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皖南摄影采风纪实

陈晓军

<h3></h3><h3><br></h3>2019年3月24~29日,苏州摄影行业协会摄影家俱乐部皖南采风团一行五人前往歙县霞坑镇石潭、深渡镇新安江山水画廊及休宁县溪口镇木梨硔等地采风。<h3>作为著名拍摄点虽已被开发多年,但我尚属第一次,充满期待;早早关注天气预报,雨水较多,不甚理想;但日期已定,只能自祈福运。</h3><h3>3月24日13:00在吴江同里镇集中后,14:00随带队柴老师驾车前往石潭。从同里镇到霞坑镇石潭村(北山村为石潭村下属的七个自然村之一)路程约300余公里。经杭瑞高速,19:00余终于到达下榻的位于山上的“北山人家”农家乐(私家车不允许自驾上山,除非有通行证)。用完晚餐后安排在6人的通间住宿。多年没住过这种房型了,鼾声此伏彼起,没睡好。还好第二天为我们换了房。</h3><h3>为拍晨景,25日早上5:30出发,开车前往第一个拍摄点:“下汰”(名字有点怪怪)。</h3><h3>下汰拍摄点离“北山人家”不远,这里搭建了观景平台,三面视野开阔,是个不错的拍摄点。到达时天刚蒙蒙亮,观景台上已有不少摄影人架好三脚架在等待。天阴,到处是迷雾,湿度不小能见度不大,不免有些担忧。</h3> <h3>6:33分了,依然雾朦胧鸟朦胧。见下图。</h3> <h3>摄影人支好三脚架,面朝东方,等待美景出现。</h3> <h3>观景平台上,朝向西南的人居多,但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在等待什么呢?</h3> <h3>人品不错。早上七点多,浓雾慢慢散开。从平台东南方向看去,蜿蜒的河流和山间公路开始显现,大片的油菜花艳丽夺目。</h3> <h3>好漂亮的山村美景!原来风景这边独好!——摄于西南方向。</h3> <h3>7:00多,下汰拍摄完后饿着肚子,我们又赶往湖山岭拍摄。</h3> <h3>湖山岭与下汰观景点相邻,应是石潭海拔最高的山峰。从山脚还要爬100多米才能到视野较开阔的山腰。</h3><h3>沿着泥泞小径一路向上,我们渐渐淹没在铺满山坡的油菜花中;身旁传来的阵阵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忽然,灌木丛中传来悦耳动听的鸟鸣,我们经过也不停止,胆儿不小!我拿出相机,接近到近十米(被树丛挡住无法再接近),将其尊容拍了下来,原来是只欢叫的画眉。</h3> <h3>爬到山高三分之二处(为何不到山顶?),开始拍摄。无奈雾气时聚时散,远山若隐若现。拍到9:35左右,遂准备下山吃早饭。</h3> <h3>临下山时,邀请穿着红衣的来自江苏常熟的小姐姐充当临时模特。</h3> <h3>谁知小姐姐滑了一跤,我们的带队帅哥柴老师赶紧伸出友谊之手^_^。</h3> <h3>早饭后,趁空去北山村里走走。不远,看见一位老伯在家门口编竹器,遂与之聊了起来。老伯一人生活,以种茶、种菊花及编制竹器为生。手中的竹器卖给村里人60元一个,一天只能编一个,这门手艺只有他会。他的菊花价格公道,一斤40元。吴、王老师各买了一些。</h3> <h3>村里人已不多且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即便开农家乐也多为中老年人。很多老房子空关着,年久失修不少都倒塌了。</h3><h3>村里稍富裕的人家,门樘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面还有砖雕和飞檐(如图左侧所示)。但即使这样的房屋也多是铁将军把门。虽然摄影人为山村带来了收入,日子好多了,但山里生活、教育毕竟不便。待老人们仙逝后,这里恐成无人村(当然也可能改造成旅游景观)。</h3> <h3>看起来还不错的房子也荒芜了。</h3> <h3>25日午饭后(在“北山人家”农家乐吃住了四天,午、晚餐的菜基本没变,没吃的餐钱也没退),下山到石潭古村看看。</h3><h3>石潭以吴氏为主,吴氏宗祠包括叙伦堂和春晖堂,有百樑堂之称(见图)。宋朝建炎年间,太伯77代孙、大儒吴用清之子吴启之次子吴唯迁于此,开始繁衍生息。