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日的清晨空气清新,我们100多人从教体局统一乘车奔赴美丽的日照,去相约一次科研培训的盛会。</h3> <h3>今天为我们培训做报告的是天津市教科院陈雨亭博士,陈博士从深圳招聘人才、山东省齐鲁名师的评选、未来教育家工程以及职称评选入手,阐述了一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h3> <h3>如何设计一个主题,陈博士出示了很多成果获奖的题目。从标题看,有的也很普通,但他们的研究有创新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h3> <h3>中午陈博士报告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设计与推进课题研究》。选择什么样的课研究?从成果获奖看,可以从以下入手:有研究基础,有创新性,题目中有关键词,总方向立德树人。</h3> <h3>选题和核心概念的界定:关键查找与阅读相关的理论和优秀同行的实践资料。陈博士介绍她在评选课题时,先看题目,再重点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后面的成果展示应言简意赅。</h3> <h3>奔着研究的心态,要干什么有个规划,只要亲自实践,课题研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h3> <h3>陈博士举例:如何为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表达能力而设计学习工具?相关的、针对性的资料:杜威《我们如何思维》。</h3> <h3>优秀同行的实践资料:SEEC模板,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的资料连贯地围绕主题表达出来。</h3> <h3>把关键概念放在题目中,陈博士举例说明。</h3> <h3>你必须真的在研究,有聚焦点。</h3> <h3>看关键词,大致干什么,研究的方向很明确。</h3> <h3>下午陈博士的报告为《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教育经验》。</h3> <h3>“针对性阅读”助力教师研究和写作能力提升。陈博士先讲述了自己读硕士写论文的艰辛,可以说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起初写论文先从模仿开始,要求不要太高,先有后好。</h3> <h3>陈博士让我们运用做批注的方式阅读《管建刚:主张,从自身的确证中来》,并随机提问。</h3> <h3>推荐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此书属于致用类书籍。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动才有可能创造价值。</h3> <h3>便签读书法非常实用!</h3> <h3>陈博士举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学习工具。老师们运用便签法阅读《深度学习的7种工具》。</h3> <h3>论文写作的主要框架:体检式学习,如何展示写作。阅读《运用模板,以不变应万变》。</h3> <h3>如何把个人的创新转变为公共的创新?阅读《历史课究竟是教什么的》并做批注。</h3> <h3>接着以魏勇老师《鸦片战争》为例,阅读《南京条约》,问:哪些条件能接受?哪些条件不能接受?</h3> <h3>“大概念教学”,推荐三本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解为先》《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h3> <h3>论文写作存在的典型问题,值得我们细细阅读。</h3> <h3>一位美国教师设计的阅读工具。</h3> <h3>陈博士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我们娓娓道来。陈博士的报告犹如一股清泉,缓缓的流入我们的心田,唤醒倦怠中的我们。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超越,坚持成长的过程。感谢陈博士,重新燃起我们的心中的激情之火,教育真的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互动活动,教师的自我培养更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的过程。</h3> <h3>如果没有行动,所有的言语都是噪音。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