,耿直而质朴,沉稳而平和,还不乏几分幽默与诙谐,微信上常常与之交谈,我甚感轻松愉悦,已成为难得的忘年之交。</h3><h3> 在我看来,王恩贶的钢笔画探索具有如下特色:</h3><h3> 一,他将创作的题材定位于家乡兰溪一带的古建人文与江南风物上,绝大多数作品都倾情表现乡梓的老宅旧院、古桥碧波,岸柳朗空,全是江南大地上"小桥流水"式的景致。这正是一位古稀老人挚爱故乡情愫的具体而真切美好的表现。没有料到,他的一组描绘桃花坞的钢笔画一经面世,竟马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并因此"当了两天本地的网红"。连中新社、人民日报微博和央视新闻都予以报道。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网的报道说: 近日,浙江兰溪七旬老人王恩贶一组描绘浙江兰溪县旧景的钢笔画走红网络。弯弯曲曲的神秘弄堂,黛瓦白墙的老宅古屋……耗时150小时,老人用写实钢笔画的形式,记录下一些桃花坞的风貌。老人说,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前段时间得知这个地方要拆迁了,就想通过钢笔画“留点记忆的东西”。他还表示,“我还想继续再画,留下这个城市的记忆”。面对不期而降的惊喜,恩贶兄又激动又忐忑,说"一组初级水平的钢笔画,竟然影响这么大,是我始料未及的,也是我挺担忧的。担心懂行的钢画人会笑话我,这点水平还到处显摆……"由此可见,选择画什么,有时候其实显得也很重要。故园风物,一是朝夕晤对,早已十分熟悉,二是对它的挚爱,无疑百分之百发乎真情,这两点外地人很难企及,也不可能有走近和接触的诸多方便。若再加上一定的技法处理表现,这样产生的作品往往更能动人情怀,并产生一定影响。</h3><h3> 网友们曾这样留言: "青砖白瓦,历历在目,老人家自己才是这座城市该留下的记忆吧!" "撑一把油纸伞,看一季水墨江南, 抚一指瑶瑟弦,弹一曲流水高山, 把一尊琉璃盏,听一晚雨滴屋檐, 剪一纸分飞燕,叹一声沧海桑田, 寻一处桃花源,种一片竹菊梅兰……"足见这样的作品的确能深深打动观者的心。</h3><h3> 二,他的上述作品显得扎实而厚重,是用极大才情与极多心血,甚至极限体力方能为之。既"咬定青山不放松",又以平和轻松的心态来慢慢地刻画对象,这对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而言,的确绝非易事,但王恩贶做到了,这同样令人感佩不已。</h3><h3> 三,他的画作,多半是参考临摹照片,但这些照片多出自己手,从对实景选择拍摄角度与拍摄时间,将特殊的一瞬记录下来后,再进行钢笔画的二度创作。这样做的好处是,都是自己的作品(这些照片绝不是随便所得,在光影、景深、构图与质感表达,和情感融入等方面,都下了比较大的功夫),而在此基础上的二度创作,不大可能是百分之百照临不误,而是随着感觉与感情的深化与延伸,千针万线所成就的钢笔画作品,理应比照片又高出几分"看点",否则就没有必要将照片升华为另一种独立的画作了。所以同一处景致,同一个画面,在镜头下、钢笔笔尖下,照片与钢笔画"花开两朵"、"各有巧妙不同",都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也都是他才情与天赋的真情再现。难怪钢笔画家和理论家吴志勇说,"虽也是画照片,但画得很有自我。技法功底深。"好个"很有自我!" 这正是笔者想表达的意思。</h3><h3> 四,他重视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善如流,虚怀求教,心极细,极认真,艺术上律己极严,每幅作品都反复修改提升,对于自己心爱着的钢笔画能如此苦心宏愿,并很快取得明显进步,便是情理之中的应有之果吧。最近,王恩贶发来这幅新作《聚仁村头通洲桥》,刚看到就觉眼前一亮,感到各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状态,真为恩贶老取得的成绩而高兴。此作也得到不少画友的肯定和好评,"整体效果上好,难得!"我这才建议将此作作为精品来评论。</h3><h3> 他还发来相关资料: "通洲桥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通洲桥位于兰溪市梅江镇塔山脚村,横跨梅溪,为古时金衢通往严州的咽喉。原为木桥,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庆五年毁于洪水,光绪十二年(1886年)易木为石。