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獾老太</h3><h3> 王立田</h3><h3><br></h3><h3> 山东省利津县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乔穆庄。地处齐鲁平原和冀东平原的接壤处。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土肥沃,是一个天然的粮仓。</h3><h3> 乔穆庄里有一户人家,主人乔大。生有一子,取名家宝,如今已经十八岁了,生得高大壮实,堪比武松。</h3><h3> 这家宝生性勤快好学,夜晚读书,晨起练武,白天陪父亲劳作。</h3><h3> 这乔家一户小农人家,家有十几亩良田,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日子过得到也十分安逸。</h3><h3> 一天,家宝去田里劳作,抄近道路过一处荒岗。微风吹来,闻听似有儿童哭泣之声“嘤嘤!”传来。他随声寻去,发现是一只獾子被夹子夹住动弹不得。</h3><h3> 獾子见家宝近前,并没有害怕,而是用头点点那只被夹住的腿,抬起头来用那可怜巴巴的眼睛瞅着家宝,似乎说:“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家中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呢!”</h3><h3> 家宝心善,看见獾子这般痛苦,动了恻隐之心,蹲下身来打开夹子放了獾子。</h3><h3> 那獾子得救了,一瘸一拐地走向草棵深处,时不时的停下来回头张望,好像在说:“救命恩人,咱们后会有期。”</h3><h3> 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家宝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这事早已忘怀。</h3><h3>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十九日(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分三支穿张秋运河,经小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黄河结束了700多年的由淮入海历史,开始东流由渤海湾入海,也便是今天的黄河了。</h3><h3> 一时间黄水浩瀚奔腾,水面横宽数十里。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稍屋顶。</h3><h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夜之间,黄水北泻,豫、鲁、直三省的许多地区顿时被殃及。利津正是黄河入海口,水灾更堪。</h3><h3> 正在睡梦中的乔家宝被洪水涛吼惊醒,急忙爬了起来,想去叫醒父母,已经来不及了,洪水瞬间将房屋冲毁,他人已经落入洪水之中,随波逐流。好不容易孤到了一棵高树上的树枝,爬到了树上,抱紧树干,活得一命。</h3><h3> 待水退后,家宝寻找家园,遍地稀泥黄汤,一条大河横在眼前。他寻找爹娘,哪还有爹娘的影子?活着的难民,一个个混身泥沙,黑污满面,根本看不清本来面目。家宝找水较清之处洗干净了脸,又继续找寻下去。</h3><h3> 这天他向大下游找去,见一高岗上有许多人,他便奔了过去。他一个一个地问,一个一个地仔细辨认。突然有一微弱的声音传来:“家宝!家宝!”他扭头一看,喚他的人他差点没认出来,正是父亲乔大。</h3><h3> 他奔向父亲,喊着:“爹!爹!你咋变成这样了?我娘呢?”</h3><h3> “我眼看着她被大水卷走了,我没有抓住她,天黑眨眼就不见了。我也找你娘俩好几天了,估计她也许不在了。爹现在连累带饿,又受了伤,已经不行了。爹硬撑着,见不到你死不暝目哇!幸好活着见到你了。”说完,爷俩抱头大哭。</h3><h3> 乔大擦了擦眼睛:“儿呀!爹有几句话嘱你。我有一磕头弟兄,姓穆名二,他有一女名叫喜娘。你俩从小定了娃娃亲。早些年他家闯关东去了。前些年还捎信来,说是在东北科尔沁草原左翼中旗有一座哈拉巴山,山后有一永安屯,他住在那里,日子过得不错。你投奔他去吧,也好完婚。”说完闭目而去。</h3><h3> 乔家宝安葬了父亲。又继续寻找母亲。无果,之好按父亲嘱咐,一路奔东北而来。</h3><h3> 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多少时,历经山东、直隶、辽宁,穿州过县,终于来到蒙古大地。</h3><h3> 这一天,家宝终于望见了巍峨的哈拉巴山,心里这个高兴啊!一路艰辛,一身劳累,终于到了!“望山跑死马”,看着离山不远,走了半天山好像还是那么远。家宝边走边问,天大黑了才走到山西北。他又累又渴又饿,实在走不动了,便找一块石头坐下来休息。</h3><h3> 休息片刻,缓过神来,抬头四处观望。忽见路西几百米处有灯光闪亮。心想:”实在是累的不行了,天又黑了,无从问路,就到这户人家借个宿吧。”</h3><h3> 于是奔着灯光而去。走到近前,见是一户大户人家,青堂瓦舍,朱漆大门,大门前挂两盏灯笼,上书“獾府“。家宝感觉很奇怪,怎么?还有姓獾的?他也顾不得许多,向前扣响门环。</h3><h3> 一五短身材的老者打开大门,将家宝迎进府内。</h3><h3> 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好像是有什么重大节日一般。</h3><h3> 老者将家宝带进客厅。