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神钲大地,自古皆有望族,其靠本族一代代人艰苦创业囤积财富,使本族繁旺,为让族人行端向善、治学安家、设贾聚财,皆举全族之力结合实际制定出族规家训,作为指引和约束族人的准绳,传承永存,期望于后世百代永昌,而家训虽是俚语简约,却是官法的补充,凡是能够持续秉承的家族,均成大器、集大成,名噪乡里。</b></h1><p><br></p><p><br></p> <h1><b> 武安市龙泉村武氏在宋代时期由山西迁居于此,继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其族人丁兴旺,在龙泉已延续至三十四世。武氏族人历来崇文向善,尚学重义,精研商贾之道,勤奋农桑之事。生意经济日益兴隆;民智教化渐启,德兴人旺逐渐发展成为本地一名门望族。</b></h1><h1><b> 清咸丰四年,经由族人合议,遂决定上下一致,勠力同心建家庙,修家谱、立家训、以此怀抱祖德,慎终追远,修身齐家。以教化族人,昭示后代,形成良好家风,故将族规勒石刻碑以记之,沿用至今。</b></h1><h1><b> 家训是一副三十六字“宗族辈序联”,上下联各十八字,上联:立志期必成修伦序裕本根世德作求千载盛;下联:存心在和亲念一体保同宗家法能振百代荣。整副家训联平仄押韵,词句工整,旨在立志修德兴家业,求和遵法固族邦。上下联将“志、和”作为点睛,“德、法”为主题,进行延伸,短短的三十六字联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但现在看来也是不落伍的。“宗族辈序联”昭示着整个家族要立志向、定目标、勇拼搏,方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无论做何事情都要心存善意,以和为先,互帮共处,用道德和规矩作为标杆进行约束,和谐统一,使得事业兴盛,家族繁荣,也符合儒家文化所提出的“德为先,和为贵”。 正是遵照祖训一代代的武氏后人励志前行,二十三世武泰然等弟兄五人为生计,于清乾隆二十五年间前后(1760)不畏艰难“五架小车闯关东”,依祖训为根本,敢闯敢拼、勇于开拓、以德为本、和气生财,设药店“德泰兴”于沈阳,后逐渐壮大,相继开设分店数十家,辐射至整个东北,开经商闯关东之先河,成为武安人闯关东的传奇和骄傲,从而带动整个武安人出外经商,足迹遍及全国多地,形成“南绸北药”以一县立帮的“武安帮”,盛极数百载,称雄于商界。清乾隆末年二十四世的武全仁年幼即行善施救弱者,得回报少林获真传,行侠几十载,扶困救贫,留下了“拳打南北二京,脚踢黄河两岸”的美誉;更有称霸一时的“黄芪王”二十八世武修仁,懂管理,善经营,顾大局,用自己的实力拼出一片天地,以公平之道为经商理念,赢得了美誉,传扬至今,也赚取丰厚的财富。近代,“德泰兴”的后人二十九世武伦佩,年少从戎,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因不满时事,愤然还乡,组建明团,保卫乡民,后投身革命攻城破地,为民安邦,不幸于1938年英勇壮烈 ,时年38岁,事迹传誉武安乡间。</b></h1><h1><b> 武氏后人时刻铭记祖训,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能力,践行着祖训的真谛,从而使武氏家族“千载盛、百代荣”。</b></h1> <h3><b>龙泉村武氏宗族遗训辈序联碑</b></h3> <h3><b>武氏祠堂公禁污秽文碑</b></h3> <h3><b>武姓宗祠</b></h3> <h3><b>武氏家谱账</b></h3> <h3><b>武氏“德泰兴”后人武伦佩</b></h3> <h1><b> 武安市大贺庄村位于武安市西南部丘陵地区,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有晋鲁古道自村北玉峰山下经过,胡氏先祖于明朝万历年间迁居于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氏族逐渐壮大,至今传至十八世占全村人口十之四五,人才辈出,可谓是本土望族世家。<br></b><b> 由于所处地域的原因,土地多贫瘠,加之旧时十年九旱,灾情频发,胡氏先民也应时而变离家闯荡,经商换得微薄利润填补生活中的不足,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一代代的胡氏族人不断的探索,从中总结出有利于自身的经商之道,继而带动本村及周边乡民的效仿。而胡氏家族也聚集了丰厚的财力,从而全族齐力于清道光廿八年建祠堂、修谱立轴,并总结前人的言训制定出族规家训,以约束子嗣,教导后人。<br></b><b> 大贺庄胡氏祖训并无严词重言,只有寥寥短篇简语,其深含之意可谓巨重:<br></b><b> 凡我后裔 勤俭为先<br></b><b> 勤可致富 俭可养廉<br></b><b> 毋学奢华 毋学赌钱<br></b><b> 内而父母 要当孝养<br></b><b> 外而乡党 更要和谦<br></b><b> 便宜之钱 万不可取<br></b><b> 俟其将来 孽账要还<br></b><b> 阴险小人 万不可交<br></b><b> 有损无益 惹祸招怨<br></b><b> 子弟长大 入学要紧<br></b><b> 带师优厚 方得师传<br></b><b> 以上告戒 千万要听<br></b><b> 语虽鄙俚 至理名言<br></b><b> 如能遵行 九泉心甘<br></b><b>立此族训可见用心之苦,勤廉孝善囊括其间,学养并存促族发展。<br></b><b> 历代的胡氏后人也是遵照祖训严于律己,以己为范,缔造出众多的名儒仕商。他们敢为人先,吃苦耐劳,可圈可点,涉足于绸缎中药多个领域,清中期胡氏“宏顺德”经营绸缎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张家口、西安、郑州诸地开设分号,办事处分布郑州到上海的间的各大城市,富庶一方,村中建有宏顺德庄园。明代末年冀东地区“恒盛胡”之名即响誉药界。清同治四年祁州药王庙武安药商以胡连元等人为首,聚武安三百商号共立“合帮碑”,使武安以县为帮与“省自为帮”的十三帮并立于药界。随即相互带动,胡氏药店遍及冀、山、辽、吉、黑诸省。其依祖训兴商重教成为本族的良好家风,尊贤重教之风尤盛,设书院、拟教章、聘名师,族人无人不研儒,成就了一大批科举取仕、商贾精英,登科入仕者芸芸。民国初胡振邦创“崇实学堂”开现代教育先河,藏书过万,富泽乡民,名震神钲 ,重多族子,出乡教、入学府、留东洋,传承持续未断。至现今胡氏 十三世胡伟成为将胡氏先祖遗训和所创伟业挖掘传承,尽其所力而为,终得回报,使大贺庄村被冠以“双国字号”名头。<br></b><b> 大贺庄胡氏族人历代以祖训为根,以读书礼教为主,以谋生经商为道,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便是其精髓之所在。</b></h1> <h3><font color="#010101"><b>胡氏族谱及遗训</b></font></h3> <h3><b>胡氏祠堂</b></h3> <h3><b>安国药王庙“立帮碑”,胡连元名字赫然在上。</b></h3> <h3><b>胡氏祠堂道光二十八年建庙碑记</b></h3> <h3><b>参与编撰民国版武安县志的胡氏后人</b></h3> <h1><b> 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铭记祖训,发扬先辈精神,将祖训当作传家宝,作为一个家族的荣耀所在,渊澄取映,川流不息地传承先祖的精神。在现今社会也能引起广泛认同,不仅能治好家,更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实践,定能万代流传!</b><br></h1> <h3><b> 白海召:整理</b></h3><h3><b> 2019年4月10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