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原创)

神奇老太

<h3>千百年来,苏东坡的名字深入人心,<br></h3><h3>缘自他的锦绣诗文,他的政治理想,他的施政抱负,他个人的风骨魅力。</h3><h3>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诸领域,苏东坡成果丰硕,即便是美食园林水利工程,他也站立于时代的高峰。</h3><h3>因为负重了太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太辉煌的成就,即使是苏东坡所处的年代,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他,迄今为止,关于研究苏东坡方面的著作,可谓恒河沙数,不胜枚举。至今人一辈,林语堂先生耗时十四年的力作《苏东坡传》,在学界中也是早有定论,有权威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文化昆仑”,再想从中有所突破,似乎已成为不可能。</h3><h3>然而,祝勇到底是祝“勇”,他有足够的胆识站出来另辟蹊径,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漂亮答卷——那是他的新著:《在故宫寻找苏东坡》。</h3><h3>祝勇敢于迎难而上,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他有机会直面苏东坡研究的文物真迹,(这点非常重要);他曾经持续四年,阅读了苏东坡二十卷本的《苏轼全集校注》,也反复精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祝勇以十年时光行走中华大地,为寻找历史现场,对历史实物进行别样的阅读,沿着艰险的蜀道出川,由川而陕,河洛江浙,翻越南岭,达梅、惠州,再渡琼海,直抵儋州,无意之间几乎重走了苏东坡出仕、贬谪、流放所走过的路;受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邀请,成为大型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的总撰稿人。</h3><h3>有了动手写作之前做的大量案头、力行功课,使祝勇在拿起笔杆子之时,一切都已了然于心,成竹在胸。</h3><h3>祝勇说,他撰写此书的主旨,就是要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透过原物探寻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人生印迹。他从两岸故宫宋、元、明的艺术藏品中筛选,由书法、绘画而推及到人,特别地配上众多相关艺术藏品作为书本插图,以强调该书图像志的意义,证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性;书中引用两岸故宫收藏的艺术史物证,实质上已成为作者(包括读者)和苏东坡之间联系的隐秘通道,借此构建苏东坡以及他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整体形象。读者通过阅读,可以欣赏享有“天下行书第三”美誉的苏东坡书法作品《寒食贴》,还有《治平贴》《前赤壁赋》,绘画《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这些珍藏在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艺术极品,将令读者能惊喜地阅读一个不寻常的艺术家的苏东坡。</h3><h3>这就是题目《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的深刻意涵,其实就题目而论,已不难看出,祝勇写作动机基于一个何等独到的视角。</h3><h3>祝勇写故宫,写历史散文,推出过不少佳作,他是在文化界屡获好评的人物,比如他撰写的《故宫的隐秘角落》一书,曾经创下一年之内重印十次的出版记录,在出版界属罕有的奇迹,对他受欢迎的程度,是最为有力的佐证。</h3><h3>至于全书的布局,祝勇从苏东坡生命中,对应撷取了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这十个主题分别与苏东坡生命的时间线索相衔接。</h3><h3>请看全书目录:</h3><h3>第一章 夜雨西山</h3><h3>第二章 人生如蚁</h3><h3>第三章 行书第三</h3><h3>第四章 枯木怪石</h3><h3>第五章 大江东去</h3><h3>第六章 四海兄弟</h3><h3>第七章 西园雅集</h3><h3>第八章 悲欢离合</h3><h3>第九章 不合时宜</h3><h3>第十章 南渡北归</h3><h3>每一章节无不反映主题,无一不与主题环环相扣。</h3><h3>但是,祝勇又告诉读者,他并非在写苏东坡的履历,而是写他的神,写他的骨,写他的心灵史,写他与时代的关系,写苏东坡虽然被时代捏在手里,却又能够如何去重塑时代。</h3><h3>有评论家认为,在《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这部作品里,祝勇运用诗意的语言,既是讲故事,又是表达哲理,将诗歌、散文、随笔、故事、论文多种文体融合交集,为散文领域开拓了一种非虚构性的跨文体写作。</h3><h3>祝勇说,虽然很多人是读着苏东坡的诗文长大的,但是,对作为艺术家的苏东坡其实了解得并不全面,尤其是对传为苏东坡的几幅绘画,还有保存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里苏东坡的几十幅书法,知者寥寥,更不必说亲睹实物了。</h3><h3>“所以,我希望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人,多看看苏东坡的书法、绘画,去不了故宫博物院,可以看看画册,画册也找不到,就看看我的书吧。”</h3><h3>“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到人生,而苏东坡,定然在后人的阅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h3><h3>祝勇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