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窦桂梅老师的专题讲座后,我都还意犹未尽!南师大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书记,著名特级教师,著名班主任宋运来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启了接下来的学习!宋运来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高年段的说理文,观摩完这节课后,我才知道一堂好课是怎样拓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h3><h3>本节课在设计上有如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h3><h3> 第二, 语言接地气,贴近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谈话进行课前互动。在课堂上,语言口语化。学生听得懂,听来亲切,就喜欢听,很快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宋运来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感悟“启示”两个字的重要性。</h3><h3> 第一,使用删减法,提取文中的启示。在学习文中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宋老师让学生用删减法,删掉文段没用的,留下有用的两个词和一小句话,把这两个词和一小句话提炼并连接起来,就提取出了本文要说明的道理。</h3><h3> 第三,善于使用语言支架,教会学生说理的方法。提取出文章说明的道理之后,教师就学生信与不信这个道理让他们进行思考。出示语言支架:“这个观点我认为可信(不可信)的,你看——”。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在说理的时候要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说明的方法。<br></h3><h3> 第四,关注文体特色,培养学生思辨力。这节说理文阅读课,宋老师在课中设计了三个转折点,既能让学生更关注课堂,又让人意向不到,留下深刻印象。宋老师在学生吸收完文本内容,真心相信作者观点的时候,第一次提出自己不相信作者的观点,并举出例子《没有打不开的门》,让学生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的词语完善作者的道理。在学生认为老师这次应该也会相信的时候,宋老师再次提出自己不相信的理由,出示例子《公鸡的梦想》,引导学生进行推敲,再次完善作者的观点。第三次提出不相信的时候,宋老师没有提出例子,而是直接让学生下课,学生没有得到老师不相信的理由,都不肯离去,就在这个学生充满好奇的时刻,宋老师告诉学生对所谓的真理都要有怀疑的精神,辩证地看问题。相信在这一刻,学生思辨能力的种子已经埋下。</h3><h3> 这节课完整地体现出宋老师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吸收和表达的平衡,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把一篇枯燥地说理性文章,设计出一波三折的课堂效果,这样的课堂难怪学生都不肯离开。 </h3><h3> 这节课结束之后,宋运来老师马不停蹄的进行专题讲座《阅读教学是什么?》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止要教会学生如何做题,更要让学生们爱上阅读,成为一生的好习惯!</h3><h3> 宋老师从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吸收是去理解我们的课本从而达到积累。表达也是有两个方面。一是学表达(文章的写法)而是练表达(口头+书面)。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说话的课堂!在课堂上不光要积累也要表达。</h3> <h3>郭蒋军晶老师的最新阅读课例《我来写一首诗—半月轮》在课堂上蒋老师让学生从发现诗歌的规律和写作的技巧,是学生自己明白什么是诗;然后通过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诗歌的特点,比如章节的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词语的修辞和等等;最后让孩子自己去创造诗歌,并与作家最后创作出来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这堂课上虽然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热情洋溢的氛围,但是,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锻炼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我在心里想名师的课原来都是这样深入浅出,直观明了的展示课堂。</h3><h3>我想这一定与教师的语文核心素养息息相关的正如接下来的专题讲座《阅读策略到底怎么教》中蒋老师介绍他经常会读一些儿童的读物,现在甚至正在编写属于自己的小说,同样作为教师,我深感惭愧。</h3><h3>蒋老师说了一句 “教书得教方法”,让我深受启发。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如: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在学习中可以用到表格,思维导图等直观明了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提高效率。</h3> <h3>湖北武汉董赏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关于《劝说手机控》的习作教学。手机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但是也让手机控的我们忽略了我们生活中其他美。董老师简单从手机的作用和手机的危害两方面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写得方式去劝说我们身边的手机控们。生活不止有手机,还有诗和远方。</h3><h3>写作教学作文主张——“建档作文”它更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董老师旗帜鲜明地拥护“写作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主张通过真实的语境让写作真实地发生,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认为习作教学应该实现从“言”到“立人”的转变,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前提下,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为什么写?”的激发,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生活的责任感。并通过习作培养善于发现、敏于思考、富于情感、精于表达的人。</h3> <h3> 昨天听完宋运来老师的课,让我收获颇多!今天宋运来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作文批改——从此不难》的专题讲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其实,教师不是怕教作文,而是最怕改作文。不管那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总能把一节作文课教下来。而当面对那一摞作文作业,没有一周两周时间,是无论如何也批改不完的。为了突破这样“全批全改”的困境,宋运来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h3><h3>1.习作讲评课其实应该是——习作欣赏课。</h3><h3>对于学生的作文,学生说出来的就是银子,写出来的就是金子。只要学生乐意写,不管他写出个什么样来,教师都要赞美之,欣赏之。</h3><h3>2.作文是要欣赏的。要树立“欣赏,欣赏,再欣赏”的观念。</h3><h3>教师和家长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孩子的作文。</h3><h3>3.作文是要“发表”的。因为读者越多,欣赏者越多,作文的自信感越强。阅读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作文批改老师,而是让同学、家人、朋友、亲戚、公众等都能走进作文中来,一起分享他创作出来的作品,而不是到处挑“毛病”。</h3><h3>4.作文是要常得满分的。话说出来的是银子,写出来的是金子,能发表出来的当是钻戒。关键是,人家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却越来越远离了作文,害怕了作文,不和你玩作文了。学生不想说写,多与评价太苛刻有莫大的关系,仿佛小树不修理,长不直,不修理,不成材。</h3><h3>5.批改是要分权的。那红笔可不是老师的专利,也应该是学生的权利。作文欣赏课上,要把红笔还给学生,要把每一篇文章,通过放大镜赏评自己文章中的得意之处。</h3><h3> 最后宋运来老师给出了如何迈过家长、学校、教育局“三座大山”的具体建议。我现在的班级是一年级,我决定从现在起做到去欣赏学生写得每一句话,多去展示学生写得文字。</h3> <h3>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统编版教材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本次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通过名师们的讲座,我了解了他们即使已经拥有丰富的知识,也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的确,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生掌握信息的多元化,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知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