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的攻击行为分析》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有交往就会有摩擦。</span><br></h3><h3> 幼儿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h3><h3>表情一:打人、咬人</h3><h3>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h3><h3>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h3><h3> 办法:妈妈、老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做好吃的、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要好的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可以叫到家里一起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让孩子感觉到关怀的温暖,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也能体会到关怀、分享得到快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h3><h3>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h3><h3>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要把积木堆成正方形,可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堆的积木上堆圆形,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淇淋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爸爸总不听妈妈的,妈妈也会轻轻打他。说不过就打。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h3><h3>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想要堆正方形而被打扰堆圆形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堆圆形,我们一起堆正方形,堆完再堆圆形吧!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孩子如果会告状,是一种成长的表现,3岁左右的孩子遇到困难行为总是比语言快,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停止用攻击行为去解决和得到想要的东西和结果就已经成长了。</h3><h3>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h3><h3>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h3><h3>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有些父母会认为老师总说去幼儿园不打人是怕引起事端,怕道歉怕,怕老师反馈消息时尴尬,其实幼儿园要求每个孩子不打人,纠正攻击行为从广义角度上讲:孩子在幼儿园打打闹闹没什么,如果是其他孩子打了自己孩子,表象来看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被打了却没有还手,深刻来说,被打的孩子目前是吃亏了,但是他却有很高的自控能力和行为约束能力,已经学会了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而打人的孩子目前来看确实没吃亏打了别人,自己却没事,实则失去了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近一年教育学家对幼儿气质、行为的调查中发现,23%的幼儿具有攻击行为倾向。我国曾有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在幼儿时期所表现出的气质、行为倾向,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现出来。对于幼儿的暴力倾向,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合育才可以使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进行引导、教育,孩子幼儿的暴力倾向将加剧,长大后会变成问题,会有很多不安定因素,失去良好的社交、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h3><h3> 无论怎样,妈妈和老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做错事要改掉,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一点一点改掉,对孩子永远秉持不盲目溺爱、不纵容、不忽视,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孩童本善良!</h3><h3></h3>

孩子

打人

幼儿

小朋友

攻击行为

行为

妈妈

别人

幼儿园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