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万世师表,学做济世良师

🌈

<h3>  4月11日是孔圣忌日,翻阅典籍,有一段故事:孔子去世后,学生子贡在墓旁结庐守墓长达六年风雨无阻。古有守孝三年为父母,何来守墓六年为老师?!子贡早年经商有成,非等闲之人,后拜孔子为师,变卖家产以资孔子,应该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导师。</h3><h3> 2500年前的神州大地一片混沌,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孔子的离世,孔子的学生伤心欲绝,不忘师命,历经数代终将儒家思想如燎原之势传遍华夏乃至全球,真乃名师出高徒。 谈及孔子,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孔子旷世绝学,子贡痛失爱师,守墓六年应合情理。</h3><h3> 今天,我们同为华夏子民,同沐文明之光,同做盛世良师,让我们重温巨人生平,感念先哲睿思,接受文明洗礼,开启智慧之旅。</h3><h3></h3> <h1><b>一,孔子生平及贡献</b></h1><h3>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h3><h3> 孔子开创了平民私塾授课的先河,率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修身法则,他带领弟子教化众生,周游列国长达十三年,深知民间疾苦,广传儒家伦理道德,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他重视文化传承,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h3> <h3>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以他本人命名的530余所孔子学院,1120余所孔子学堂已遍步全球的110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绝无仅有。</h3><h3> 孔子已成为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外交名片,近两年随着习总"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及中国综合影响力的提升,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如雨后春笋般增加,“欲了解中国,必先学孔子”,不同地区,不同皮肤,不同语种数以亿计的人们掀起学习孔子的“中国热”。</h3> <h3>  孔子何以为圣?何以成为泽及万世的至圣师表?</h3><h3> 仔细察阅《论语》,笔者发现皆因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毕生教化百姓,为后世建立、开启、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永恒哲理;倡导“仁义礼智信”的普适规范;践行“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追求;高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观念;传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和谐民风;传递“忠恕”,“不迁怒,不二过”的做人素养;发现“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演化模式;发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民本思想;热衷“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感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领悟“得天下英才以育之,不亦乐乎”的乐教情怀;坚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好学之风,发现“克己复礼为仁”的回归之道;悟透“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职业修养;开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求诸己”的内省之法;身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锻造“温良恭俭让”的立身之本。而这一切,千年来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h3> <h1><b>二,学习师表孔圣,争做盛世名师</b></h1><h3> 孔子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有胸纳四海之雅量,心怀众生之善良,平和一切之魅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典范。</h3><h3><b>1.学习孔子修德养性威柔相依的人格气质,做德范型教师</b></h3><h3> 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的五德,并以这五德摄化他人,获得世人的敬仰诚服。“子温而厉,威而不猛。”孔门弟子赞老师的为人,心地善良,与人温和,但言谈举止则严厉严肃,庄重矜持。正如子夏所形容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孔子不是偏安一隅只图温饱的教书匠,而是一位荷负千斤重任的教化者。“威而不猛”,孔子的威严足以慑服受教育者,孔子的威严气质来自他的智慧与德行。“温而厉”,孔子足以让人恭敬,但又不让人退避三舍;虽然威仪不可侵犯,却又不冷酷无情。</h3><h3> 孔子谦恭有礼,安祥不拘,自然大方,胸怀正气,不怒自威,让学生信服爱戴又不放荡不羁,“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现代教师要善始善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以德服人,以人格服人的教师。</h3><h3></h3> <h3>2.<b>学习孔子宽厚仁慈与人为善的处世情怀,做协作型的教师</b></h3><h3> 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慈心善念主张泽及远近,安慰一切民众。孔子一生“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他自尊自爱,无私无我,从不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他心胸宽广,容纳百川,无个人恩怨,不偏袒有私,不排除异己,以道德仁义普润他人,以仁心爱念应对群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人之过错,来自自私自利的偏袒之心,以自我的私心,形成共同的利害关系,从而做出“各于其党”的自利之心。</h3><h3>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热爱集体,团结同事,关心同事,欣赏同事,协作互助,发挥团队优势,成就集体事业。平时不拉关系,不搞小圈子,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推动集体事业协调健康发展。</h3> <h3><b>3.学习孔子慈心仁爱乐于助人的容人雅量,做仁爱型教师</b></h3><h3> 孔子主张“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他“仁者爱人”的本怀。孔子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一个立志行仁德、存心于仁道的人,就再不会有恶心了,更不会有恶行了。孔子是立志行仁的圣者,他从自身行仁存仁的心地上,感悟到只要立誓愿行仁,以仁为已任,教化众生改过迁善,同行仁道,并想方设法扭转“恶人”的人生观,不再有恶心恶行!对于积习难改者,“能勿诲乎?”孔子满怀忧心操劳之意,不放弃,不灰心,帮助他人改过自新。