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正式参加工作已经快一年了,但是只通过自己摸索而取得的进步是极其缓慢而微小的。很荣幸,今年再次有机会参加此次的"教育新视野 ——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h3> <h3> 早在学生时期就久仰窦桂梅老师大名,这次新视野第一场就是窦老师,可不能错过,于是五人早早地就抵达了会场~</h3> <h3> 窦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不管从她的衣着打扮还是上课时的肢体动作,都是那么富有激情与活力。此次她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节综合性阅读课——《来喝水吧》。在课中,她先让同学们为十张画有动物的卡片排序,从而"变成"一本书,很巧妙的让同学们理解了这本绘本每页之间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学习了生字,认识了这些来自各个大洲的动物们,还让同学们学会了排列。</h3> <h3> 在学习这本绘本时,窦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模仿动物的叫声,开心读绘本,并出示了一份"报告单",再次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究绘本的秘密。正如窦老师在随后的讲座中所言:"孩子的阅读之旅就是发现之旅,要呈现孩子看得见的思维能力。"</h3><h3> 课的高潮部分,就是在课程即将进入尾声时,和着配乐,同学们全身心投入,一起呼唤同伴们:"来喝水吧!",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快乐,体会了水资源的宝贵。</h3> <h3> 在这堂课中,学生们收获了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语言能力以及环保理念,突出了窦老师的"1+x"教学理念。虽然这堂课出现了一些设备上的故障,课堂有几次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但是窦老师都以她的幽默一一化解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比喻,她说小组合作就像踢足球,而教师则如场外的教练,中途成果展示过程就是球赛喊停中场调整的时候,教师不管怎样,都以学生为中心,只能指导,适当进行指点,做出调整,但是却不能自己上场。</h3> <h3> 紧接着上课的是宋运来老师。他的课非常精彩。他上的《滴水穿石的启示》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说明文也可以这么上?我仿佛捡到了宝,正如其名,他真是把"好运"送到了我们身边。</h3><h3> 宋老师的这节课脱离了传统的说明文教学方法,在一开始词语教学中,宋老师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来体会词语含义,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积累"。在随后让同学们找出例子,并进行模仿,从而教给孩子们运用典型事例来陈述观点的说明文写作方法。</h3><h3> </h3> <h3> 那么宋老师是如何把一节枯燥的说明文课上得如此有趣呢?原因在于,宋老师一开始让同学们剥茧抽丝,从本文中提取信息——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来找出本文的观点。随后,他运用事例,推翻了之前同学们找出的观点,以此来改进观点,接着又运用事例来推翻观点,让学生们再次改进观点。当学生和在场老师们都觉得这次观点已经最终完善的时候,宋老师又再次对最后的观点提出质疑,并立马喊"下课"。一时之间,台下老师们不解,台上同学们愣住了,不舍得离去。原来宋老师想让大家学会敢于对观点提出质疑,课外自己去探索以及完善观点,从而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瞬间,掌声雷动,响彻整个活动现场。</h3> <h3> 说实话,我至今未曾听过一节有关"现代诗"的公开课,但是这次有幸观摩了蒋军晶老师上的《我来写一首诗——半轮月》。蒋老师身形修长,穿着黑衣黑裤黑鞋,戴着一副细框眼镜,颇有一股诗人的气质。假如蒋老师把方框眼镜换成小小圆框眼镜,跟徐志摩倒有几分相像呢!</h3> <h3> 在课堂中,蒋老师先示范,将一段文字通过分行变成了一首诗,以直白的方式让学生们懂得了写诗的方法,接着提出质疑:"写诗就是敲回车键,大家同意吗?"并引导学生们从诗中去找出富有诗意的词,让学生们自行去体会诗,同学们陆续得出了答案,在黑板上写下了"比喻、拟人、文雅、想象力、反差、夸张、意味深长"等诗的特点。</h3><h3> 在随后的讲座中,蒋老师提出,现在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答案是知识、体验、表达、策略与思考。他告诉我们,要有确定的目标,不可统筹兼顾,要让学生们多动笔思考。</h3> <h3> 王廷波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到场,实属遗憾,但是顶替的董尚元老师,也很不错,让大家眼前一亮。董老师上的是一节习作课——《手机》,讲的是现代的"低头族"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而引起的一些现象,并让孩子们写一写想对他们说什么。董老师口齿清晰,表达能力极强,并且运用了许多具体事例、新闻、图片等来震撼学生心灵。在他的课中,还出现了许多网络流行语,如"举头望站台,低头玩手机","愿得一手机,白首不分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低头只顾玩手机。"十分有趣,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极高。董老师说:"小学生写作文,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h3> <h3> 第二日,为我们上课的是于永正老师的三位弟子:郝玉梅老师、宋运来老师以及向爱平老师。郝老师与向老师的课,更偏向与传统教学模式。郝老师上的是《金子》这篇课文,她教会孩子们找出关键词并概括全文内容,接着从关键词中来找出"金子",即发现"金子"其实是指美好的品质。</h3> <h3> 向老师上的是一篇说明文——《鲸》,在课中,他注重让学生们从"如何读说明文"出发,一步步地学习与掌握说明方法,虽少了些许趣味,但是向老师的课脚踏实地,体现了说明文教学的严谨性。</h3> <h3> 相比之下,宋老师的课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了。他把一节让老师们头疼、同学们恐惧的作文课上成了一堂非常有趣的"口语交际"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h3><h3> 宋老师告诉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千万别"抓了芝麻丢了大西瓜",即紧抓着错别字不放,而让学生们丢掉了写作的兴趣及自信心啊!所以他建议老师们把"习作讲评课"上成"习作欣赏课",需"欣赏欣赏再欣赏"。还可以让同学们也参与到习作批改中来,这样由以往的"精批细改"可以变成"减负增值",何乐而不为?真是大胆的创新!</h3> <h3> 两天时光是短暂的,但是学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时代在进步,教材也在改变,要想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就应该时刻怀揣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期待更好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