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崭新风。记西河大鼓创始人――马大河(马三峰)先生。

观海听涛

<h3><font color="#ed2308">(原创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马大河(马三峰)先生</font></h3> <p>“端村的人唻教台的种, ――起名就叫马大河”。 &nbsp;</p><p> &nbsp;这一句西河大鼓马大河的专用开场词,两百年来流传至今,特别在大教台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记得小时候还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盛夏之夜,劳动一天的人们围坐在街头,等待着本村说书老艺人的出现,偶尔谁家的顽皮小子高唱一声那句流传多年的唱词,(现在是打口哨了)随后场内有人高喊,“太难听了,听你的还不如听马大河的呢,耐心的等着吧”一阵喧哗玩笑过后,说书老艺人终于来了,大鼓书“杨家将,”的优美曲调,一下子让人们安静下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说书老艺人的全家三代,竟然都是西河大鼓创始人马大河的传人,当年大教台村的郝英吉,郝庆轩,郝艳霞,郝艳芳,郝秀杰,一家三代在天津曲艺界,曾享有“郝派西河大鼓世家”之称。</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教台著名西河大鼓曲艺演唱家――郝英吉先生</span></p> <p>马大河(马三峰),又名马瑞峰,清嘉庆、道光至咸丰年间人,(约1796――1861),高阳县大教台段氏家族人,晚年艺名“盖京南”。</p><p>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雄安新区安新县文化广场西侧,发现一块安新县历史文化名人展牌,上面印有马大河怀抱三弦的照片和简历,一时间让我想起大教台人关于马大河的部分传说。因为有资料显示,说是马大河随母改嫁去了端村,可是大教台人有不同的说法,我查阅了段氏家谱,马大河生于大教台段氏家族,大门二,支,第九世孙,兄弟四人,合号单字,名为“福、禄、寿、康、”,其父“从坡”早逝。马大河行四,小名四成,为“康”字。传说因家境贫穷,母亲难以养活四个孩子,将其四成给予安新县端村马姓人家,此后马段两家一直都有来往。</p><p> 四成从小天资聪明,性格开朗,幽默顽皮,看戏学唱戏,听书学说书,眼前的新鲜事现编现唱,一学就会,当场给众人演唱。</p><p> 有一年,四成自己划着小船,从端村白洋淀经小北淀,然后进入马棚淀,走水路回老家看望母亲,一路风景秀丽,鸟语花香,不由见景生情,在这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白洋大淀上,他敞开喉咙高声唱道: &nbsp;</p><p>&nbsp;“四城我駕小舟行驶淀上, 水清清芳草碧荷花正香, 歌声中渔家女手牵鱼网, 近前来买金鲤孝敬亲娘”。 </p><p><br></p><p>优美的歌声感动了姑娘,执意不收鱼钱,四成急忙把钱放到船头,駕船而去。姑娘看着这不少的铜钱,抬头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p><p> 到了大教台老家,见过母亲和三个哥哥,高兴的相互问好。三句话不离夲行,一时间精神振奋,唱起了近日自编自演的蚂蚱小段,听入迷的母亲摸着四成的头说,娘最爱听俺家四成唱的大鼓书,比谁唱的都好听,四成说,“娘,不只有你说好听,他们都说我唱的好听,不然能给咱们钱吗”,娘点点头。这时四城又指着三个哥哥,顽皮的笑着说“娘,我们大哥四个,怎么就把我给了人家呢?”娘笑着说,“你从小聪明好学,咱家很穷,给你找了个善良富裕的人家学点艺,也好养家糊口,挣了钱给娘花呗”。虽然母亲满面笑容,可是眼里以充满了泪水,忙笑着说,你们玩吧,娘给你们做饭去。她擦着眼泪进了院里的“小厨房”,还没来的及烧火做饭,就听到屋子里传来婴儿的大声啼哭,和女人安慰孩子的话语声,她不由隔窗望去,原来四成給哥哥们表演口技,正好最后一声哭的断了气,好不容易“哇”的一声又活了过来,见四成做着手势说“这孩子气性可真大,我以为活不成了,可他又活了过来”。老娘在窗外哭笑不得,最后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这时四成对母亲说“刚才我和娘开了个玩笑,知道让娘伤心了,所以学个口技让娘开开 心, 母亲的饭做好了,四成让娘上了炕头,入了正座,几位哥哥分坐两旁,自己面对母亲站在地上,把母亲做好的一盆“淀水熬活鱼”摆到桌子正中,他看看母亲,又看看这盆鱼和三位哥哥,一时心情激动,不由的唱了起来。</p><p> &nbsp; &nbsp;</p><p>“全家人乐融融欢聚一堂, 穷人家小屋里饭菜飘香, 娘在南儿在北隔淀相望, 愿母亲常开心福、禄、寿、康”。 &nbsp;</p><p>&nbsp; &nbsp; 他手舞足蹈,边唱边表演,屋子里好不热闹。</p><p> 1840年前后,正是马大河在保定演唱大鼓红火的年代,他给老家捎信,让侄子们去保定玩一玩,见见世面,两个侄子去了保定,叔叔发给两个侄子每人两块银元,让他们出去自由玩耍,并嘱咐想吃啥就买啥,钱花光了明天再多给,哥俩玩了一整天回到驿馆,老大从口袋里掏出了剩余的钱说,“老叔,我的钱没花完,你放着吧”,叔叔指着老二说“你的呢”,“我花光了,想买一对保定铁球没钱了,”叔叔笑着说“好吧,叔叔明天多给你钱买铁球”,然后对老大说“你怎么不会花钱,那你以后就不要来了,要学会花钱,长大更要学会挣钱,养家糊口,孝敬奶奶和二老爹娘”,叔侄三人笑了起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br></p> <h3>  有一年,高阳县石家庄村一财主大办丧事,请了两个戏班子唱对台戏,把马大河的书场安排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开戏了,对台戏唱的很热闹,看戏的人也很多,谁知马大河的鼓声一响,听书的人们蜂拥而至,对台戏被马大河的西河大鼓书夺了过来,这边马大河唱的更来劲了,以至戏台下空无一人。将近中午,当家总理问马大河,“马老先生,这场书要多少钱”?马大河说,“那边两台戏给多少就给我多少吧”,当家管事心里明白,马上送来三十块银元,放到马大河面前说,“马老先生辛苦了”马大河二话没说,双手将银元一推说,“请总管给我写上封礼吧”……。 </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间不语沧桑,淹没了太多的陈年往事,这一座落在北宋名将杨六郎教兵台遗址上的古老村落――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已经听不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往日的西河大鼓声,看不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戏班子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哈哈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皮影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今天人们的眼里,将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看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好奇、一种神秘、一种记忆。而今天的大教台,已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必将紧跟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遵循文化成就未来的理念,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努力把大教台的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挖掘、整理传承下去。</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郝振军2019年3月</span></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