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假日难得的天空放晴,趁着阳光明媚,春光灿烂,雏鹰假日小分队来到了闽东烈士塔,缅怀先烈。</h3> <h3>革命烈士陵园</h3><h3>闽东革命烈士陵园是福建省重要保护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它坐落在一个小山包上,占地20亩,规模宏大,风景佳美,是闽东的一大名胜;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闽东革命烈士公墓是它的两座主体建筑。</h3> <h3><br></h3><h3>陵园坐北朝南,陵园的正门朝南,入口处在55级台阶的上方耸立着雄伟的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24米,碑身上“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熠熠生辉,在周围景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巍峨壮丽。碑座四周镌刻着营建当时闽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在闽东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张鼎丞、陶铸、粟裕、叶飞、范式人、曾志的题词。</h3> <h3>纪念碑北侧是革命烈士公墓。墓中安葬着282具英骸,其中包括詹如柏、陈铁民、阮英平等闽东著名烈士。</h3> <h3>“革命先烈们,你们看到了吗?在当前这个繁荣昌盛的时候,我们青少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们的深深敬意。</h3> <h3><h3>让我们为那些以身许国的忠心烈士鲜花、鞠躬吧!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新的中国!</h3></h3> <h3>现在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谁为我们换来的?是革命烈士换来的。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荡,你是否想到了他们?为革命烈士骄傲!”</h3> <h3>缅怀先烈,清明送上一束鲜花;感恩现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展望将来,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努力学习,让我们的成就来慰籍先烈的英灵,让我们的优秀使先烈的生命更有价值。”<br></h3> <h3>在中华大地,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向所有先烈致敬!</h3> <h3>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h3> <h3>结束缅怀先烈,来到了官埔的油纸伞作坊,参观福安幸存的老手艺。</h3> <h3></h3><h3> 样式独特的官埔油纸扇堪称“中国一绝”。它的制作大致五道工序:一是取料,选用匀称篓竹,根据扇径取料;二是做扇骨,先“开丝”,后“剥白”留青,穿上一根篾条为“扇骨”,篾青末端用细线连成扇骨;三是裱纸;四是题诗作画;五是上油、晾干。</h3> <h3><br></h3><h3> 官埔油纸扇演绎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过去福安民间迎新娶媳,油扇是不可少的礼品。在电风扇没有普及之前,油扇也是消夏的必备用品。在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这一传统产品的唯一产地。</h3> <h3> 做这种扇子要选用长势匀称、大小适中、竹节较疏、厚薄相宜的竹。取料时还要注意多出把手的一段,这一段的上方要正好在竹节上。然后是“开丝”,即将把手上方那段竹子开成细丝,再把竹丝的“篾白”剥去,留下“篾青”。然后在扇把上方的竹节两边各开一个小孔,穿上一条稍微粗一些的篾条作为“扇肩”,扇肩的长度大约是扇子周长的一半。接着用细线分别依次将这些篾青的末端和中段连缀在一起,并且都固定在扇肩的两端,绷紧,使扇肩两端弯成弓形。这样,由于扇肩的弹力作用,就形成一个圆形的“窝”,“窝”的顶部恰好就在扇把与扇肩交叉的竹节上。扇子的骨架就这样做好了。</h3> <h3> 其后的工序是褙纸。所用的纸是吸水性和韧性较好的“棉纸”。裱褙时,先褙扇面,晾干后再褙上扇底,尔后用干的棕刷将扇子的两面整平,再晾干后用利剪修理。这样就出现了扇子的雏形。<br></h3> <h3><br></h3><h3> 尔后是美化和上油了。所谓美化,就是在扇面上画一些简单的花草虫鱼,或写上“清风徐来”、“心平气和”、“莲叶何田田”之类的“雅言”。字画都用墨色,有的花卉也用红、黄、蓝、绿点缀一二,但都极简练。这是民间书画家一展艺术才华的最好机会,也使得扇子这一生活用品成了一件艺术品。</h3> <h3>记得小时候常见的一首扇子诗:</h3><h3><br></h3><h3> 扇子时常在手中,五龙摇动引清风;</h3><h3><br></h3><h3> 暑气消褪人快活,今夏逍遥在其中。</h3><h3><br></h3><h3> 这种扇子的特点是风力大,耐用,而且一物多用。大人们最喜欢用直径40厘米上下的大扇子,既可扇风又可遮阳,还可以用它驱蚊逐蝇挠痒痒;上街买东西,没带篮子,就用扇子盛着回来。小姐们则喜爱小扇子,直径大约只有20厘米,直可谓“小巧玲珑”。老一辈人说,旧时还有一种“贡品扇”,做工极细,扇面的下方饰有祥云剪纸图案,把手的末端还缀以彩色丝绦,雅致至极。</h3><h3><br></h3><h3> 官埔油扇甚至成了福安的标志:拿着油扇到外地去,明眼人一看便知你是福安人或者是打从福安来。</h3><h3><br></h3><h3> 有意思的是这扇子还演绎出一种独特的民俗现象。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油扇是不可少的礼品,女方的所有亲属人人有份;而且大、中、小各种规格都要齐全,隐喻一家老小数代同堂。婚后还要继续送,汉家送三年,畲家送一年。福安风俗,每年端午节娘家都要给女儿“送节”,五月初一送节的人家最多,这一天官埔村也最为热闹。一担担的红布袋和红礼担装的是小孩子过节的新衣和大大小小的扇子,也装着外婆对小外孙的疼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福。这种风俗延续至今,虽然没有先前那样普遍,那样传统,那样“礼数周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一股浓郁的亲情和对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人生的祈盼。</h3><h3><br></h3><h3> 近些年用扇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福安人仍然没有忘记它们。官埔人仍然还在做他们“祖上流传”的油扇,并且还要一直做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