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晋陕大峡谷黄河中间点有个著名的古渡口,名曰军渡,这是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的一个大村滨临黄河,对岸是陕北吴堡县,军渡公路大桥、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从这里经过。这个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天的掌门人是支书刘才万,这是一位名闻吕梁的企业家。
正月初九,应吕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之邀,去参加柳林县军渡村主办的黄河公祭仪式,刘才万书记是黄河公祭仪式的主办人,我们在黄河公祭台上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
初见刘书记,第一感觉就是惊奇,惊奇于他七十一岁高龄,满头白发却有着挺直的身板和矍铄的精神状态;惊奇于他有着千万富翁企业家的身价,却能如此的朴实而和蔼可亲;惊奇于他身为企业家,却有睿智的人文情怀,对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惊奇他身为农村支部书记,却有着一身正气、敢作敢为的军人气质。<br></h3> <h3> (一)</h3><h3> 刘才万生于1949年,和新中国同龄。在他的一生中,与饱经沧桑的祖国母亲一样,经历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艰难和曲折,也获得了奋斗道路上的历练和可喜的成就。童年时期,他成长于柳林县军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姊妹九人的一个大家庭中,他排行第四,在男孩中排行第二,那是一个清苦的童年,他的早期教育就是四年的小学和二年的完小。十四岁完小毕业,参加了一年的村农业合作社劳动,父亲、哥哥和他三个劳力,辛勤劳动一年,还清原先欠村队里的义务工款和口粮款,到年底分红,只分到两毛钱。这让当年刚满十六岁的他,记忆非常深刻,也非常痛心,也使他意识到靠种地是养不活一家人的。要想改变这种生活状况,就必须离开祖祖辈辈辛勤耕耘却依旧贫困的那块故土,谋一条改变贫困的出路,敢为天下先是他从小的性格特征。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青年想要外出谋生,可供选择的路并不多,机会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当兵一种是招工。十六岁的他离开家乡的第一个契机是建筑工队招工,当时晋中地区建筑公司要在离石县招50个工人。刘才万离开家乡,在晋中地区建筑公司四队当了一名合同工,由于当时工队没有实现机械化,一切工作都靠人力,干的全是搬砖、调泥、扛木料等苦力活。两年期间主要参加了晋华二厂、榆次火车西站、太原的肥皂厂、荣军医院、军分区的老干部宿舍和国家的棉花库等建筑工程。当建筑工人期间,恰逢文革停产闹革命,在军渡老家一直担任村支书的父亲,因为搞弹棉花的副业被划为反革命走资派,家里仅有的弹花机、自行车、缝纫机和两个柜子都被没收,兄弟姊妹几个上学的停学,打工的停工,都回到了军渡老家,一家人生活在困苦迷茫之中。
1968年正值“文革”期间,离石县要征兵500人,军渡公社有10个名额。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征兵工作比较困难,19岁的刘才万找到公社负责同志,说自己愿意去当兵,但是希望村里能让弟弟、妹妹继续上学读书,把没收家里的东西退还,让父亲回家继续参加劳动。经过一番协调,最终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年2月刘才万走向部队,成为了北京军区某部的一名工程兵,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部队生活,对于一个铁血男儿来说,无疑是一片广阔天地。刘才万有信心在部队里做个优秀的军人,他的理想是争取早日提干,将来当个团长、旅长,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光明前景为国增光。在部队期间,他积极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勤练军事技能,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考核当中,政治素养和军事素养都名列前茅,各项考核都是优秀,成为组织看重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在部队决定提干时,对他进行政审考核,却被父亲的问题所牵连,不仅提干被取消,自己也被划为所谓“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挨批挨打。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经常被审查、批斗,好在“文革”只在部队搞了一个月就叫停了。但在此后五年的部队生活中,他前后被调查了六次,一直被贴着“改造和教育对象”的标签,无论如何努力再无政治前途可言。就这样,他争做一名军官的梦在混乱的时代浪潮中被吞没了。
人生是带有戏剧性的,命运的坎坷,对于懦弱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能由此沉沦;但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种新的机遇,会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刘才万的人生亦有过命运的坎坷。1973年1月13日,对于刘才万来说,记忆非常深刻,他收到了家里发的电报,说父亲的问题得到平反,恢复了党籍。当他含着欣喜的泪水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组织时,得到的回答却是自己的复原手续已经被北京军区批复,无法再更改。军人的生涯是从此结束了,但是他想用另一种方式,留住自己的梦,证明自己的清白,那就是做一名共产党员,他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被审核通过,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个事情,直到四十六年后的今天说起来,他都顿时老泪纵横,哽咽的半天说不出话来。用他的话说,命运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若继续留在部队,凭他的才干和素质必可大有作为。