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吴正宪老师示范课之《面积的认识》有感

张存才(谦堂)

<h3></h3><h3> 记得在上周二数学组教研时,看完吴正宪老师的《面积的认识》,陈慧君老师感慨地说了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确如此,吴老师一直倡导的教育三读:即读懂课程,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在这堂课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堂示范课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吴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也使得我们每个老师听后无不心怀激动,踌躇满志。</h3><h3> 关于吴老师的这堂课,自有诸多优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h3><h3> 一、课堂氛围极佳,轻松活泼,和谐自然。没有课堂“规距”的制约,比如:脚踏地,手放好等,仅靠精湛的教学技艺,便玩转课堂于股掌。吴老师循循然善诱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开启了学生的思考,发掘了学生的才智。引之导之,使其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以至于不想下课,要拖堂,要加时,觉得1个小时的课就像10分钟、1分钟,是那样的美好而短暂,那样的回味悠长,那样的隽永、享受。</h3><h3> 二、教学语言极富人情味,充满了理解性、诱导性、鼓励性、肯定性,赞美性等和言爱语,从而消除了师生之间身份隔阂和交流隔阂,大家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调动了课堂积极氛围和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如:</h3><h3> 谢谢你们的礼貌;</h3><h3> 找一个合适的姿势坐好,不用那样,太累了,随便坐,好吗?</h3><h3> 眼睛亮亮的,真好!</h3><h3> 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刻;</h3><h3> 越说越靠谱;</h3><h3> 不拖长音,正常说话,好吗?</h3><h3> 有点感觉了吗?</h3><h3> 越来越来感觉了。</h3><h3> 这种感觉好极了。</h3><h3> 这个问题别人已经问过了,要学会倾听,别人问过的就不再重复。</h3><h3> 你的思想很伟大!</h3><h3> ……不胜枚举。</h3><h3> 三、把数学教学语文化,生活化,趣味化,可操作化,从而使得枯燥的数学——面积问题,一下子活了起来。如:关于埃及,关于尼罗河,关于河水泛滥,关于围地,让人穿越时空,思绪飞扬,回味悠长。关于刷油漆,关于测量书本,桌面,椅背,文具盒等,关于对比和测量面积的大小,关于面积和生活,哪里见过面积,什么地方有面积地面,天花板,脸等等。</h3><h3> 记得有人问马云:“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马云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h3><h3> 学习也是这样, 听了吴老师的课也许不能马上像吴老师一样上课上的出神入化,但看了,去悟一点,慢慢的都会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我们期待着学习——这只蝴蝶来煽动翅膀, 从而激起我们教学思想和技能进步的改革飓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