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沟人秦和洲的美篇

井沟人秦和洲

<h3>上高中那些事之四</h3><h3>背粮食</h3><h3>上五七高中,学生们的吃饭问题,是由学生自己带粮食,交到学校饭堂,由学校饭堂的管理者,按照你上交粮食的品种和数量,发给学生相等的饭票,如白面(小麦面)票,玉米面票,粗粮票(红薯面)票,菜票则是直接用现金购买。</h3><h3>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每个星期去学,几乎每个学生,都要大包小袋的背粮食,如鲜红薯,红薯面,玉米,小麦等。</h3><h3>上高中一年级时,我个子小,体质弱,路途远(从我村到高中学校,约有二十多里),每次都背不动太多的东西,只能一次少背点,多背几次。</h3><h3>每个星期,我都要背上妈妈给准备好的粮食上学,背的最多的是红薯面。</h3><h3>我们村,当年好像属于公社的三类村(具体哪三类,己记不清了),应该属于现在的贫困村吧。</h3><h3>我们是穷村,最不缺的是红薯。虽然亩产不高,但沟沟坎坎,岭上岭下,到处都能种红薯。一到出红薯季节,滿山遍岭,到处一片雪白,那是各家各户在地里晒的红薯片,待晒干后,才收回来,减少运输负担,也便于保存。我最讨厌吃红薯面,烧心。但为了不饿肚子,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了。</h3><h3>上高中的两年中,基本上都是以吃红薯面为主。除了喝几碗面条,偶尔喝上一两碗的肉决片,每天都是吃红薯面糕。一个星期,有时也会咬牙跺脚的给自己买一两个白面馒头,夹上一分钱的咸菜,解解馋。</h3><h3>冬季和初春,以吃鲜红薯为主。每顿都用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小布袋,装上几块红薯,放到伙房给准备好的笼屉里,伙房负责免费给蒸熟。开饭时,去笼屉里找自己的小布袋就行了。</h3><h3>我记得,春夏之交,快到割麦时,我蒸的红薯,有时会无缘无故的没了,剩个空袋子无力地躺在笼屉里,默默的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会有一两个女童鞋,拿着白面馒头或玉米面馒头,给我换红薯吃。</h3><h3>这些女生,多是二年级或别班的,好像没有我们班的女生。现在想想,真傻,当年若是不要白面馒头,要个名字什么的,可能也会像保业、春霞一样,以谈工作为由,谈着谈着,就谈到麦秸跺里去了。像保成,秀如那样,以谈学习为借口,学着学着,就学到河堤的草窝里了。</h3><h3>背粮食,想上高中,离学校远的学生,就得背粮食。</h3><h3>背粮食,想在学校吃饭,就得背粮食。</h3><h3>背粮食,是那时高中生的一种生活常态。</h3><h3>背粮食上学,是那个时代,农村孩子求学的一个缩影。</h3><h3>背粮食上学,锻炼了我们的体魄,锻造了我们的意志。</h3><h3>背粮食上学,虽然苦了点,却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h3><h3>背粮食,背粮食,背的是汗水,背的是岁月。</h3><h3>背粮食,背粮食,背的是知识,背的是人生。</h3><h3>背粮食,背粮食,背的是希望,背的是未来。</h3><h3>背粮食,成就了一代人的上学梦。</h3><h3>背粮食,成就了一代人的新征程。</h3><h3>背粮食,成就了一代人的新人生。</h3><h3>说明:保业和春霞童鞋,保成和秀如童鞋,在高中毕业八年后的一九七九年金秋,喜结连理。祝福他(她)们幸福安康!</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