但夜明珠在哪里都会发光,他坚信自己就是一颗夜明珠,离开部队他也一样可以凭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自己的本事闪闪发光。<br></h3> <h3> (二)</h3><h3> 部队复原以后,刘才万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吕梁地区建筑公司,由于自己有瓦工,钢筋工,木工的基础,又懂图纸设计和测绘预算,就选择了木工作为职业,开始了踏踏实实的技术工作。一年以后,由于各项表现突出,加之有演讲和写作专长,被提拔为副指导员,分管共青团,负责搞宣传。1975年5月,临县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公司派刘才万带着300人去,九个月后工程圆满完成,又被派往建筑三队当书记,一干就是六年,负责管理600人的建筑工队,当时队里的生产,技术,材料,后勤等全部事宜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每一样都井井有条。
按刘才万的想法,多年的坎坷经历,让他对官场并不十分热衷,加之父亲一再告诫,做一个技术工人远比领导干部活的踏实平稳。两次被提拔都是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信任,无法拒绝。在三队任书记的六年期间,他还是有着被打倒过两次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二十几岁就升为书记,年纪过小就能升职被定性为“四人帮的爪牙”,停职一个月,后又因工作需要再度复职;第二次是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浪潮中,被定性为“还乡团”,停职一年。这些挫折,并没有让倔强的他屈服,相反却磨炼了他坚毅的心智,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淡定沉稳。
一年后,由于建筑二队进行人员调整,加之效益不好,队长人选迟迟难以抉择,刘才万又被单位重新启用,派去当了二队的队长。他任队长期间,认真研究亏损原因,发现了二队亏损的真正原因是材料差价预算出了问题,他通过严抓材差调整,开拓思路,狠抓生产,到年底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又被调回总公司任生产科科长,负责公司两千多人的生产。在五年的生产科长职业生涯中,由于做事雷厉风行,非常干练,又由于过于坚持原则,得罪了一些领导,又被调整到建筑工队。1986年,刘才万被调整到一队当队长。当年四个工队,三个亏损,只有一队盈利,而刘才万又被调整为有名无实的材料科科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刘才万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都没怂过,他说:“咱不怕吃苦,有的是苦,又爱动脑筋,我相信我在哪里,都能凭本事站住脚。”
1987年,公司开始了第一轮承包,公开聘任总经理,但要求是大专及其以上文凭。其实在当生产科长期间,白天上班,晚上自学,他已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自修完了初中和高中的主要课程,至今当年自学的笔记本和作业还高高的摞在地下室里,不舍丢弃,这是他辛苦岁月的见证啊,也是他终生学习的一种见证。后来针对他有无竞聘资格的问题地委专门开了一次常委会,得出的结论是:“经过考察,刘才万同志的专业水准已达到大专以上,同意申报竞聘总经理资格”。当时参与竞争的六个人,有四位建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一位专科生,而且有多年任副经理的经验,只有刘才万是完小学历,而且年龄小。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众望所归,在民意投票中得票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这次竞聘结果,对于公司而言,确实难以抉择,为此地委又召开了二次常委会,讨论经理人选问题,讨论的结果是刘才万任第一副经理。但他断然拒绝了,因为他太了解当时公司的现状,他有信心独挡一面,做公司的掌舵人,不愿如此屈居人下,这样的职位无法撑得起自己的抱负和担当,最后他毅然辞职了,放弃了当时唾手可取的副县级职务。但他不后悔,他意识到要有大作为,必须开辟一方新天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当他需要开辟新局面的时候,长期亏损的离石县建筑公司贴出海报公开招聘总经理。由于得到招聘消息的时间迟,第二天就是竞聘面试时间。时间紧迫,他用一个通宵写出了一篇竞聘演讲稿,在一场精彩的演讲之后,他的得票率竟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因为对于当时的县建筑公司来说,三年盈利五万已经是跳起来摘果子了,刘才万的承诺是三年盈利五十万。1987年12月27日,他走马上任做了县建筑公司的经理,虽然职位是经理,但在行政级别上与地区建筑公司的副县级相比,却是连降三级的股级,许多人为他的选择不值。但他很清楚这次选择是清醒而慎重的,他知道自己在意的不是级别高低,不是虚名,而是从此有机会大展身手,踏踏实实去做事,实现自己的抱负,证明自己有能力带领一个企业走向辉煌。三年以后,公司实现了盈利一百四十万的良好效益。公司被离石县树立为十大红旗单位,他自己也被评为县十大标兵,全公司上下一片欢腾。
正当全公司一致赞颂他的才干的时候,刘才万却看到了这个企业隐藏的致命伤,那就是产权归集体所有,离退休人员八十多人,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沉重负担,这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是极大的阻碍。 经过一番思量,他急流勇退,在承包到期以后,果断辞去经理职务,又回到了县城建局工作。后又被派去城建局下属的建安公司做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研,写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层的一致认可。经研究决定,刘才万又被外派到建安公司当经理,当时是离职不离岗,工资仍在城建局领,但是工作是在建安公司做经理,由于业绩优秀,无可替代,这样一干就是十年。