六墩五孔,圆弧形石拱廊桥,桥身全长84.8米,桥面宽4米,拱券矢高8米,净跨9米,桥墩用条石砌出分水金刚雁翅墙,拱券为纵联砌置结构。桥面用条石铺凳,两侧设条石护拦,桥上建廊屋二十一间,两端为重檐歇山式门楼,中悬通洲桥匾,桥中部设重檐歇山顶神龛。通洲桥造型敦厚坚实,桥屋飞檐翼角,雕梁画栋,叠落有致,如长虹卧波,是省内古桥梁中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有了如此历史文化背景垫底,这幅钢笔画顿时增添了几分厚重与伟岸似的。这幅画的"前生"(照片),同样是他特意跑去拍摄的。因树木遮挡太多,角度不好选。整座桥横的全景也拍了,就是水与桥,觉得画面单调,又想有些许房子,反映桥就在古村落旁,所以跑来跑去,找了好多不同角度,最后才定这一张。</h3><h3> "可见,恩贶老为创作此画,"备课"功夫下得有多大。聚仁村是解放前著名战地记者曹聚仁先生的家乡。这幅画,描绘的是曹聚仁出生地聚仁村的那座美丽古桥。多孔,带廊,静卧梅溪,连通两岸。桥头有巨大而古老的樟树,益发增添了此桥及附近景物的特别宁静、悠远的气氛。</h3><h3> 而构图上、空间上、调子上、运线技法上,特别是整幅作品意境与情调的和谐把握上,此作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我甚至认为,这是王恩贶"涉钢"两年来最为可观的一幅好画。</h3><h3> 这样一位既是谦谦君子,又是蔼蔼长者,并有着艺术方面纯粹爱好,且勤勉刻苦如此的老画友,一位"著名钢笔画爱好者",无疑是值得同道们尊敬的。而纯正高雅的钢笔画,不但使得他老有所寄,老有所乐,并已然老有所爱,老有所为,无论如何说,王恩贶的晚年因为遭遇钢笔画而过得相当有意义,有价值。</h3><h3> 我愿热爱钢笔画的老同志越来越多,并因"涉钢"之故,越活越年轻,越来越精神! </h3><h3><br></h3><h3> 夕阳山外山,古桥梅溪上。 </h3><h3> 恩贶一支笔,倾心写巨樟。 </h3><h3> 人生有追求,莫道君行晚。 </h3><h3> 独乐引众乐,得意须尽欢! </h3><h3> </h3><h3> 2019年5月6日 </h3><h3> 于古西域夕拾轩</h3> <h1><b><font color="#39b54a"> 个人简介:</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 王恩贶,1947年生,浙江兰溪人。当过农民、工人、记者、编辑,作过报社副总编和电视台台长。退休后从事兰溪地方志工作。</h3><h3> 从小喜好书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故与美院失之交臂。2017年初,重拾画笔,对钢笔画情有独钟。面对即将消失的古城风貌,萌生了用钢笔画的形式记载传承的念头。相继创作了《桃花塢》、《兰江风情》、《古村落》等一系列故园题材写实钢笔画。作品先后被《兰江导报》、《北京青年报》整版刊载,还被国家住房建设部的《城市化》杂志刊载。系列钢笔画作品《桃花坞》及创作情况被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网报道。</h3><h3> 目前继续进行兰溪传统古民居资料的搜集和描绘。</h3> <h1><b><font color="#b04fbb"> 部分作品选登 </font></b></h1> 佳作点评 <h1>蔡中奇</h1><h3><br></h3><h3> 看到这幅画面,您一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天路——青藏铁路。没错。但或许你不知道中国西川境内还有一条“天路”,即被称作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逆天工程”——从四川雅安到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的两百多公里长的雅西高速公路。</h3><h3> 这幅半开的钢笔画作品,画的就是雅西高速公路其中的一个高架路段。作者是中国四川著名油画家、钢笔画家蔡中奇。画面视野开阔,蜿蜒雄奇,构图大气,极具视觉震撼力!</h3><h3>蔡老师此作取意于诗仙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名句。自古以来因山奇路险,以至于兵不入川,商不进蜀,蜀地之偏远、绝世可见一斑!