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往事,忆童年——记马建老师执教的校内公开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陈柯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连雨不知冬去,一晴方知春深,四月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温暖,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心情也特别的舒畅。4月9日上午,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滨湖小学语文组全体老师在校录播室聆听了马建老师执教的校内公开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本课时,马老师更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为切入点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受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 <br></h3><h3></h3><h3></h3> <h3></h3><h3></h3><h3>  马老师为这次公开课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多次磨课,总结和反思。课堂之上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思考:这还是个什么样的园子?这一问题来导入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有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自由,在读中体会快乐。老师更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除此之外,老师也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让学生仿写比喻句和拟人句,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体会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萧红散文语言的魅力。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是快乐的,马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br></h3><h3></h3><h3></h3> <h3>4月10日上午,在校党员活动室,开展了针对此次公开课的评课活动。各年级组教师代表各抒己见,评课语也是异彩纷呈,充分肯定了马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之上游刃有余,落落大方,整节课气氛活跃,分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别出心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之上听、说、读、写水乳交融。是一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h3> <h3>教导处刘主任和语文组李组长也在活动最后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在肯定马老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刘主任说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训练,本节课课件制作十分契合文本,贴合主题,很好的辅助了教学,教师课堂之上大气、沉稳。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每篇课文都有属于自己的的情感基调,这是一篇情感基调比较活泼的课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再活泼一些,课堂氛围再宽松一些,课堂氛围可能会更活跃,更能表现出作者童年时期在祖父园子中的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h3><h3> 这是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也是一次愉快的教研活动!</h3>

公开课

课堂

老师

学生

园子

祖父

课文

萧红

教学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