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业在矿井下——一位女工程师的述说

<p>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是本人应原大同矿务局工会之约于1991年底采写的电视专题片《她的事业在矿井下》的脚本。其主人公艾凤仙当年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拍摄此片是全国总工会交给大同矿务局的任务。该片于1992年“三八”期间在山西电视台播出,在中央台国际频道选播。今偶然翻看,抄录于此,以回忆电视台专题部初创期勤奋工作的日子和曾与我并肩付出的兄弟姐妹们。</span></p><p><br></p><h1>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事业在矿井下</b></h1><h5> ——一位女工程师的述说</h5><p> (电视专题节目脚本)</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貌似贫瘠的地表下蕴藏着几百亿吨优质煤炭,人们把它叫做“煤海”。煤海敞开她炽热的胸膛,孕育着一代代勇于奉献,甘于奉献的优秀儿女。</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女:我,一个在长江边长大的女子,离开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塞北高原,扎根、奋斗,已有30多个年头。因为这里有我所热恋的事业——那曾经令我激动令我憧憬的“采光掘热”的事业。</span></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男:她叫艾凤仙,是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副总工程师,一位从18岁起就立志献身煤炭事业的中国女性。</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女:在许多人眼里,我一个纤弱女子选择煤炭行业似乎是一种误会,可我不这么看。3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对我少女时的这个选择有过半分懊悔。造物主大概在我降生的时候,就给我注入了两样特殊的东西,一样是争强好胜不怕吃苦的性格,另一样就是我与煤炭行业的这份缘分。1958年,我考入湖北煤炭学校学习采煤专业。从那以后,我的履历表上就再没离开过这个“煤”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时的我正值充满幻想、充满憧憬的年华。一想到工厂的钢炉、千家万户的灯火,将由我设计的矿井生产的煤炭点燃,心中的激情就油然而生,我怎么舍得抛弃这光荣的事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初来大同煤矿,我们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的考验,环境、气候、生活等方面几乎完全不适应,但这些我们都可以克服。最难以忍受的是全矿没有一个和我一样干采煤专业的女同志。下了矿井,几百米地层深处,清一色的男同志,说话说不到一块儿,人家开句玩笑还得避讳我。在大巷里,和大家一起走还好,最怕的是一个人行走,黑洞洞的巷道,几十米没一个人,静悄悄的,只有自己的水靴声。有时不小心,脚下有老鼠“嗖”地窜过,直吓得心惊肉跳,半天喘不过气来。加上我们女人生理上的特殊情况,到了井下就更不方便了。</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就是这样,我也没打退堂鼓,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向干部和工人学习,和他们一起下井、一起劳动、一起商量设计、施工上的技术问题,渐渐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别看矿工的形象土一点,说话粗一点,可他们的心最实,情最真,就像他们亲手挖出的煤一样,掏一点就是一团火。我和他们到了井下说说笑笑,有时还开点近乎粗鲁的玩笑。</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男:艾凤仙就是这样一步步过了环境、气候、生活、下井关,在同家梁矿扎下了根。30年来,由技术员到工程师,又由工程师到技术科长,直到今天担任主管全矿生产运输系统技术副总工程师,她始终坚持经常下井实地了解情况,为自己的术的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身上南方淑女的娇色早已褪去,她已经成了一名地道的煤矿的女儿,一个真正的“采光掘热”的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女:和我的同行们相比,我在业务发展上的机遇要好些。来到矿上不久“文革”便开始了,许多老工程技术人员被下放劳动,我这个新工程师被推上了主要设计岗位,压力就是动力,我得到了最有效的锻炼。1978年,矿上根据国家建设对煤炭的需要,进行老矿挖潜和生产运输环节的技术改造。我和其他同志在详细掌握了矿井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到晋城矿务局下井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又到本矿井下反复研究,设计出扩大井底车场、加大运输车型、变两水平为一水平集中开采的方案。工程完成后,井底车场的储煤能力和大巷运输能力大大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由120万吨/年增加到300万吨/年,为全矿近10年煤炭产量的持续增加创造了条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男:干煤矿设计比不得其他工作,煤矿工程在几百米深的地下施工,情况千变万化,井上勘测地质资料再精确,也难免与地下实际情况有出入。艾凤仙一贯主张设计要符合实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女:要使设计符合实际,就必须下井实地考察。即使设计完成了也要到井下去实际验证。否则一旦有误差,就会在施工中出现失误,给国家造成损失。1984年,我负责设计309盘区运输系统。开始时,我根据已有地质资料,设计了一个绕道式矿车运输系统。经过局有关技术部门审核得到了批准。方案实施前,我下井实地考察,发现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误差很大,工作面与盘区巷道由下到上呈逆坡状,运输方向是重车上坡、空车下坡,行车速度难以满足盘区生产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推翻了已经批准的设计,重新组织设计皮带运输系统。为了证明原设计方案的失误和现方案的合理性,我把局有关技术部门的同志请到矿上来,费尽口舌向人家解释,终于使新方案得以通过。新方案实施后,不仅保证了矿井的运输能力,还为矿上减少投资1040多万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男:30多年来,艾凤仙先后组织设计、施工大的环节改造工程7项、小的技改工程十多项。她的足迹踏遍了同家梁矿的个个盘区、条条巷道,她为同家梁矿的煤炭生产洒下了辛勤的汗水。</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女:我知道自己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我不愿碌碌无为虚度此生。我爱我选定的煤炭事业,我要为她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这个夙愿,我把家庭和亲人抛在一边,成了家庭中一个不称职的成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人问我,这30年,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么?我说,最幸福莫过于得到党和职工群众的信任。从七十年代起,我就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几年又多次出席局、市、省的劳模表彰大会,还被授予“三八红旗手”、“女能人”、“矿山标兵”等称号。这是党和职工群众给我的荣誉,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如今我已年过五旬,精力远不如年轻的时候,但我还要努力工作,把汗水洒在矿井下,洒在蓝图上,为矿山的发展,为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我的绵薄之力。</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男:一个偶然的巧合,人们发现艾凤仙的名字与“爱奉献”三个字谐音,从此,“爱奉献”的雅号便传遍百里煤海。艾凤仙,爱奉献,她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那曾经令她激动、令她憧憬的“采光掘热”的光辉事业。</span></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166a4dd180102ydln.html"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blog.sina.cn,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