</h3><h3> 共和国建国以来,在川藏地区修公路铁路可谓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从此中国经济贯通东西南北,伴随国家重工业兴起,国家发展速度迅猛,远超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说修路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h3><h3> 这幅画描绘了路段中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一个景观,沿途崇山峻岭、地势险恶、气候多变、生态环境极恶劣。这种环境中的公路大工程,体现出空前的壮美和气派!蔡老师也正是善于捕捉大场景的高手,画面中雪山皑皑,蓝天白云,配上蜿蜒的桥梁天路,仿似人间天堂。钢笔画的黑白灰效果表达得十分到位。尤其是大阴影区的层次非常出彩,阴影区的细节交待清楚,分明栉比,不难看出蔡老师素描功底多么深厚!作画多么严谨认真。这不由想到他去年在义乌参加第二届新钢笔画网络展上获得金奖的描写佛院的大场面作品,以细节和大气恢宏取胜。这幅作品在本期刊载,本来应该放到精品赏析中去,限于篇额限制,只好由笔者来撰文欣赏,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感悟。</h3><h3> 艺术如同修桥铺路,终点只在更远处,蔡老师,继续![强][强][抱拳]</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h1>王国宝</h1><h3><br></h3><h3> 钢笔画家王国宝大家都不陌生了。这幅钢笔画出自他手。虽然题材有些大众化了,画这类场景的人着实不少。但王老师的绘画功底实在是让人对此作爱不释手。构图、取景、层次、光影等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似乎都没有毛病。北方农村的石碾,几乎可以当成“室外静物”来对待,我在想,甚至可以考虑编进大学教材,作为一个考核练习的题目来研究。</h3><h3> 这幅作品的线条运用,可谓是丰富多彩,美仑美奂。交叉和多变的线条布局增加了画面实物的厚度感及空间的进深感,这对写实钢笔画技法探索是个很好的学习范例,至少笔者深受启发,过去我一直信奉线条无“法”,感觉为大。现在看来,所谓钢笔画刚性线条的形式美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其中蕴藏着大学问。欣赏此作,真是受益匪浅啊!</h3><h3> 细观王老师大作,似乎还有进一步深入细刻的余地,求教于各位老师了![微笑][抱拳]</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h1>刘洪江</h1><h3><br></h3><h3> 刘洪江(欢乐颂)老师的钢笔画,我们已经多次介绍过。这是一个风格独特、个性突出到极致的画家。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名片。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心灵图腾,一种充满禅意的图形符号。而因为他的画面基本都带有星空和月亮(或太阳),静谧的山峦,草木清风,画友们称他“钢笔画中的梵高”,我也常常开玩笑说,欢乐颂老师是“日月神教”的,呵呵!</h3><h3> 当然,玩笑归玩笑,不过刘老师的钢笔画面,却真的能够让心浮气躁的我们变得安静——养心,怡情,宁神,这就是刘老师作品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h3><h3> 洪江老师为人谦和,从善如流。常常与我们交流画理,每有好的感悟,必然会在作品中得到应用。再看看他的技法笔触,你不得不感叹:钢笔画的神奇,就在于将简单化繁复,又将繁复归一为简单,思想、品行、艺术真意的表达,全浸润在一笔一划的线条罗织当中。有人说精细钢笔画不是人干的。这话没说全啊!是表扬咱还是批评咱?我想应该是对钢笔画家的一种敬意吧。只是应该说完整一点:精细类钢笔画,尤其是洪江老师这种风格的钢笔画,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的。这样说,我们钢笔画发烧友当由衷地开心了!</h3><h3> 有不少看过洪江老师画的画友说,一看见欢乐颂老师的钢笔画作品,就只想朗诵诗词,就想放歌一曲!能安心宁神,能抒发诗情,不是“禅”是什么呢?</h3><h3> 洪江老师的钢笔画,已经在业内引起关注,小有名气。我们真的热切希望刘老师一直的欢乐颂,用一颗纯真的艺术本心,能持续地带给广大绘画爱好者无尽的唯美的享受……</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h1>范祥厚</h1><h3><br></h3><h3> 这帧“饼”状钢笔画小品,出自著名钢笔画家范详厚老师之手。