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江西篇(二)婺源</h3><h3> 摄影:祥和宁静</h3><h3> 制作:祥和宁静</h3> <h3> 婺源地处江西,归上饶市所辖。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婺源自古就属于徽州府的地界,唐开元二十八年为府治。明清数百年间,徽商崛起,各地有“无徽不成市”之说。众徽商事业有成后,不忘光宗耀祖,返乡大修祠堂宅地。因此现在婺源古村落星罗棋布,五里十里粉墙黛瓦。婺源地处偏远山区,山水秀丽,险阻天成。至今婺源完整的保留众多古民居和古村落,还有纯朴的民风民俗。</h3><h3> 古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达,商贾云集,龙气十分旺盛,婺源乃徽州龙之首。因此蒋介石为斩龙脉、去龙首。在高参们的蛊惑下,把婺源划归了江西省。江西省得此富裕之地,自然十分高兴。可是安徽省却如丧考妣,国民党安徽大员及各界名流,组织百姓发起一个“讨回婺源”行动。经过前后一番折腾,还别说,蒋先生真把婺源还给了安徽。安徽省上下皆大欢喜,国民党落得个息事宁人。</h3><h3> 1949年解放之后,毛泽东一声令下,婺源又划归了江西省。这时安徽省的国民党遗老遗少,那里还敢作声。从此婺源就是江西省的地界了。</h3> <h3> 来到婺源随处可见徽派建筑,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歇山门楼。典型的一派江南景象。徽派建筑不只是古徽州,浙江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江苏苏州、扬州一带,也都是徽派建筑。可见徽派建筑和文化影响至深,</h3><h3> 婺源以:山、水、石、竹,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世外桃源般的意境,青山、绿水、清泉,自有千年古韵,难得一方净土。</h3><h3> 婺源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都呈现着古朴典雅的特点。古祠堂,古官邸。民居、书斋、戏台、廊桥、亭阁、宝塔等。成千上万遍布乡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点缀于古木幽篁之间。</h3><h3> 钟灵毓秀的婺源,历代文峰鼎盛,人才辈出,曾孕育了数以千计名留青史的风流人物。著名宋代教育家“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都出自婺源。我们国家的前主席“胡锦涛”,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家的宗祠,均在婺源。由此可见婺源是你今生一定要去的地方。</h3><h3> 来到婺源,你才会真正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意境。</h3> <h3> 婺源县的夜晚,仿佛使你回到了明清时代,走在古街道上,感受着不同的风情。</h3><h3> 婺源县所在地,紫阳古镇依山傍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靠水三面筑有古城墙,距河面有七八丈落差,城内还有河流穿城而过,河上的大桥(不大)距水面,也有数丈之多。县博物馆,馆藏有大量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h3> <h3> 彩虹桥位于清华古镇(原老县城所在地),彩虹桥被誉为中国最美廊桥。</h3><h3> 该桥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南宋,已有800百多年历史。全长140米,由六亭五廊构成。每桥墩上建有一亭,墩之间部分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亭高于廊。</h3><h3> 彩虹桥设计非常科学,其一桥墩是船型,迎水面尖,背水面平。其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是根据汛期洪水走向而设定。其三桥墩石块长短大小不一,砌筑巧妙科学地镶嵌在一起。</h3><h3> 桥身部分,廊桥不在一条直线上,做工粗糙,榫卯间隙大,部件损毁,可以随时拆换。八百多年前,有如此精妙的设计,实乃古人的智慧科学的结晶。</h3> <h3> 八百多年的木结构桥,可以拆换的部件,所以才有今天,而且屹立不倒。桥面铺砌的石板,磨损严重仍可拆换。 </h3><h3> 每天桥上行走人员络绎不绝,每个桥亭还可坐下来休息,喝茶聊天凉爽宜人。古人的智慧,婺源的民风。堪称我国民俗朴实文雅之最。</h3> <h3> 桥下水面,为了蓄水修起暗堤,形成一定深度的蓄水。但还不不需要水太多,所以就让水自由的径流,而且人还可以在上边行走。数百年前江南人民的智慧结晶。</h3> <h3> 岸边的翠竹</h3> <h3> 彩虹桥的设计大师,就是彩云寺的住持。至今这里香火旺盛,经久不衰。</h3><h3> 彩云寺住持当年是靠化缘集资而建此桥。</h3> <h3> 寺庙环境清幽,真乃世外清净之地。</h3> <h3> “善为乐”体现了出家之人,善为本的意念,博大的胸怀,乐善好施。是我们今天出家之人的精神楷模。</h3> <h3> 江铃古镇这里的油菜花,代表了婺源。