到53岁那年,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风起云涌,机构改革提倡提前退休,刘才万就选择了早退。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弄潮儿的性格,退休后才开始大干了。按照当年的政策要求,行政人员不能在企业里入股。他退休后恰逢建安公司改制,刘才万以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入主建安公司,推动公司不断转型升级,从四级企业升为三级又升为二级,注册资金也从三十万元升到八百万元,又升到两千万元。承包了协作大楼、电力大厦及投资一亿元的吕梁火车站的建设,两个多亿元的太佳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一个多亿元的环城高速到飞机场的高速公路,环城高速信义镇收费站、大武收费站等工程。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效益蒸蒸日上,而且工程质量过硬,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br></h3> <h3> (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商场上打拼了三十多年的刘才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成为了吕梁小有名声的企业家,也实现了个人的致富梦,但他的最终目的不是自己成为千万富翁,而是要带领大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只因为他是一个执着的共产党员和复原军人。
当时的军渡村,是一个秩序混乱一盘散沙的村庄,国家修建太中银铁路,中南铁路,青银高速公路,都要路过军渡村,涉及征地补贴等关于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利益分歧导致的冲突,使村里分帮立派,两派互相攻击,集体上访成为村民的主要争斗方式,不仅村委会工作很难开展,县里、镇里也十分头疼。
2012年,64岁的刘才万被柳林县和薛村镇主要领导“三顾茅庐”,动员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思想斗争当然是激烈的,奋斗了一辈子的他本可以无忧无虑颐享天年,守着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当他看见村子混乱的局面、许多村民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有的甚至供不起孩子上学流落他乡,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在电视上看到习总书记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作为党员和复原军人,总书记的承诺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的责任。这位64岁的老人又开始了放弃安逸生活,走上了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新的征程,他要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责任,也要完成老父亲一生未完成的心愿。
刘才万知道,要实现军渡脱贫致富,就必须针对军渡村和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科学分析、实事求是、找准“贫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2013年,这位64岁的老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踏遍了军渡的山山水水、沟沟梁梁。并通过调研和村民座谈会详细了解了军渡村的地理历史状况,然后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军渡村首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打响脱贫致富攻坚战。他投入巨资先后建设了24米大街、十三幢6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及门店,但由于摊子铺的大,工程进度快,房子一时出不去,后续资金难以到位。他就千方百计利用贷款的方式完善了已经启动的各项工程。使6万平米的工程、道路、水暖电全部配套。
接着,他后又经村支两委讨论,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把原先村口的一块废水塘改造为宾馆游泳馆,投资960万元。土地以村集体的名义以30万元入股投资,村民每人发一千元的股份,村民还可自愿入股,剩余的资金刘才万补足。2016年该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村民年底每人分得一百元的红利。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土地入股分红3万元。家里人、亲戚朋友劝他年龄大了,还日夜操劳劝他该停手享福了,但他坚持开始了就要干下去,并要干好。
除了改变村民的基本生活设施,他又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要搞活军渡经济,可以利用军渡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考察,离军渡十里的吴堡县打出了温泉,这让刘才万兴奋不已,吴堡有温泉,军渡应该也有,何不在军渡也修建温泉。他说干就干,请来了省里地质勘探专家进行勘测,钻探,打到八百米的时候出现了煤层,打到一千二百米的时候,仍然没有发现水源。当时包括专家在内,都觉得继续钻探没有意义,不会出现温泉,但刘才万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要求钻探继续进行,在打到一千三百一十五米的时候,四十多度的温泉出现了,建设温泉的规划成功了。土地仍以三十万的股权入股,村民每人再发一千元的股份,刘才万坚信,军渡温泉水质好,带有医疗功效,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生态观念、健康要求、消费观念改变,军渡温泉一定会形成带动全村旅游、休闲产业火起来。
刘才万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积蓄都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来,面对家属的责难和孩子的不理解,他说:“我白手起家,自己挣的江山,谁规定老子挣的钱就要留给子孙,我就不能做生意赔了?我就不能捐赠给社会吗?”他的坚决,最后也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理解和支持。有亲朋问起,你投资那么多,太冒险,你就不怕赔?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没有绝对保险的事,要改变就有风险,社会就是被敢于冒险的人推着向前发展的”。现在军渡旅游公司宾馆、游泳馆、温泉、物业公司、超市直接安排就业40余人,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