他是黑龙江人,在北京宋庄拥有自己的专业画室。中国钢笔画联盟资深理事。是一位全能型画家,水彩、国画、钢笔画……无论哪样,作品都有大家范,真的是杠杠滴!</h3><h3> 这幅依山傍水的乱石滩,实在美不胜收!远近、虚实、布局、结构……近乎无懈可击。</h3><h3> 范详厚老师人如其名,为人热情厚道,勤奋善学,曾经走南闯北采风写生,积累艺术素材。笔者曾经写过专评长文介绍过范老师,他注重师从自然,既能“走出去”,又能“静于室”,黑白、彩钢(着色钢笔画)、水彩作品应有尽有,每一幅都是精心而做,技法专业,主题突出,立意朴实,画面精美!无论理论、技能皆为我们作出垂范。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绝对是范老师的忠实粉丝。</h3><h3></h3><h3> 近年来,范老师好像对理佛参禅也有浓厚兴趣,其作品表现得得更为淳厚、静谧。我们期待看到范老师今后的作品能体现出大爱普照,把人们向往美好的心愿尽诉其中,那又是一番景像,中国钢笔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在范老师这样的前辈画家引领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h1>李正强</h1><h3><br></h3><h3> 这幅室内静物写生,是好友李正强老师近期佳作。欣赏之余,与他唠嗑,得知原由,却不禁嬉笑。</h3><h3> 原来,酷爱户外写生采风的正强君,是因为下大雨不便出门才被“逼”得宅在家里涂鸦写生了这幅静物。一幅非主观故意打发时间的小作,却画得专业有样,也是服了!好就好在轻松随性,层次丰富。而且,他能够按照主观意志,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而不是照物描形的画出来,这才是此作的趣味之处,我看过他发给我的原景照片,画作与之对比,似乎一样,又自成一格,源于实物,又高于实物——强尊果然名不虚传。</h3><h3> 这件事情虽然在绘画一界中不过平常之事,但我既然拿来说事,自然有我用意。它说明一个理儿,写生者,身边一切事物皆可入眼,写生并非一定要出远门,没机会出去时,就地取材,在哪画哪,未尝不可。哪怕实在找不到要画啥,那就右手画左手也行——这个可以有!呵呵!😊</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h1>杨家驹</h1><h3><br></h3><h3> 川人钢笔画家杨家驹老师,吾之画友。网上神交有年。画钢笔画也近十年,这个过程中,大浪淘沙,很多画友改弦更张,没能坚持下去。但家驹兄却一直低调、默然地坚持着对钢笔画艺术的追求,笔耕不缀,常常有惊喜之作出世!</h3><h3> 近年来,他深谙造型基础的重要意义,在速写写生一途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作品的进步有目共睹,已然跳脱出已有的境界。这幅园林化小居速写,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幅,笔触轻松自由,却又有板有眼。几束排线衬出景物虚实层次,技法可谓已经十分老到。家驹兄,真有你的!</h3><h3> 家驹兄的习画历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向家驹学习!我们也更有动力,坚持,这才是从事一切艺术事业的成功之道。别说此法彼法,画多了,必然摘取到成功的彼岸之花。</h3><h3> 著名钢笔画家程庆拾热情赋诗称赞家驹老师:</h3><h3> 家驹速写百上千,</h3><h3> 古镇新街常入眼。</h3><h3> 奇迹见证岂轻获,</h3><h3> 古生静观已数年!</h3><h3> 我们在艺术朝圣的路上,不仅有家驹兄,我们一起携手并肩,用尖尖铁笔,绘制出甜美生活,花好月圆,美仑美奂!