婺源油菜花誉满中国。每逢三月,这里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的盛开,层层梯田更有立体感。田野间伴着乡村民居,有如一副牧野画卷,隐约在山涧云雾中。</h3> <h3> 山上油菜花,由于梯田的朝向和角度,显示了不一样的颜色。</h3> <h3> 这个“茅草房”别具特色,是村民们的薪材。</h3> <h3> 村民的别墅,徽州“洋房”。</h3> <h3> 婺源的古镇随处可见。</h3> <h3> 江湾镇最有名的是 “萧江宗祠”。(据说)历史上汉代萧何的后入,为躲避仇人的追杀,逃到了江湾。看见这里山清水秀,不想离开这里。随之改姓为“姜”,在此埋名隐姓度过残生。姜姓的后人修建了这座“宗祠”。现在的“萧江宗祠”修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h3> <h3> </h3> <h3> 这里现存的“公社食堂”,它是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h3> <h3> 鼓吹堂的名字,我无从可考。…!!!</h3> <h3> 江湾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h3> <h3> 难忘的江湾古镇</h3> <h3> 李坑村,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有二百六十多户人家,大多都居住在河溪的两岸。村内建有古桥、古亭,还有千年古树。这里的村民十分爱护周围的环境,对于古树,古建都倍加珍惜,小心保护。</h3> <h3> 村口必经之路。</h3> <h3> 古村风貌</h3> <h3> 古民居</h3> <h3> 小桥流水人家,沿河而居。</h3> <h3> 村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h3> <h3> 村民的家,供游客参观游览。</h3> <h3> 古家具,充分体现了木雕的精美和制作工艺。</h3> <h3> 木雕中的浮雕。</h3> <h3> 民居的“小姐绣楼”,临街窗上的“美人靠”。</h3> <h3> 小桥连起了两岸,使街道成为了一体。</h3> <h3> 岸边的人家。</h3> <h3> 热闹的村里“主要大街”。</h3> <h3> 南宋武状元李知诚的故居,当年他是岳飞的部将。岳飞被诬陷遇害后,他也受到牵连,随之辞官,隐归故里,不问时政。空怀报国之心,潜心耕耘,在村里教书育人,培训乡勇。村民们对他十分敬仰,至今崇望有加。</h3><h3> 男儿尚武,武字“当缺一点”。这一点告诫了我们多少道理?看官自己去悟吧!容鄙人不告。</h3> <h3> 李坑村是沿山势而建,越往村里深处,地势越高。站在村里的最高处,可以鸟瞰全村。因此该村还具有防攻打之功能。(因村口只有一条路)</h3> <h3> 民居的雕梁画栋,可见婺源的砖雕、木雕、石雕之一斑。</h3> <h3> 村中央有一木亭,这里是村居聚会的小广场。在这个亭子里,是村民们讲理评说的地方。村民们有重要事情时,可以在这里得到广大村民和族长的公平裁断,然后必须执行公理决意。可见村里的“法院”,很有威望。😄😄😄</h3> <h3> “申明亭”申明大义,为什么用“申”,而不用“深”,看官自然明了。</h3> <h3> 鸟瞰全村。留恋的李坑村,难忘的李坑村。</h3> <h3> 晓起村,又是一个古村落。晓起,晓起,“黎明即起,洒扫亭厨”。这是南宋大文豪“朱熹”治家格言。告诫我们:黎明就要起床,不可懒惰。起床后,就应该里里外外打扫卫生。这样来迎接每一个,新的一天。</h3> <h3> 进入晓起村大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居安亭”,通过居安亭才能进入晓起村。</h3> <h3> 又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h3> <h3> 晓起村有上下晓起村之分,下晓起村老树环抱,几百年、千年、古树,比比皆是。有典型的水绕村庄风景。上晓起村一水横亘,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的故里,村落是田园风景的代表。村里房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江氏宗祠”更是显赫。</h3><h3> 村中景观: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宗祠,砖雕门罩,养生河,古濯台等。</h3><h3> 上下晓起村的田园风光,是婺源最美处。也是婺源生态旅游景点中的佼佼者。</h3> <h3> 这里村民每一个用字,都深有含义。切不可认为他们不会用字!由此可见婺源,古徽州文化底蕴的深厚,村民中不乏“秀才”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里瞧不起人,是自讨苦吃。</h3> <h3> 村里青石铺路的小街巷。</h3> <h3> 村中景观双井,一个苦水,一个甜水。</h3> <h3> 村里的农贸市场</h3> <h3> 村外千年古樟树,</h3> <h3> 晓起千年古神樟,我也神了一把。</h3> <h3> 参天古树,比比皆是。</h3> <h3> 晓起村,我不想离去的地方。这样的风水宝地,能有几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