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太平村坐落在富春江南岸,千余米的江岸多小山与礁石,其中有块礁石平常难得一见,那就是太平村标志性礁石——鼋石。</h3><h3> 鼋石有近三米的直径,是块形状如龟背的圆形礁石,常年淹没在岸边浅滩的水中,只有在干旱期或退潮时水位下降才露出水面,在流动的富春江水波中看似一只游动着的大鼋。</h3><h3> 鼋石旁边的沙滩平缓,加之上游的秤砣石凸出江面几米,富春江水流经秤砣石时遇到阻碍,使下游鼋石地段水流变缓形成了天然的回水区域,早先因停船泊舟便利,曾经是太平村的最早的水路码头。</h3><h3> 常常与父亲聊天,喜欢听父亲讲村里的传说与典故。晚饭后父女俩去江堤散步,路过秤砣石。我说秤砣石旁边我家原先有块开垦出来的菜地,记得小时候有年大年三十我新鞋都换好了还随着您到这里秧洋芋艿,我还记得那里有棵很大的枫杨树,夏季去菜地里割菜还能在枫杨树上抓到金龟子。</h3><h3> </h3><h3> 我指着坍塌的土坡上面倒挂着的枯枝说可能就是这棵树,死去也有好多年了吧。父亲说枫杨树倒不记得了,他小时候这个地方有棵大松树,所以这个地方早先叫松墩头。关于这棵松树,还有个神话般的传说。传说徽州有个大商人,家里一口水缸里总浮现一棵松树的影像让他非常疑惑。有次商人做木材生意沿江而下到达太平村,看到沿江风景秀丽,就在鼋石旁固定船只后上岸游玩。看到秤砣石旁边的松树觉得与家里水缸里的影子很像,又不敢确定,于是在松树上挂了一只草鞋作为标记。几天后回到徽州家里再看水缸里的树影,影像里的松树上上赫然多了只草鞋的影子。商人认定这棵松树是个宝贝,再次寻访到太平村借口买木材请求族长把这棵松树卖给他。族长断然拒绝了商人的要求,说这棵常年青翠的松树是富春江来往船舶可以在鼋石旁停船靠岸的标志,并在松树旁边修建了凉亭供来往村民候船休息。</h3><h3> 太平村王氏家族前几年重新续修过家谱,再上一次修谱是在1937年,家谱里面有一副先辈琴松先生画的《鼋石归帆图》。画上鼋石在富春江水中隐隐可见,秤砣石屹立江边,岸边有棵停着白鹭的松树,松树前有候船的凉亭,对岸青山连绵,江中归帆点点,一幅唯美秀丽的山村美景。家谱中还有友梅氏配《鼋石归帆图》的题诗:“春江浩浩送千里,群石峨峨巨浪中。东陵云市陶公酒,西碣严伦下掉淙。松阴半落苔花径,汐沫潜封古渡通。最喜行帆归暮色,依依漫卷五湖风。”还有一首竹庐氏的步诗:“独坐松矶兴不穷,归帆日暮过江中。数声柔撸流霞碎,一道微波鼓水淙。餐胜已无尘俗染,寻幽只许白云通。逢人漫说归何晚,且看扁舟片片风。”今天翻看族谱,不由得钦佩祖辈深厚的书香文风,就算普通种田为生的农家子弟,也是渔樵耕读,吟诗作画都能下笔有神。</h3> <h3><br></h3><h3></h3><h3> 关于太平村江边的鼋石与秤砣石,父亲写于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章《鼋石新记》已经有详细的记载:</h3><h3> 王姓乃周灵王赐太子晋以王为姓,自此始王姓子孙,克猖獗后,长发齐祥,俊秀良贤蔚起,门第日盛,洵称巨门望族。太平王氏始祖宣义公系宋相旦公之五世孙。旦公发自山西太原王氏支派,太平王氏家庙前有“子晋苗裔”“太原望族”石联以为鉴。</h3><h3> 宣义公,太平王氏始迁之高祖,当年公贩木苏杭,往来江际。一日泊舟登岸,远眺疆土山川风物,遂隐隐属意,扫视江岸,正逢潮落时节,只见岸边有一只大鼋背露水面,逆水而上,为之一惊。定睛细看,原为一丈有余状如鼋背之光滑巨石,在微波衬托下犹在游动。不远处还有一楼之高状如秤砣巨石依岸而立。始祖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又有如此沃土山川,是块风水宝地,定能诚基立业。后不惜千金自浦江深溪宅居于此,始有太平王氏家族。公为人气宇洪深,有磊落不群之志、出尘潇洒之谋,被当地孙姓闺秀相中,喜结良缘。连绵八百余年,发展至今日太平望族,太平村故名鼋石埠。</h3><h3> </h3><h3> 谱载有太平八景之一《鼋石归帆》,因当年先祖进城以帆船为主,每到红日西沉,孩童相聚鼋石埠,眼望风帆归来,父辈定能带回小玩意或糖块。风帆泊岸,长幼俱欢其乐融融,《鼋石归帆》绘此美景也。</h3><h3> 近年富春为全国白板纸生产基地,太平江岸有凸出礁石,岸固水深。建太平翻水站,以源源江水恩泽春江大地。可时隔一年,造纸业飞速发展,供水日益见紧,矛盾四起,有关部门打算炸平秤砣石,以鼋石为基扩建翻水站。此言一出,太平王氏子孙为之震惊,但想到此举也为工业发展大计,所属在理,只能忍痛割爱,但心中隐隐作痛。</h3><h3> 后此事被王氏廿七世孙退休教师王观聪得知,先生急于出面与主管部门交涉,太平村有江岸近千米,多处有出江礁石,为何要毁景建造翻水站?</h3><h3> 主管部门也有难处,另选他处,要多花十几万元钱,一分为二管理和开支多有不便,决议已定,实难更改。先生无法说服对方,想到只要炸药填好引线一点,鼋石与秤砣石就此不复存在,只能横下一条心铤而走险,手捧《王氏家谱》背靠秤砣石面向大鼋石,准备与此景同归于尽。</h3><h3> 先生的举动终于改变了有关部门的决定,翻水站终于在秤砣石上游四百米处多花十几万修建翻水站,鼋石归帆的美景终于保住留在富春江边。</h3><h3> 大鼋静伏江边,秤砣石屹立江岸,敬告王氏后人,鼋石乃始祖迁居之依据,需世世维系,与王氏共存。</h3> <h3>看完父亲文章,忆起王观聪先生曾是太平小学的教师,曾任我小学时的语文教师,讲解语文课与历史课时往往引经据典,生动有趣,学生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是教师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先生毕业于上海黄浦军校,年轻时参加战争保卫祖国,退休后依然凭着一腔热血保住了太平村最具标志性的景观—鼋石归帆。</h3><h3> 太平村依山傍水,南面群山连绵,其中有座巨石嶙峋的山峰叫乌石坎。站在江岸边,目及之处秀水青山景色如画。祖辈口口相传关于太平村由来的历史故事里,先祖决定迁移到此定居建成村落的原因非常应景:前有乌石做屏障,后有鼋石保太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