</h3><h3><br></h3><h3> 执笔~吴志勇(雅士)</h3> 来稿选登 <h1>吴志勇</h1> <h1>吴志勇</h1> <h1>吴志勇</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程庆拾</h1> <h1>刘国光</h1> <h1>雷世平</h1> <h1>雷世平</h1> <h1>雷世平</h1> <h1>王国宝</h1> <h1>刘军吉</h1> <h1>刘军吉</h1> <h1>李正强</h1> <h1>李正强</h1> <h1>李正强</h1> <h1>龚小刚</h1> <h1>龚小刚</h1> <h1>龚小刚</h1> <h1>施易含</h1> <h1>施易含</h1> <h1>施易含</h1> <h1>包谷翔</h1> <h1>包谷翔</h1> <h1>包谷翔</h1> <h1>蔡靓</h1> <h1>蔡靓</h1> <h1>蔡靓</h1> <h1>杨六南</h1> <h1>杨六南</h1> <h1>杨六南</h1> <h1>蔡中奇</h1> <h1>韩钰</h1> <h1>王国宝</h1> <h1>王国宝</h1> <h1>苏发辉</h1> <h1>苏发辉</h1> <h1>苏发辉</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叶志军</h1> <h1>韩秀强</h1> <h1>韩秀强</h1> <h1>韩秀强</h1> <h1>谢跃荣</h1> <h1>谢跃荣</h1> <h1>范祥厚</h1> <h1>范祥厚</h1> <h1>樊炳森</h1> <h1>樊炳森</h1> <h1>樊炳森</h1> <h1>章金豪</h1> <h1>章金豪</h1> <h1>章金豪</h1> <h1>陈伟</h1> <h1>陈伟</h1> <h1>卢文平</h1> 速写掇英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刘长青</h1> <h1>黄建林</h1> <h1>黄建林</h1> <h1>黄建林</h1> <h1>王伯良</h1> <h1>王伯良</h1> <h1>王伯良</h1> <h1>周东</h1> <h1>周东</h1> <h1>周东</h1> <h1>孙彬</h1> <h1>孙彬</h1> <h1>万丙理</h1> <h1>万丙理</h1> <h1>杨家驹</h1> <h1>胡胜钧</h1> <h1>胡胜钧</h1> <h1>方渊萌</h1> <h1>方渊萌</h1> 它山之石 <h1>杨六南</h1> <h1>印国强</h1> <h1>马勇霞</h1> <h1>蔡靓</h1> <h1>吳悦光</h1> 编读往来 资讯快递 <h3> 《邢台太行古村落》新书首发式暨邢台古村落摄影美术展开幕</h3><h3> 错落有致的石房、历史悠久的古祠……一幅幅钢笔素描演绎着邢台古村落悠久的民俗和历史。4月28日,《邢台太行古村落》新书首发式暨邢台古村落摄影美术展于邢台市图书馆举办。邢台市人大副主任周世伟、邢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民、邢台市文联主席睢金山、学苑出版社技术总监张翔等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近日,“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邢台太行古村落》正式出版面市。</h3><h3> 本书从著名钢笔画家韩秀强近200幅钢笔素描中精选百余幅作品编辑而成,展现邢台市英谈村、鱼林沟村、茶旧沟村、王硇村等10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和人文风俗。其中包括民居建筑、古井古桥、石磨石碾、背筐挎篓等,既有生产工具,又有生活工具,较为全面细致地记录了邢台太行古村落文化。每一个古村落的开篇,均以中英文介绍当地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和历史传说。同时,注重梳理村落的优良民风民俗以及红色历史。</h3><h3><br></h3><h3>本书由路少河 策划 </h3><h3>韩秀强 绘画 </h3><h3>李振旭 张军昱 撰文</h3><h3>学苑出版社 2019年2月出版</h3> <h3> </h3><h3><br></h3><h3><br></h3><h3>四川泸州钢笔画家张晓勇的钢笔画作品《风雪夜归人》,据悉已进入西班牙巴塞罗那第10届"国际具象艺术(绘画、雕塑)大赛"复选。</h3><h3>本刊同仁谨致贺意!</h3> <h1>张晓勇</h1> 编辑部通告 <h3>(1)作者把稿件投给刘长青、吴志勇、程庆拾或者发到群里即可。</h3><h3>涉钢文稿投给吴、程二位老师。</h3><h3>(2)作品像素不低于500kb。</h3><h3>(3)投稿作品一定要属实名。否则不予采纳。</h3><h3>(4)本刊改为月刊,请大家周知。</h3><h3> 钢笔画集萃编辑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