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听了桂凤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受益匪浅。桂凤老师的课堂,质朴又扎实,没有激情洋溢的表演与煽情;也没有为了展示自己而刻意作秀。但孩子们都是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着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真是简约而不"简单",普通却不"平凡"。整堂课下来,亮点多多,精彩不断。<br></h3><h3> 一,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h3><h3> 复习导入环节,通过出示2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梳理小女孩的"不幸",从而自然地引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感悟两个不同的"幸福"时,林老师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自己去揣摩、思考,从文本中找出句子,找出关键词,完成表格: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想、原因和渴望得到什么。林老师只是简单的相机点拨,学生却能轻轻松松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解读课文的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h3><h3> 二, 以读为本,课堂因朗读而精彩。</h3><h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语文的述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林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小女孩每次五次擦燃火柴,出现幻想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引导读,对比读等。尤其是在体会小女孩心里对奶奶的呼唤:“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几次不同的引导,真正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那种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我们也仿佛听见了小女孩请求,恳求的呼唤。像这样多种多样的朗读,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学习,体会了情感。</h3><h3> 三,写作训练,课堂锦上添花。</h3><h3> 整堂课, 林老师层层深入地引导,点拨,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的对比,激起了孩子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这就是“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林老师及时设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什么?或者你准备做些什么”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思维得以扩展,化书本知识为自己的语言,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h3><h3> 总之,林老师精心设计的这一堂公开课,尤如一阵清风,质朴无华。</h3><h3> 提出两点个人的看法,仅仅供参考:</h3><h3> 一,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写作亮点没有展示,可谓美中不足。</h3><h3> 二,在总结升华的环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学到的"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有的说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对小女孩深表同情。在此,如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思想教育: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的社会里,她的幸福是幻想出来的,但现实却是那么残酷。孩子们都能领会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情感的教育是不是就更加到位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