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名家经验智慧 共筑教育百年梦想——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纪实

那一抹暖阳

<h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h3><h3>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h3> <h3> 2019年4月12日至14日,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几位数学老师在周秋阁副校长的带领下,来到省会郑州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h3><h3> 上午八点整,在郑州大学体育馆内,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名家及来自各地的小数人齐聚一堂,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集结资源优势,汇聚品牌力量,开启了第九届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h3> <h3>  首先登场的是教育界的怪人俞正强老师。</h3> <h3> 俞老师给我们演绎了一节“种子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他那幽默、亲切、自然的“萌”劲让与会的老师们如痴如醉。</h3> <h3> 刚开始,俞老师不知道学生已经学过了这节课,在学生还放不开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借助一系列朴素的语言和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你知道为什么不举手?”“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不说?”“谁教你的?”俞老师朴素的语言里透露着数学的本质,他和孩子一句句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了本节课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本课依托“它是怎么得到的”,把本课分成了“整”与“不整”两个部分,从区分的过程里感悟数学是以自己的认知是有联系的,把活明白的东西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用数学的方式记录他的明白,这就是数学。数学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度理解,要有深度思考,入根了就有深度。俞老师幽默调侃据他女儿择婿的故事让老师们明白,数学学习,孩子们的感觉很重要。</h3> <h3> 如何基于学情创新教学的引领者——顾志能老师给大家上了一节四年级上册的《直线、射线和线段》。</h3> <h3>  四年级的课借用三年级的学生,采用以学定教的策略,进行了三步曲教学:暴露学情——碰撞思维——深刻建构。顾老师重视“前测”,因前测给了他设计的灵感。整节课,顾老师准确把握学情,巧妙利用学情,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四次动手画直线探索未知,让学生悟出直线的特点即无限延伸。顾老师的课设计独具匠心,富有创新精神,这一切源于他对学情的提前采集,教材的深度了解,始终让学生做主,老师少当操作工,深度挖掘学生穿创造潜能。</h3> <h3>  一位好老师,不是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而是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h3><h3> ——柏继明</h3> <h3>  “爱玩是天性,会玩是能力,敢玩是勇气,能玩是水平。”柏继明老师的一节整合课《可能性》,从播放电视剧片段引出学生对可能性的思考,并通过动手实践投掷硬笔,对数据搜集整理,出示大数据,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柏老师紧抓学生特性,常常借助孩子们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行动手操作,就如她的经验所谈:听了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操作了就理解了。看似一节简单的《可能性》,但从巩固练习中,处处渗透生活道理。</h3> <h3>  “嗨,数学!”“学数,嗨!”,好似一个演说家出场的小数专家徐长青老师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带领孩子们进入《分数的意义》。徐老师从分扑克牌入手,循循善诱,一步步进入分数意义的深度学习。整节课中,徐老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思考,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深度思考,同时处处提现了数学学习的规范和规则,让孩子们明白数学必须规范并遵守规则。</h3><h3> 用徐老师的话说:学生要有知情权,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要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行走向学生。教师要先行,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走近学生,而不是走进学生,不能操纵学生。一个好老师要善于站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在合适的地方等待学生,要激励和唤醒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想共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思想、方法、经验等看不见的东西都得到提升。</h3> <h3>  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华应龙老师展示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节课可谓是精彩至极。华老师的这节课借助学生的两次小组合作,带领孩子们进入了知识的认识、思维的碰撞、生命的升华。</h3> <h3>  这节课不仅是一节数学课,更是一节思想政治课,一节升华了的综合课。用华老师的原话说“我不是教数学的,而是在用数学来教学生的。”整节课中,华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富有深意,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这节课,华老师做到了两个深度融合:1.小组合作学习与每个学生个性张扬的有机融合,2.获取知识与学生生命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与滋润生命的统一。</h3><h3> 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数学老师明白,要把数学当成孩子们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要点燃孩子们的激情,启迪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和知识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如初恋一样美丽。</h3><h3>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节课中处处体现分工意识,合作意识,担当意识,哲理意识,知识之外,升华育人,把一节普通的数学课演绎的美轮美奂。</h3> <h3> 这次活动的与会名家还有北京市特级教师,数学教育博士施银燕,重庆市特级教师伍丽霞,浙江特级教师唐彩斌,来自杭州“松儿数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刘松老师等,这次专家的展示课及报告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他们对数学教学及小学教育的有着真知灼见。他们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给我们引领了方向,我们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h3> <h3>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众师之风,山高水长!</h3> <h3> 三天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差异,尊重差异,立足差异,发展差异,让学生先学后教,已会的不教,自己能学的不教,要提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同时要约教材、约目标,约学生学情,约教师个性及教学风格,即做到三约:本本之约,生本之约,师本之约。</h3><h3> 知识无国界,教育有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真正做到聚焦课堂教学,品鉴教学之美,师生共同成长!</h3>

学生

老师

数学

深度

学情

学习

一节

孩子

这节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