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长清区第二实验小学 房立虎</h3> <h3> 3月8日上午,长清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在四楼多媒体教室举行了课例研讨活动,全体语文教师聆听了房立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一个接一个》一课。</h3> <h3>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h3><h3>教学目标:</h3><h3>1. 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和“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会写“过、各”等7个字。 </h3><h3>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体会“我”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h3><h3>3. 结合生活体验,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h3><h3>【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卩”旁,一个笔画“横折折撇”。</h3><h3>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h3><h3>【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h3><h3>教学过程:</h3><h3>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h3><h3>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都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h3><h3>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呢?(想)</h3><h3>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位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一个接一个》。(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认识“接””</h3><h3>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h3><h3>1.听老师读课文,想想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h3><h3>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h3><h3>3.检查自学情况(瞧!生字宝宝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h3><h3>(1)我会读</h3><h3>出示词语:接、 再、做 、梦、伴、趣、这 、样、各、种、觉、伙、却。(注:要带拼音。)</h3><h3>①指名拼读,师生正音。</h3><h3>②齐读。</h3><h3>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h3><h3>(2)我会读</h3><h3>出示带拼音词:接着 、接力、 一再 、再见 、做梦 、做伴 、有趣 、趣事、这样、这里、各自、伙伴 、了却、睡觉、 各种各样</h3><h3>①指名读。</h3><h3>②男女生交替读</h3><h3>③小组齐读</h3><h3>④师指导多音字“觉”</h3><h3>(3)我会认</h3><h3>出示不带拼音的词:接着 、接力、 一再 、再见 、做梦 、做伴 、有趣 、趣事、这样、这里、各自、伙伴 、了却、睡觉、 各种各样</h3><h3>① 开火车</h3><h3>②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h3><h3>(4)游戏:摘苹果</h3><h3>①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相机认识“卩”旁)(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h3><h3>A、比较单耳旁和双耳旁,引导学生区分</h3><h3>B、观察单耳旁和双耳旁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掌握书写的方法。</h3><h3>②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h3><h3>③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h3><h3>④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h3><h3>⑤开火车认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h3><h3>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h3><h3>1、现在字宝宝又回到了家,你能把句子读流利吗?自由读。</h3><h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的做了那几件事情,用“——”标出相关语句。)(踩影子 睡觉 起床上学 上课)</h3><h3>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h3><h3>3.指名展示朗读,正音。(每一自然段可多找几名同学)</h3><h3>4.读了这首儿歌,你有新的疑问吗?(小诗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h3> <h3> 《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h3><h3>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活泼轻松,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本课作为课例研讨进行了展示。</h3><h3>优点之处:</h3><h3> 1.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h3><h3> 2.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h3><h3> 3.字词的理解和读法感悟情感,“正”“哎”“但是”三处的读法指导,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当时的情感。</h3><h3>不足之处:</h3><h3> 在阅读上形式还不够,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较少,如果能让学生仿照儿童诗的形式进行简单创作效果就更好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