一白发苍苍的老妇站起身来:“恩公到此,不亦乐乎!孩儿们奉茶。”</h3><h3> 家宝累得也没理会恩公二字,只是客气的施礼问候:“惭愧,寒酸晚辈这厢有礼了。天晚无处安身,特来叨扰。”</h3><h3> 老妇吩咐下人领家宝先去洗浴:“先洗一洗,回头老妇为你接风。”</h3><h3> 次日清晨,老妇派人送家宝到目的地永安屯。临行时,老妇人嘱咐家宝:“恩公,如遇难事,喊三声人獾老太,自会有人帮你。”</h3><h3> 穆二爷听家人来报:“姑爷来了!”先是一怔,后来想起山东老家定娃娃亲一事,遂叫家人将家宝带到堂屋。</h3><h3> 家宝趋向前去,双膝跪地:“岳丈大人在上,受小婿家宝一拜!”</h3><h3> 穆二见来人虽仪表堂堂,但衣衫褴褛,面黄憔悴,便说:“等等,请起,你先坐下,说一下你的来历。”</h3><h3> 家宝便将家中如何遭难,父遣投亲,一路奔波说与岳父听。</h3><h3> 穆二来到东北,在乡亲们的帮衬下和自己多年的打拼,再不是小门小户,已成为一个财主。他倒没有忘记这门亲事,今见家宝飘零孑然,便想毁婚,想给这独生女儿找一门当户对的人家。于是叫家人带家宝先去客房休息。自己在堂屋地踱起步来,想法怎样打发家宝这个人。</h3><h3> 这喜讯被穆姑娘的丫环得知,便跑到客房见个究竟。回到穆姑娘闺房:“小姐小姐!大喜呀!姑爷来了。好壮美的一个美男子哟!”便将听到的见到的一并告诉了穆姑娘。</h3><h3> 这穆姑娘名喚喜娘,今年二十岁了,长得婉转双蛾远山色,丽质仙娥伴月生。听说夫婿到来,喜至眉稍,暗自脸热心跳,等候父母大人的传喚。左等右等不见父母传喚,忍不住自己跑到客房外偷看。见夫婿一表人材,芳心涌动,一见钟情。</h3><h3> 回闺房后,仍不见父母动静。便派丫环秋红去前院打探。</h3><h3> 秋红回来说:“看老爷的意思可能嫌姑爷穷,八层要毁婚。”</h3><h3> 喜娘听后急了,忙去前院找母亲。</h3><h3> 母亲说:“是你山东老家小时定的夫婿来了,可你爹见他穷,要毁婚约。我正拦着呢,劝他几次无果。你自己啥意思呀?”</h3><h3> 喜娘坚定地说:“人要讲诚信,讲缘分,既然我俩有夫妻缘分,我就非他不嫁。”说完气冲冲的去找父亲。</h3><h3> 穆二态度坚决:“为了你的幸福,这门亲非毁不可。不毁也可以,除非他三年内也成财主。”</h3><h3> 喜娘见爹爹顽固,傍晚眼擦黑时带着秋红溜到客房去见家宝。</h3><h3> 二人相见相对而泣。喜娘提出私奔。</h3><h3> 家宝说:“不妥,咱俩私奔了,你父母咋办?不急,你耐心等一等,不就三年吗?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我行。“</h3><h3> 夜深人静之时,家宝想起獾府老妇人的嘱咐,遂连喊三声:“人獾老大!”</h3><h3> 獾府老妇人还真的来了。问家宝发生了什么事?</h3><h3> 家宝如实回答。</h3><h3> 人獾老太沉吟片刻:”有办法了,我找人将你送到附近的丰收里王家暂住。他家地多种不过来,你租些地种。你就租王家西边和你岳父挨着的几十垧地,我会帮你。我这里有些银子,做你暂时的生活费和明年种地的用度。”</h3><h3> “这怎么好意思?”家宝不接。</h3><h3> “不是给你的,是借给你的,到时还我就是了。没有钱你怎么生活?怎么种地?拿着吧。”老太看他不接,只好这么说。</h3><h3> 家宝第二天告别喜娘和穆二夫妇,声明:”给我两年时间,我一定和穆家门当户对,来迎娶喜娘。”</h3><h3> 第二年,家宝雇了些长短工,打理这几十垧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庄稼疯了似的长,高过穆家一头。</h3><h3> 秋收时节,每到夜晚,也不知从哪里冐出的獾子,成群结队的从穆二家的地里往家宝的地里倒腾粮食。按人獾老大的说法:“搬别人家的东西是偷,搬岳父家的是借,早晚乔穆两家的东西是一家的东西,何不先应急一用。”</h3><h3> 两年下来,穆二看家宝这孩子又聪明又能干,又发了财,遂托人中间说和。</h3><h3> 本来婚约也没毁,一拍即合,家宝正盼着呢。</h3><h3> 于是择定佳期,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喜事办了。新房就按穆二的主意:“家宝单身一人,什么穆家乔家,两家就是一家。“安在了穆家。</h3><h3> 家宝不忘獾府老妇人恩德,去哈拉巴山獾府报喜还银谢恩。哪还有獾府?只见荒漠上金风瑟瑟,荒草萋萋,那片荒岗上的树丛下蒿草中,獾洞遍地。</h3><h3> 家宝知是有仙相助,跪地磕头谢恩。他哪知道,是自己几年前救下了那只獾子积了善德。那只獾子正是人獾老太的后裔。善有善报,这人獾老太也是在报恩呢。</h3><h3> 这人獾老太不是人类,而是在哈拉巴山修行多年的老獾,哈拉巴山的“四仙”之一。</h3><h3> 笔者少年时曾多次到过獾子大院。一万多平方米的漫岗上长满了苕条,苕条下洞穴遍地。在那新倒出的土上留着清晰的小人脚印(獾子后脚五指,很像人脚,故称人脚獾子)。</h3><h3> 喜上加喜,结婚不到一年,喜娘生了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婴。家宝和喜娘商量:“这是咱乔穆两家的根,这两个孩子老大姓乔,叫乔继祖,老二姓穆,叫穆继宗吧。”</h3><h3> 喜娘同意。也乐坏了穆家二老。</h3><h3> 两家合在一起,财力更大了,永安屯也没有发展空间。便变卖了土地房屋,另从达尔罕亲王的安垦局府中买了一块后靠岗,前有河的平坦开阔地,建房开地,发展起来。村名就按山东老家的庄名一一乔穆村。</h3><h3>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