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先到同学先留个影。</h3> <h3> 周兴宇两口子与我们交谈。</h3> <h3> 2018年9月22日,我们同学一行十七人,分乘三台车回到了六八年下乡的地方一一辽宁省开原市靠山乡西龙湾村。</h3><h3> 这里是我们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大课堂。在这里我们学会了独立生活,学到了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体验了农民的艰辛。在这里我们同乡亲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劳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一段永不磨灭的回忆,里面有欢乐有苦涩,有笑声也有泪水。 </h3><h3> 同学闻大方,张洁茹两口子在村里的时间长些,结交了一些村里的好朋友,其中周兴宇(小名小扣子)就是其中之一,两人是莫逆之交。</h3><h3> 这不,知道我们要回去小扣子两口子一清早就开车到铁岭高速囗去接我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个大横幅欢迎我们,这个场景着实令人感动。同学们在横幅前留影记念。</h3> <h3> 这里是当年公社礼堂所在地,公社开大会都在这里。如今又恢复了文革前的天主教堂原貌。</h3> <h3> 同学们争相在这留影。</h3><h3> 这是一队同学尹玲,任运通,赵素云(从左向右)留影。</h3> <h3> 这是二队同学金卫瑩,徐熙法,张宝君,李本逵。</h3> <h3> 这是三队同学刘波,闻大方,刘淑凤(下乡在市郊古城子),冯静华(前),历家喆(后),张杰茹,张显涛。</h3><h3><br></h3> <h3> 这是四队同学郭燕海,徐泥人,李君书。</h3> <h3> 这是集体合影。</h3> <h3> 教堂旁的雕像。</h3> <h3> 全景。</h3> <h3> 教堂内部。</h3><h3> 我们说明来意,管理人打开门锁让我们进去参观。如今面貌大变啊,当年这里的座椅是简易的固定在地上的条形板橙。</h3> <h3> 当年的公社礼堂,如今的天主教堂。</h3> <h3> 大家围着院子参观,百感交集尽在心中。</h3> <h3> 这里是龙潭寺的上山路。当年村办小学就在山上,当时路也沒有现在这么好,只是在坡道上有一些不规整的条石。</h3><h3> 记得是七零年的夏天吧,当时是复天学生都放假了,生产队托坯(就是用黄土加稻草做成的砖),当时规定除了合泥以外两人一伙,每伙要托三百块土坯,然后收工。当时天太热了,我光着脚和膀子只穿一条短裤,汗水顺着身体往下淌就连短裤都湿了大半截子,真是又累又渴,这时盼望下山挑水的社员终于出现了,我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水挑子一落地我第一个抢上前去拿过水舀子(一种白色铝制的)盛了一舀子(不太滿能有七八分满吧)就喝,我一口气喝了三舀子半,当时觉得爽极了,真是又凉又甜,觉得怎么喝都不够,如果不是别人还等着舀子喝水我还真想再来那么几口慢慢品偿,回头摸摸自己的肚子已经又圆又鼓了,这是我一生中喝过的最甜的水了,以后再也没有过这种感觉,真是此生难忘啊!</h3> <h3> 龙潭寺的山上。</h3> <h3> 龙潭寺下山之路。</h3> <h3> 这是在村里老青年点前的一张合影。</h3> <h3> 见到当年有恩的老乡难掩心中的激动,照张像留个纪念吧!</h3> <h3> 当年小哥们如今成老伙计了!</h3> <h3> 泥人与潘明天留影。</h3> <h3> 当年我们下乡时的孩子,如今已成家立业成大人了!</h3> <h3> 哈哈!我们都老了!</h3> <h3> 当年的村中小道如今已变成了柏油路。</h3> <h3> 这是什么地方?大家想一想吧!</h3> <h3> 周兴宇因为多年在外闯荡也很久沒见到故友了,真是相见格外亲啊!</h3> <h3> 我们向潘明天问村里的情况!</h3> <h3>与老四王继学交谈。</h3> <h3> 在村里遇见了小学老师周振兴,如今已经退休了。</h3> <h3> 去周治春家里探望。</h3><h3> 我插队期间与我关系较好,由于那时候经济条件都有限,在我回城后他盖房子我没能帮上忙,我从内心感觉挺对不住他的。</h3> <h3> 泥人与周治国合影。</h3> <h3> 在梁如财家院子里合影。</h3><h3> 梁如财是早年的外来户,已经来到这里多年了,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在生产队干活是很卖力气的,他善解人意对人有同情心,值得深交。</h3> <h3> 这里是我们四队青年点。</h3> <h3> 为了我们这次来,提前就做好准备了,杀了一只羊,在院子里砌了两口炉灶,我们到达时有的菜已经做好了,我们是进屋就吃饭,桌上摆的是茅台酒,真是盛情款待啊!</h3> <h3> 周兴宇不断的为大家加汤,这可是我们久别的原汁原味的羊汤啊!</h3> <h3> 不客气了,我们“开造吧“!</h3> <h3> 感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h3> <h3> 酒桌上共叙往事。</h3> <h3> 感谢这么盛情招待我的同学们,你们受累了!</h3> <h3> 感谢盛情招待合影留念!</h3> <h3> 我们也来照一张。</h3> <h3> 这张是回程途中照的。当年在校时的“四大家族"(四个最要好的同学)留影,最右边的刘淑凤虽然没有与这姐三个一起插队,但是从内心也想看一看当年这姐三个是怎么从这里嗷过来的,所以这次就一同来了。</h3> <h3> 这张是两个比亲戚还要亲的家庭留影,是他们成全了我们这次回去,又要分别了!留张纪念照吧。</h3> <h3> 再见了!克骨铭心难以忘却的地方,有机会我们再来看你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