</h3><h3>村里还有大户人家吴万发的祖居“五间厅”,又名“知乎第”;其后人(一位退休教师)亲自带我们进去参观。可惜偌大一个雕樑画栋的精美宅院已凋零。好在作为文保建筑,村里即将进行修缮。</h3> <h3>石潭古村一角。</h3> <h3>在凋败的山村间穿行,忽然有绿野仙踪的感觉。</h3> <h3>从石潭古村回来,未及吃晚饭,再次前往下汰拍摄落日及“蓝调”。</h3> <h3>19:40,下汰落日及蓝调拍摄结束,回去吃晚饭。</h3> <h3></h3><h3>因明天天晴,今晚天空已洒满星星。我们在“北山人家”的屋顶阳台继续拍星空和星轨。这里光污染少,只是时不时山路上开来小车的大灯和空气中的雾水对拍摄带来一定影响。</h3>从早上5:30到晚上23:00余,我们第一天的拍摄告一段落。因为第二天4:30还要出发拍日出。我和吴老师要休息了,柴老师、王老师、张老师还在坚持着。<h3>图为拍星空时我的身影。</h3> <h3>26日清晨4:30出发,再次来到湖山岭,打着手电,爬到山高处等日出。</h3><h3>此时雾蒙蒙的能见度很差。太阳升起来之后雾才慢慢消去,漂亮的云海开始呈现在眼前。美景自是不可放过,一通狂拍。图为东南方向的美景。</h3> <h3>远处山顶的小亭子多次进入我们的镜头(那也是一个不错的拍摄点,我们第五天去了)。图为湖山岭南面的美景。</h3> <h3>湖山岭拍摄结束后未吃早饭,马上转场柿木汰。好在柿木汰不算远,开车不久即到。我们在一家农家乐的屋顶阳台上拍摄,这里也是一个尚佳的摄点,已有一些摄影人在。到了之后雾尚浓,难以进行。</h3><h3>石潭的云雾像潮水,时起时伏,变幻无常,这也是其魅力所在。至少四起四落之后,近8:00,云雾渐渐褪去,远处的民居逐渐显现。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民居农耕画卷。图为朝南的美景。</h3> <h3>图为西面的景观。</h3> <h3>图为浓雾散去后,正南面显露出的景致。</h3> <h3>十点左右,柿木汰拍摄结束。趁天尚晴,早饭也不吃了马上驱车前往新安江。赶到预订的饭店时(老板是全国人大代表)已11:00,天气开始转多云。等吃午饭的间隙,路边油菜花上蜜蜂正采蜜忙,原来不远处有蜂箱。可以拍拍蜜蜂解解乏。吃完午餐,我们沿着新安江一路拍摄。</h3><h3>图为村民在江里撒丝网捕鱼。但愿不是那种大小通杀的丝网,留点鱼类给后人吧。</h3> <h3>此地的新安江水面不宽,两岸种满油菜花,徽式民居和垂柳错落其间,美不胜收,被誉为“山水画廊”。</h3><h3>图为村民划船摆渡过江。</h3> <h3>这里的小船与其他地方的稍有不同:船中间部位向外呈圆弧状突出,可能为了船容量更大。</h3> <h3>到了深渡镇的棉潭村,江边立着一个颇有气势的石牌坊。据说是当年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的汪瓒曾在这里下船登岸,由此而建。</h3> <h3>石牌坊的另一面。</h3> <h3>江对面,旅行社组织的游客前来观看鹭鸶捕鱼、鱼叉叉鱼等表演(均在养鱼围网内进行,呵呵),应是当地开发的旅游项目。</h3> <h3>下图为棉潭村举办春节晚会的场所。</h3><h3>绵潭村主要产茶叶、枇杷、竹木等,旅游收入也逐年增长。和一位正在修剪枇杷树的村民聊天,他告知他家卖枇杷的收入一年约20~30万元。</h3><h3>拍到19:00左右,驱车返回北山村。</h3> <h3>26日晚上开始下雨,延续到27日。原打算去昌溪古镇、阳产土楼的计划也取消了(有些遗憾),一天继续呆在北山村。总算按时吃了早饭。</h3><h3>“北山人家”的屋顶阳台是一个不错的拍摄点,拍拍山景云海很不错。</h3> <h3>水墨丹青——北山晨雾。</h3> <h3>云蒸霞蔚。</h3> <h3>雀噪山林。雀在哪里?需仔细看。</h3> <h3>发现远处山谷有一抹靓色,云雾起伏间抓拍之。如图。</h3><h3>27日在北山人家遇到了也是来自苏州的“阿旭”老师和毕老师、陈老师等五人。晚餐并一桌,相谈甚欢。</h3><h3>“阿旭”原为画家,后爱上摄影。他连续19年每年要来这里采风四五次并寻找开发新的摄影点,足见石潭的魅力和吸引力!