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戴明贤八十艺事展</h3><h3>开幕时间:2019年3月30日</h3><h3>展期:2019年3月30日一一4月24日</h3><h3>地点:贵州美术馆三楼</h3> <h3>戴明贤,汉族,1935年生于贵州安顺。幼年受家庭影响,喜书法篆刻后致力于文学。20世纪70年代初复功书印,请益于陈恒安先生,确定入门途径。篆习《说文部首》《在昔篇》《石鼓文》及经文;楷习《爨龙颜碑》《石门铭》;隶习《张迁碑》、《石门颂》及简书;行草习《蜀素贴》《圣教序》《书谱》《十七贴》等。尤喜草书,二王以下,凡张芝、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张瑞图、王铎、傅山、黄道周诸家,无不反复临习至数十百遍。篆刻从汉印入手,涉猎诸家,尤喜吴让之、吴昌硕、黄牧甫、来楚生等人。自立“法古师心”为学书法则,视书法创作为情感之宣泄性灵之流露,不论何体,均力求形貌自然,气韵流动,书境与诗境(文境)之相谐交融。
</h3><h3>书印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刻石、收藏及获奖,入名多种辞书。出版《戴明贤书法篆刻集》《对山集》。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2011年获中国书协纪念成立三十周年荣誉奖。兼事文学,出版有《九疑烟尘》《一个人的安顺》《残荷》《戴明贤散文小说集》《掏艺录》《物之物语》、《黑白记》《石城引》、《郑珍诗传》等十余种。
</h3><h3>现为贵州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阳书法院院长、贵州省政协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职称编审。</h3> <h1>笔耕不止 成果丰硕</h1> <h1>展览开幕当天,当戴老走进展厅,人群涌动,场面热烈</h1><h3></h3> <h1>著名作家、学者余未人致词</h1> <h1>大厅里,戴老温和的话语带着一缕春意</h1> <h1>谈起父亲,作家戴冰想说的很多</h1> <h1>后学者在聆听</h1><h3></h3> <h1>这儿的一切都十分珍贵</h1> <h1>警察观展,似有所悟</h1> <h1>展厅里最温馨的一角</h1> <h1>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深受人们的爱戴</h1> <h3>老朋友在一起 满面春风</h3> <h1>戴老师和夫人龚老师<br><br></h1><h3></h3> <h1>几十年书香岁月,或风雨兼程,二老携手走过。</h1><h3></h3> <h1>从艺数十载,挥毫泼墨中,岁月淡亦浓。素朴人生,意悠境远,令人敬仰。</h1> <h3>戴明贤先生自叙
</h3><h3>予少时见家中碑帖印谱,觉新奇可喜,乃效父师之态,濡毫对纸,捏刀向石。直如盲人扪象,何曾知书印究为何物。且见异而思迁,移情文学,远之逾二十年。迨至文革肆虐,艺文尽废,而予置身乌蒙山区中学,因蜗伏而得远祸。每觉日长,乃重亲笔刀,以遣有涯之生。癸丑春月归省,得陈恒安、涂月僧诸前辈指示津梁,稍开艺眼,自立“法古师心”四字为学书之径,释其义曰:“法古方识妙谛,师心乃见性灵:书道奥秘深邃,仗此双翼飞行。”然苦于琐务丛集,临池日减,落笔凋疏,心有所悟而手不能从。戊寅休致以后,始得身闲心静,从容涵泳,时有所悟,略见进境,故自谓六十始学书。于书艺虽诸体皆所涉猎,而醉心乃在草圣,遍临诸家,不知餍足即作篆隶,亦以为须含灵动草意,方觉适意。书之道深不可测,愈探而愈知文化为书法之魂魄:书之至美,非止于体势之悦目,更在乎字与文交融而生意境,自形下而趋形上,文质彬彬,可耐玩味。然十又数年过去,惬心境界仍在渺远,书道之难,乃至于斯!聊可自幸者:少年之嗜,老而弥笃,墨乡终老,其乐无极,毁誉本在度外,得失自知于心。刘熙载《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旨哉斯言,可不深思乎!</h3> <h1>大道至简 大道寂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