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肥城,曾留下过我们对知青生崖的记忆

聊聊

<h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知青下乡至今已过去四十五个春秋,为重温旧梦,我们一行十人于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十二日,乘车踏上重返故乡之旅。车内洋溢着久违的笑声,彼此交谈着回城后相聚的思念与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h3> <h3>历经两小时车程,时隔四十五年后,我们终于踏上了那似曾熟悉且又陌生的村头之路。图为大家边走边追忆那青春的岁月,侃侃而谈当年初次踏上此路时受到的欢迎。</h3> <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h3> <h3>不时的指点着似曾相识的地方。</h3> <h3>村中地段大家不时的驻足商谈。</h3> <h3>村中向老乡了解村里情况。</h3> <h3>为了永久留存那份记忆,我们在村头合影留念。你看每个人的笑容多么灿烂。</h3> <h3>这是我们在村头公路上的合影。哎 只可惜缺了摄影师的身影。</h3> <h3>一行人在村里找寻曾经有过记忆的处所,只可惜因当地政府为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旧村改造已全部拆迁。只找到破落不堪的小学遗址。图为曾执教于该校的玉梅崔老师在讲述这是她曾战斗过的地方。瞧多么自豪的手势。</h3> <h3>尽管大家没能再次见到曾洒落一地芳华之地,但在油菜花地里找到了各自童年的乐趣。</h3> <h3>瞧这拍摄姿态</h3> <h3>图为当年知青点上五大美少女,而今其中不乏已做了奶奶或姥姥。</h3> <h3>当年的五大男童,而今已是老朽不可雕也。</h3> <h3>知青组内少有的文笔流畅的国兴在与称之为小王萍的在驻足聊天。</h3> <h3>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正当大家稍显失望拟离开村落之际,村头偶遇一老乡,闲聊中老乡一眼认出曾是他小学老师的玉梅并喊出了崔老师的名字,瞬间交谈的气氛瞬间升温,大家便侃侃而谈。</h3> <h3>老乡十分热情的与村委会主任电话联系,此刻大家在村头翘首期盼村主任的到来。</h3> <h3>经老乡热情的联系,曾经也是崔老师教过的学生现任村主任的尹主任来到村头并热情的把大家留了下来聊起了村里情况。</h3> <h3>现任村主任激动的与当年的启蒙老师合影留念。</h3> <h3>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兴运朋友马总精心安排的具有民俗特色的酒店————大宅院。</h3> <h3>酒店收藏的老物件。</h3> <h3>当地马总精心安排的民俗酒店里留下一张倩影。</h3> <h3>这组照片中貌似教授的兴运也是我们知青组中的佼佼者,我国恢复高考后进入正规院校的另一人,此次返乡之旅由他发起功不可没。</h3> <h3>号称当年有八块腹肌的曾为山东实验中学校排球队员的王波,历经沧桑已成为老帅哥。</h3> <h3>在当地马总的盛情款待之后,我们来到具有桃乡之称的肥城美丽的桃园。</h3> <h3>大家兴致勃勃的徜徉在花海之中。桃花再美也 美不过图中的少奶奶。</h3> <h3>当年我们知青组一把手申组长 ,也是我们组经历过我国恢复高考进入正规院校的其中之一人,公认的才女。瞧多有经典明星范。</h3> <h3>文艺细胞爆棚的美女玉梅,瞧十足的文艺范。</h3> <h3>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就是要把知青之情的人生戏唱到老。</h3> <h3>我把这组照片命名为“童趣”,瞧申组长把广萍搂的紧紧的,那个年代所结下的友谊密不可分。</h3> <h3>图为四十五年前我们知青点的正副组长。估计这个职称会持续一辈子。</h3> <h3>在即将结束重温旧梦的知青返乡之旅行程前,老知青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村主任及村里曾是科技人员的老张在村头的大院内合影留念。</h3> <h3>后记 <br> 弹指一挥间我们已近暮年,且走且珍惜,知青生活的记忆及纯真的友谊会把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让我们把友谊凝聚在酒里,情谊牢牢记在心上,知青的事一定落实在行动中。期待再次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