</h3><h3>俱乐部的旗标挂在了北山人家餐厅的正墙上,本次采风的老师留下了签名。</h3> <h3>28日阴有时有小雨。仍去湖山岭拍摄。到达湖山岭拍摄点时已有一些拍客和游客。此时雾很大,遂拍拍美女游客。</h3><h3>有个小孩碰倒了一位摄影人的三脚架,相机及镜头重重摔在地面,双方产生了纠纷,只好报警由民警协调。出门在外,安全第一!</h3> <h3>高山有“机”舞。</h3> <h3>摆个POS美美哒。</h3> <h3>从湖山岭亭出来,选择了去山上那个小亭子。小亭四周开阔,拍摄没的说,关键是天气。图拍湖山岭方向,湖山岭上山的台阶隐约可见。</h3> <h3>爬到小亭子后仍是浓雾弥漫,只有等浓雾稍淡时抢拍几张。图中村庄据说已是无人村。</h3><h3>今天雾实在大,于是撤退,换到本次最后一个拍摄地“木梨硔”。十点多退房、上车。再见了石潭!何时君再来?</h3> <h3>木梨硔(读红)村位于休宁县溪口镇,该村建于明末,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脊上,三面悬空(估计是避祸或战乱)。村里以詹、洪二姓为主,约50多户人家,100多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自从成为著名拍摄景点后,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沪的摄影人、户外俱乐部驴友蜂拥而至,带热了旅游经济,村里一半人家开了农家乐。这里最大的不便是交通。虽有公路但只到半山腰,还要爬30分钟山路才能到住宿的农家乐。14:00 我们一行人冒着小雨终于爬到目的地,赶紧叫吃午饭。午饭后由老板的儿子带着去摄影点踩点。 </h3> <h3></h3><h3>木梨硔有南、北、东三个拍摄点,从不同角度拍摄一个对象—木梨硔村。北点较远且很少人去,故放弃。</h3><h3>这里和石潭一样,湿度很大,一年有一百多天云雾缭绕,故也成就了云海景观。</h3><h3>花植上经常挂满水珠,晶莹剔透。</h3> <h3>手持相机,加上有风,拍的不清晰,不然会很美。</h3> <h3>29日早上4:30起床,打着手电前往南观景台。走了十来分钟泥泞山路终于到了南拍摄点。这里修建了平台和凉亭,方便了摄影人。</h3><h3>本次皖南采风团成员在凉亭里合影。</h3> <h3>早起是为了占据有利机位,但今天不是周末且天气不好,实际并没有什么人。</h3><h3>天蒙蒙亮后,来了一位航拍的上海人,拍了一会儿走了,因为都是雾什么也看不清。天下起了小雨,看来没希望了,有人提出回去吧。柴老师觉得再坚持坚持吧。</h3><h3>天亮后来了一位玩了三十多年摄影的大师,使用的是飞思中画幅相机,像素达1亿,一套设备要35万元,令人乍舌。</h3> <h3>天渐渐亮了,浓雾也渐渐淡了,先拍几张再说吧。九点左右,奇迹出现了,居然出太阳了,而且照到了村庄上。真是人品爆棚啊!咔嚓了一阵子之后,大家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换到东摄影点去。</h3> <h3>东摄影点其实就是村庄中较高的部位。拍摄结果如图。</h3> <h3>忘了换广角镜头再拍几张,遗憾。</h3> <h3>这只狗很有灵性,会摸黑带路替主人把客人一直送到摄影点,令人啧啧称奇。</h3> <h3>六天的皖南之行结束了。我的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概括:风景很美,摄影很累,收获很大。</h3><h3>风景很美:美景到处有,能集山、水、油菜花(色彩),徽派建筑、特别是云海五大要素于一身的景点不多。皖南很美,值得去。</h3><h3>摄影很累: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废寝忘食,背着器材爬山涉水,跳上窜下。</h3><h3>收获很大:欣赏了美景、拍摄了美照、学习了知识、增长了阅历。</h3><h3>美丽的皖南,再见,我会再来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