作为当家人,“为民谋利”,时刻把百姓的冷暖记在心上是刘才万一贯的情怀和作风。2016年8月16日,军渡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二百多户村民受灾,有的村民家是毁灭性的灾难,房屋倒塌、衣物及生活用品被埋。老刘带领支村两委干部及骨干,把办公室、宾馆腾出来安置受灾村民,并向上级争取到1500万元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款,使受重灾的村民得到妥善安置。他还自掏腰包10万元,和军渡在外工作的及村里生活好一点的村民筹资14万元,共计24万元,成立了“军渡大学生助学圆梦协会”,到目前已资助28名贫困学生上了大学。用老刘的话说:“儿多总有好的,女多总有巧的,将来28个里边,有上几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能有三两个回军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那是老刘的初衷。军渡的发展需要后继有人啊!真正把军渡建设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老刘还向上级争取到资金建设了军渡黄河码头,为军渡发展旅游打下了基础。还用自己的门店以免五年房租的优惠条件,开设了玉石一条街。还以免房租的优惠条件,招入了银行,方便了村民存取款。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把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召集回村委,座谈、聚餐、发纪念品,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六章四十条及党员行为规范准则七章四十条。几年的努力,使这个过去的“老大难”村彻底改变了面貌,尊老敬老、孝顺感恩、文明礼貌在全村蔚然成风。
七年前,上任之初,刘才万在村民大会上庄严承诺:大力推进军渡的新农村建设,改善全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并走在全县的前列。到今年,刘才万任军渡村支书已经有七个年头了,他的承诺正在逐步实现。在他的带领之下,军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五年被评为“四星级支部”。一进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平坦的油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就会出现眼前;超市、幼儿园、宾馆、公厕、温泉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已有一百多户村民搬进了有上下水、暖气的新居,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古老的军渡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黄河岸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对于军渡今后的前景,村支书刘才万又有了新的规划。他要通过举办黄河公祭活动,唤起人们对黄河文化的重视,提高民众对保护母亲河的自觉性。进一步依托黄河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第五批“国家级古村落保护村”已批准,是“山西省百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之一,在军渡发展黄河旅游业,在进一步带动军渡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黄河板块增砖添瓦。让刘才万高兴的是,今年举办的第三届黄河公祭活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把军渡建成黄河岸边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总结这一生的奋斗历程时,刘才万感慨:“做一件事情难,要做成一件事更难,我的信念是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成”。是啊,我们只看到成功者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流过多少泪水和汗水,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其实每个人都有事业成功的梦想,可梦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去播种的种子,梦想就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最深切的渴望,是激发生命全部潜能,实现事业成功的原动力。如果说人生是一个追梦的旅途,那今年71岁的刘才万就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他的人生描绘出一个共产党员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刘才万的人生是精彩的,在一个个梦想的指引下勇往直前,攀宫折桂;他的人生也是坎坷的,在一次次的起落浮沉中百折不挠,披荆斩棘。他的生命从贫穷中奋起,在富足中升华,最终成就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自强不息的灵魂。
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刘才万书记的带领下,军渡一定会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在经济、文化、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最终建设成富裕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美丽自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br></h3> <h3>作者简介:卫彦琴,网名小米粒,高中教师,市作协、民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