</h3><h3> 教师要与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学生打交道,有些学习层次低下成绩落后,性格孤僻不合群,生活习惯积重难返的学生,是教育的弱小群体,教师应当不失时机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用慈心仁爱打动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以尽“仁者爱人”的本分。</h3> <h3>4.<b>学习孔子天下为公自由平等的处世理念,做奉献型教师</b><br></h3><h3> 孔子主张“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以博爱大众引导众生,从而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心胸,最终回归“天下为公”的仁德精神,显示孔子包容天下、心怀宇宙的宏大理想,“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给人类社会描绘了世界大同和谐平等的发展方向。</h3><h3> 孔子“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普及于平民。孔子的学生不受氏族、等级、地区、年龄的限制,有贵族子弟,有商人子弟,其余大多出身贫贱。如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颜渊、学为农为圃的樊迟、百里负米奉养双亲的子路、亲自种瓜帮助母亲织布的曾参、身穿芦衣为父推车的阂子骞、贱人之子仲弓、坐过监狱的公冶长、身穿破衣烂衫的子夏、以至做过大盗的颜涿聚等等。孔子将知识普及于平民,造就出一批平民出身的士人,为庶民参政创造了条件,开创了教育平民化的先河。</h3><h3> 现代教师作为社会一员,首先要有天下为公的主人翁意识,要有教育为公,造福社会的使命意识。教师要安贫乐道,信守承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不见利忘义,不为三斗未折腰,不为私人恩怨厚此薄彼,不私自办班收费补课。</h3> <h3><b>5.学习孔子唯才是举节用爱民的普世胸怀,做才德兼备型教师</b></h3><h3>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士”,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有学问,有从政能力,能行“仁政”的仁人君子。孔子在评论子产的政治才干时说,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四种品德: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端庄郑重;对上、对事要认真负责;对人民应施以恩惠;役使人民必须合理。“学而优则仕”要求必须有德有才方能做官,也就是不论出身,有贤则举。</h3><h3> 孔子一生为民呼喊,要求君王、官僚仁爱百姓,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官员不应奢侈浪费,而要“爱人",“节用”是“节”官员之“用”,而用之于百姓。孔子对当政不仁的官员是极不满意的。“既来之,则安之”,“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做官要为官一任,富民一方,能施舍内外一切资财,亦能教化民生启智开慧,这正是孔子“博施”、“济众”所主张的为政境界,其中“节用爱民”已为后世明君治国理政之重措。</h3><h3> 作为单位领导,在人才管理上要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要德才兼备,倡导人尽其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努力调动职工积极性;在财务管理上,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把财力物力用在工作效率的改进上,激发职工的创造性,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质量。</h3> <h3><b>6.学习孔子专心教学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做智慧型教师</b><br></h3><h3> 孔子毕生从教,总结了许多教学规律。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个性化差异。孔子对人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区分,他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是说,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这是他因材施教思想的依据。</h3><h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活学活用,学思结合。</h3><h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不能不说是一个善于总结的智慧型导师。</h3><h3> 现在的教育,门类愈加丰富,环节更加细致,教师不仅重视自身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感悟新方法,将新理念用在教学实践中,同时要学会发现,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提炼规律,成为专家型智慧型教师。</h3> <h3><b>7.学习孔子博览多才精通六艺的从教理念,做全面型的教师</b></h3><h3> 孔子主张贤人要博学多能,才艺双全,才能善于从政治国。告诫他的弟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就怕没有自立的品德和才能。君子不能象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一项才艺,要有多种知识和才干。</h3><h3> 为了使君子获得治术才能,孔子主张“依于仁,游于艺”,就是以仁德为主导,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各种才能。而且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工作中去。</h3><h3> 现在的教师,不怕没有舞台,就怕没有可以展现的才华。现在的学生智慧超凡,多才多艺。所以作为一方教师,除过有扎实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艺,引领孩子全面发展。</h3><h3><br></h3><h3></h3> <h3>8.<b>学习孔子事求诸己三省吾身的内省之道,做发展型教师</b></h3><h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就是要求做人要时时反省,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与改进,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多从自身找问题。</h3><h3> 社会在发展,政治经济日新月异,人的生存环境在变,信念追求也会变化,作为教师,做为孔圣传人,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要坚守济世救人的坚定信念,忠于灵魂深处的真实,安贫乐道,时刻反思己身之不足,“苟日新,日日新”,做发展型教师。</h3> <h3>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华夏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闪耀,历经千年生生不息,孔圣思想光照千古,我们作为孔圣传人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列为国家基础工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让我们继往开来,拼搏奋斗,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不懈前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