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美丽的四月悄然走来,伴着鲜花,伴着清风,我们金桥中心小学一行三人,来到郑州大学南校区,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九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品味名家教学艺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短短两天半的培训,我们认真聆听、学习教学相关策略,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h3> <h3> 俞正强老师为我们开启了令人震撼的第一课。俞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巧妙的一问——学什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可谓问得“绝”。“他是怎么得到的?”作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耐心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俞老师的教学像一场“聊”的艺术,孩子们在聊天中掌握新知,使孩子们真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做到了寓教于乐,从“做”中学,从“聊”中学。正是俞老师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奇妙追问,让学生很快认识了分数。俞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富有激情的言语,适时恰当的评价,使他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学得开心,又学有所获。</h3> <h3> 姚铁龙老师执教的《数学游戏课》,借助“迷之藏宝图游戏”,使学生复习了对称、轴对称及平移与旋转,在闯关游戏操作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姚老师在互动环节中,坚持“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的原则,让学生告别“依赖别人的提示找答案”的习惯,同时还让学生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课堂最后环节,姚老师并不着急为学生总结课堂知识,而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做事应该怎么样?从课堂到生活,学生在姚老师的带领下,体会到学习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h3> <h3> 顾志能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线段、直线和射线》一课,顾老师围绕“线段、直线和射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直线到底长什么样子?”这一课,不是走从情境出发去进行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走了一个以知识的内在逻辑生发出新知识并凸显知识内在联系的新路子。本节课顾老师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问题”驱动“学习”,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能力、敏感性以及多元认知能力。让孩子不仅会学习,还会思考。课堂上的生生、师生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顾老师的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他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点渗透了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样的数学学习也就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情真意切!</h3> <h3> 柏继明老师的《可能性》,是一节平实、智慧、精彩的数学课。她运用自己的睿智、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什么是最好的课堂。课前柏老师用她那亲切幽默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老师。不但驱走了孩子们的紧张,还大大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此刻,柏老师在孩子们的眼中是那么地和蔼可亲,也为这节课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课伊始,柏老师运用独具匠心的教学技巧,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从一段视频中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可能性》。在练习中,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不是为学而学!这些均得益于她机智、灵活的教学技巧,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让学生们沉浸在无尽的快乐之中,让人不禁为她的课堂拍案称绝!</h3> <h3> 紧接着,柏老师又为我们作了以《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题的报告。她那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使我们如沐春风,如淋甘露。她的讲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动,生成中启迪智慧,获得在场老师最热烈的掌声。</h3> <h3> 数学教育博士施银燕老师执教的《四维图形长什么样》,初识课题,我们和孩子们一样,都想看看思维图形长什么样?施老师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动成什么?”这样的思路让孩子不断的想象思维图形到底长什么样,虽然最后这节课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给了学生一种探索的方法和精神。这一堂课,孩子们体会到思考的乐趣!</h3> <h3> 徐长青老师的课堂活动简约而不单调,明朗而不张扬,他首先以“分扑克牌”活动为主构建生成课堂,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分数,认识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徐老师春风化雨地解开了“分数的意义”这个新朋友的“底儿”。其次,如何表示一张纸牌的1/2的环节,学生可谓是经历了化蛹成蝶的历程,这个历程正是徐老师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纸牌到长方形,从生活到数学,尊重了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徐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你不能走,想走没那么容易”,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彼此的距离,传递了温暖的信息,培养学生不但会解决问题,更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呈现了简单、奇妙、有意义、有意思的课堂。<br></h3> <h3> 随后,徐老师又为我们作了《从简约教学到简约教育》的报告。他告诉我们,在简约教学的大背景下,让课堂简单、奇妙、有意义、有意思, 教给学生学习习惯,告诉我们课上是允许出错的地方。</h3> <h3> 伍丽霞老师讲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她从孩子熟悉的图形和事物入手,复习平均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问一答、讨论汇报,为孩子思维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基础。</h3> <h3> 有一种课堂叫简约而灵动,有一种课堂叫智慧而幽默,有一种课堂叫深刻而高效,形容的就是唐彩斌老师的课堂。唐老师执教的《让画出的图形转起来》一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唐老师用风趣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教学中没有死板而无聊的训练,有的是充满思维含量的挑战性的活动,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听课后,使我们对图形与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在他的课堂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他丰富的知识底蕴,强有力的课堂组织能力,这样的课堂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所努力追求的。</h3> <h3> 在领略了唐老师课堂的精彩后,紧接着就是唐老师的精彩讲座。唐老师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教学案例向老师们介绍了《能力为重的变式策略的6招》,分别是直接变间接、正向到逆向、封闭到开放、单一到综合、数学到生活、 静态到动态,这6招干货让我们收获满满。</h3> <h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理念新颖、设计独到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堂上华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整个课堂彰显着“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人文化教学氛围。课堂上,华老师精心地捕捉,智慧地引发,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原正方体,发展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让我们感受到在数学的课堂上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h3> <h3> 刘松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方式带给了我们一堂精彩的《倍的认识》一课。欣赏刘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作为听课的教师都听得津津有味,更何况学生。有好的设计,从孩子角度出发教学,使数学学着有趣又容易。课堂上刘老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思考,很多孩子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建议。我们看似刘老师把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其实一直牢握方向,层层深入,让人受益匪浅。 一节课下来,老师像个主持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于倍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被刘老师处理的很精妙。刘松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游刃有余,折射出来的深厚基本功,更值得我们慢慢品味……</h3> <h3> 认真地倾听,用心地记录是对每一次学习机会的珍惜,对每一位名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成长最好的见证!</h3> <h3>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它就像一个路标,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几位名师的经验交流,也使我们深深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学习加思考,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才能提升专业素养;只有不断地探究加积累,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只有不断地实践,才会有创新有进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我们在名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能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