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平津战役胜利七十周年

李蒙

<h3>2019年4月10日,为纪念平津战役胜利七十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当年平津战役参战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后代六百余人,在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隆重纪念活动。</h3> <h3>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父辈们的光辉历程,回顾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残酷岁月,追思烈士的英雄事迹。我们东北野战军八纵的后代,在黄春光大哥(黄永胜上将长子)的带领下,向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集结。</h3> <h3>参加纪念活动的八纵后代全体人员</h3> <h3>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胜利广场,中央伫立着高15米的国旗旗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两根高12米、五种红色花岗岩砌成的圆柱构成的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两尊高4.7米的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部队战士鸣枪欢庆胜利的铜塑象,象征着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协手并肩夺取平津战役的胜利。</h3><h3> 高64米、三棱枪刺造型的胜利纪念碑直插云霄!</h3> <h3>东西两侧有各宽20米、高11米,象征着两支大军勇往直前的《并肩作战》和象征着军民鱼水情的《人民支前》两组大型铜群雕。</h3> <h3>七十年的岁月如诗如歌,当年一代开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披肝沥胆建立新中国,无数的先烈牺牲在黎明之前,大多数幸存者也多己作古。此时我们真正体会到父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壮烈情怀。</h3> <h3>杨东明(杨成武之子)、李亚滨(李天佑之子)、杨秋华(杨得志之女)、邓穗(邓华之子)代表全体后代向平津战役牺牲的革命烈士敬献花蓝。</h3> <h3>周坚(周士第之子),代表后代发言。表示我们将秉承先辈遗志,牢记先辈初心,世世代代发扬革命传统,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江山伟业,永远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红色传承人。</h3> <h3>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后代们,缓缓步入平津战役纪念馆,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表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璧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把我们带回那枪林弹雨的残酷岁月……</h3> <h3>我在纪念馆中认真寻找,寻找八纵……寻找父辈留下的踪迹……在这里,我看到了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1948年11月24日发布的入关命令。我的眼前浮现出数以万计的年轻士兵,头戴狗皮帽,整装待发,如下山的东北虎呼啸而来……</h3> <h3>打到天津去,活捉陈长捷!</h3> <h3>这张图片是参战部队在天津外围进行爆破演习。父亲曾给我讲述过解放天津的故事。8纵第135师第405团负责夺取范家祠堂外围据点,为了减少伤亡,团首长指示把地道和交通壕一直挖到敌阵地跟前,侦察敌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爆破演习。熟悉的故事,历史的照片,当时战场上的情景,七十年后在我的眼前重现……</h3> <h3>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攻津部队在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下向天津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h3> <h3>这四张照片是天津外围部队在对国民党守军阵地实施爆破。父亲所在部队的主攻任务就负责夺取国民党天津守军司令陈长捷树为"固若金汤"的"模范工事"。范家堡位于天津东北部,与民权门相距不到200米。为了民权门不失,天津国民党守军派其王牌军第86军4个营在此设防。另以4个营位于两侧机动。国民党守军知道,要守住民权门,200米外的范家堡举足轻重。没有范家堡的屏障,民权门就暴露在东北野战军炮火的直接攻击之下。为此,国民党守军派出了号称“善于守备”的第86军第26师第76团2营加强一个机枪排500余人防守范家堡。并拆毁民房,修建了以四座大砖窑为中心、各种大小地堡、交通壕、屯兵掩体相结合的永久性工事。地堡群之间,挖有又宽又深的交通壕相互连接,且全部用一米多厚的土木结构加以掩盖。