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天儿应该是春的脚步渐浓,你看,许多屋檐下已然构起了一堆堆燕子巢窝。春暖花开时,一直想为春天写生,却总写不出春天的秘密,草长莺飞三月天,一朵春花,一丛青草,都是生机盎然的姿态,而属于春日的小菜,也在蒙蒙细雨中悄悄探出了头,鲜活地朝我们微笑。</h3><h3> 南方的椿芽、马齿苋、清明艾;北方的榆钱儿、荠菜 、苜蓿;江南的枸杞头、菊花脑、马兰头;都是这个时节饭桌上最独特的美味。传说上巳佳节走进田野里采摘春菜做“春汤”,可以祈祷阖家老小,平安健康。</h3><h3> 春风十里不如碗中有你,每次走过山野,看到绿油油的野菜,都忍不住采摘,无论如何,趁这大好春光尝个鲜,咬一口那绿油油,嫩生生的春天,才算不辜负了这场应时应景的馈赠。</h3><h3> 记得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文昌阁的小山坡上长着像椿芽叶的树,我煞有其事地对小伙伴宣布“我发现了椿芽!”于是我们“呼哧呼哧”地爬上小山坡来到树边,用一根长竹棒顶上绑一把小刀去割那树梢的一波新芽,有胆大的男孩子直接爬上树去摘,不一会儿,树下顿时堆积了好些树芽,我们找来麻绳系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兴冲冲地到内东门菜市场,学人家坐地上卖“椿芽”,一毛钱一捆!来来往往的人群,看我们的人寥寥无几。坐到太阳快落坡了,一位老婆婆和气地问我们“你们这是卖的什么呀?”我们齐声连忙回答“椿芽!椿芽!”老婆婆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傻儿,这不是椿芽,这树叶子吃不得,娃儿们都快回家玩吧!”我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记忆中那是什么树,只记得这段孩提时的傻事,对于从小城里长大的孩子,典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里知道椿芽树到底长成什么样子?这是我对椿芽最早的记忆。</h3><h3> 后来看书才知道,香椿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汉代就开始种植香椿。在我们家乡大竹也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香椿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遍布50多个乡镇。《山海经》中所记“成之山,其地多木熏木”,指的便是香椿,而宋代诗人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足见香椿的食用历史悠久。</h3><h3> 香椿,又名香椿头,香椿芽,是香椿树的嫩芽。香椿有紫香椿,绿椿芽,大竹的香椿是紫香椿,色泽紫红,芽苞肥厚,一眼望去,油亮的紫红色一片锦绣。上巳节左右,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它那紫红的叶,油亮的梗,扑鼻的香都在诱惑着我们。</h3><h3> 民间俗语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就是说香椿最好采摘于谷雨节气前。民谚说“三月八,吃椿芽”, 田园的春天正是从香椿开始的。</h3><h3> 第一茬称头茬香椿,肥嫩,绝对是新鲜和时令的代名词,所以成都超市一上架便是每斤119元,让网友调侃“无法实现香椿财务自由”,我想那大概是因其短暂的生命绚烂之美扑鼻而来,独特的春天香味细细密密自口腔再回环到鼻腔,头脑中似乎幻化出那油亮的紫红色,瞬时让人觉得春光旖旎,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人更多看重的是精神愉悦和别样出尘的感受吧。</h3><h3> 对于香椿之乡的大竹人自然是“椿风得意”,把整个春天盛在盘子里,五块钱就够了。有一些东西来自我们的乡土,是有生机的,满载着春天气息的香椿正是过往和现代的交融,传统与潮流的传承,作为"中国香椿第一县",我们大竹的香椿向外界传递着清新温暖的力量。</h3><h3> 三毛曾说“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香椿可以做香椿炒鸡蛋,香椿炒虾仁,香椿拌豆腐,酥炸香椿……而我们做得最多的便是简单易做的香椿炒鸡蛋了吧。椿芽洗净投入沸水中一焯即出,生味尽去,椿香四溢。切末和着打散的蛋液搅成蛋糊,让七成熟热油在平底锅中流淌均匀,倒下椿芽蛋糊煎成双面金黄,木勺铲起来盛入青花瓷盘。炒出来后香椿看起来并不美貌,香椿的香带着一股木头和泥土的味道,闻得惯的人稀罕得不得了,喜爱如同折耳根(鱼腥草),芫荽(香菜),我是号称吃得惯任何地方任何菜系的,对有香味的菜尤其着迷,比如冬阴功汤里的九层塔,沙拉中的迷迭香,烤肉中的孜然……</h3><h3> 从爱一道菜而爱上一个季节,时光不会辜负你的等待,于乡野小院,椿树溪畔,春风椿香,与二三好友,赏花食椿,情之所起,对花共舞,吟诗作对,真乃人间三月之妙事。</h3><h3> 静美缱绻,用心珍惜,还给生活最美好的样子,才是对待春光和生活应有的态度,这是我喜欢的春天的模样。</h3><h3> 多年以后,愿我的小伙伴们仍记得那年少傻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最是一年春好处,愿你无事为花忙,何惜落英又缤纷。一年之际在于春,上巳佳节,让我们一起,食美味春天,览明媚春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