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茶经》读后</h3><h3> 按:发一旧文,献给春天的朋友。题图为淮滨一角。</h3><h3> 友赠我《茶经 随园食单》,我有些意外。看过索引,知其为中华经典藏书(计60种)中的一部,为何独赠此一种呢?想了又想:料我是个“吃货”,所以有“随园食单”。至于“茶经”,权当着搭配,如“买一送一”吧。他知我的禀性,虽然爱茶,不过是“鲜能知味”一族,又是“俗里又俗的俗人”,断没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趣的。</h3><h3> 但“茶经”于我,确有赏读之必要。一来,我很早就听说茶圣陆羽说过我家乡的好话——“淮南茶信阳第一”。第一者,无出其右也,这个评价让信阳人民永世受用。再则,“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有品、有德,并有着“不移”“不迁”的禀性,体现了精行俭德、风劲颖挺的君子之质。儒家有言:近君子远小人。既然是饮中君子,自然是“可亲可近可信”的,我们纪检人对此耳熟能详。</h3><h3> 读过《茶经》之后,深为陆羽“术业专攻”的精神所折服,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阻碍的久远年代,鸿渐先生能对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饮等作了精细的考察和记载,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别的不说,光对我家乡的了解程度,就让我辈感到汗颜,《茶经》曰:“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注曰:"光州,唐属淮南道,武德三年(620)改弋阳郡为光州,治光山县,太极元年(712),移治定城县(今在河南潢川)。天宝初复为弋阳郡,乾元初又改光州。辖境大概在今河南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新县一带。”我老家在潢川,生长在光山,工作在固始,后又调筛河区,在信阳一带生活了36年时间,竟不知有黄头港者。然而,光州确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秦岭-----淮河一线横惯信阳全境,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那一带森林茂密、山色葱翠、昼热夜凉、云雾缭绕,是茶树生长的天然宝地,所以有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之说。除外,光山的净居寺、固始的仰天洼、商城的金刚台等地也都有质地优异的“大山茶”。</h3><h3> 我的家乡有句名言:浉河中心水,云雾山中茶。意即好茶还须好水服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可见水之重要。那么,什么水是好水呢?陆羽的《茶经》亦给了答案:“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意思说,山水最好,而山水尤其以山涧涌泉为妙。难怪有茶联云:“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至于“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所用的雪水,古有“天水”“天泉”之说,大概是山泉之水的延伸吧。可喜的是,这一点,也为信阳之天然物产:论山,大别山和桐柏山首尾相接,蜿蜒于豫鄂边界;论水,流域内河流纵横,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就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等,很多河流发源于山涧涌泉,这样的水,当然是上之上者也。</h3><h3> 有人说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就我的感觉,会喝茶的人,大概离不开的四样东西,即,有茶、有水、有闲、有品。现在商品极大丰富,好茶好水都是不难解决的,只是这有闲、有品,却不是人人享有的。有的人,生就是劳碌命,自然没有闲功夫;有的人闲而有之,却是游手好闲,自然谈不上什么品。所以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h3><h3> 大概是久处茶乡,浸淫得久了,对茶的了解或感觉似乎“异于常人”。幼时的我,十分好动,母亲说我“出门就跑,没老实走过路”,所以特别离不开水,放学回家,第一个任务就是抱着个大瓷缸“咕嘟咕嘟”喝个痛快,管它什么绿、什么红,什么白开、什么浓茶呢,只要能生津解渴,便视为最好的饮品。参加工作后,这种情况略有改变,一来有好茶好水伺候,二来可以忙里偷闲。早起上班,除擦桌子拖地外,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到锅炉房去打开水,尔后把白瓷杯涮得干干净净,再沏上一杯茶,坐定下来,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看那浮着嫩绿,散着轻氲,漫着清香的信阳毛尖,似有些淡然而又宁静的感觉。后来,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h3><h3> 转眼,半生已过,尽管世事更迭、辗转往复,就品茗而言,始终没有练出鲁迅先生所说的“什么感觉”来,是幸还是不幸,亦未可知也。《红楼梦》里,妙玉所奉之茶是“老君眉”,水是“梅花上的雪”,器具是“王恺珍玩”,品倒有品,却让我望而生畏。即使在当下,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在茶室里打打牌、聊聊天,我都觉得奢侈,到底没有“闲功夫”。对我来说,浮华显摆是奢侈,静坐无为也是奢侈。我倒喜欢沏一杯茶,捧一本书,独自享受着宁静和恬淡;或随意在键盘上敲一段文字,或蜷在沙发里,听音乐、看电影;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才是我所希望的。</h3><h3> 矫情的人以为茶即人生,但我以为,光知道茶的味道还不行,品茗还要有点“诗外”功夫。一个缺乏生活底色,没尝过人生酸甜苦辣的,或在精神犹上如一张白纸的人,最好不要有太多奢望。</h3><h3> 2016年11月11日于郑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