火力点明暗结合,组成了环形防御体系,既能扼守前沿,又有纵深配置,射界开阔,火力交叉,使整个阵地前沿构成了密集的火网地带。阵地四周设有钢轨鹿砦、单形、半屋脊形、屋脊形铁丝网、绊脚网,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群等障碍物,纵深达60-80米。与民权门、城内纵深炮火互相呼应,互为支持,可谓铜墙铁壁,易守难攻。团首长将扫清范家堡敌守军外围障碍物的爆破任务交于我父亲,他带领全排战士,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爆破手象穿梭似的连续爆破22次,在80米纵深的障碍物中炸开一条3米宽的通道,经过90分钟激战,为主攻部队攻克范家堡扫除障碍,攻占范家堡为突破民权门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民党军吹嘘"天津模范工事,固若金汤"的范家堡据点被405团攻下。战后父亲所在营被授予“铁拳头营"的称号;连队荣立一大功;我父亲荣立一大功奖励,并授予勇敢奖章一枚。战友王久维、孔宪章分别荣立三大功,并授予毛泽东奖章。</h3><h3> 在此,我要向当年的随军记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将士们舍生忘死、英雄杀敌的珍贵瞬间。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父辈们在战场上那顽强的身影……</h3> <h3>这三张照片是解放军攻入市区,与敌军展开巷战的情景。此时父亲随部队冲到金钟河,进入河北工学院十字路口时,遭到敌人大炮的轰击和重机枪的扫射,几十名战友中弹倒地。连长左腿负了重伤。父亲正带领全排搜索一幢大楼,躲藏在里面的国民党兵居高临下,封锁马路,给攻击部队造成很大伤亡和威胁。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见通信员冒着猛烈的炮火跑过来,向父亲传达营长命令,让他代理连长,指挥全连战斗。经过一天的战斗,父亲带领全连越战越勇,随各路大军一道在金钢桥、金汤桥胜利会师。</h3><h3>父亲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当405团攻下范家堡之后,敌军战壕、地道口堆满了饼干、猪肉罐头、牛肉罐头、干鱼片等食品,这对于已经一天没吃饭的战士们来说无疑充满了诱惑力。但饥寒交迫的战士们,没有一人去动那些食物。而是将缴获的80多箱饼干和罐头全部上交,分配给伤员和友军。当天405团就受到平津战役指挥部通令嘉奖。</h3><h3><br></h3> <h3>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士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8纵第135师404团七连获金汤桥连的光荣称号。</h3> <h3>八纵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荣誉,永远镌刻在共和国历史的扉页上!</h3> <h3>纪念馆还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结合全景式超大屏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和音响,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平津战役的宏大场面,使参观者如身临其境。</h3> <h3>在表现当年人民支前的雕塑和情景再现的场景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民群众为支前倾其所有。正如那首歌中唱道:</h3><h3>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h3><h3>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h3><h3>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h3><h3>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h3><h3>…………人民的子弟,人民的兵,养育之恩不能忘!</h3><h3><br></h3> <h3>做为"东野"八纵的后代,有幸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在纪念馆找到父亲所在部队荣获的锦旗,看到许多父亲故事中讲过的事及影像资料,感概万千,仿佛又一次超越时空与父辈对话……</h3> <h3>宋凤兵是我的发小,在安阳162师大院住时我们两家是邻居,他妈妈李淑芳阿姨和我妈妈是丹东老乡。当我把凤兵和宋生叔叔的照片给妈妈看时,她老人家潸然泪下。我懂母亲为何流泪……我们留不住岁月,唯一能的就是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h3> <h3>见到同为八纵后代的大哥大姐,我们欢聚在一起,延续着父一辈,子一辈的友谊。(图右一韩怀智长子韩东军,右二陈述长子李赤民,图中李九龙长女李蒙,左一蓝亦农长子蓝海,左二韦祖珍长子韦建华)</h3> <h3>李蒙与原八纵司令员黄永胜上将长子黄春光大哥和战斗英雄宋生之子宋凤兵</h3> <h3>李蒙与原八纵政委邱会作中将长子邱路光大哥和战斗英雄宋生之子宋凤兵</h3> <h3>李蒙与原135师政委韦祖珍将军长子韦建华大哥</h3> <h3>李蒙与原135师师长耿志刚将军之女耿利亚大姐</h3> <h3>我们永远在一起,不忘父辈初心,牢记使命,做继往开来的红色传承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