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 . 清明】 四十年前的盼望

知英

<h3>  四十年前的大观乡,一个有阳光的下午,中心完小放学后,一名一年级的小女孩收拾好书包,飞快地跑出教室,沿着碎石子马路,来到人民公社前空旷的坪地,站在坪地旁小溪边的香樟树下,眼巴巴地望向山的那一边,她在翘首等待着什么。</h3><h3> 远远的,一辆大客车从山那边徐徐开来,扬起一路的尘土,车子在坪地停下,小女孩欢欣地迎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车门,乘客们陆续下车离开,小女孩不甘心,惦起脚尖朝车里望。</h3><h3> “小姑娘,你都在这里等了几天了,还没接到你爸爸?”司机叔叔怜惜地问。</h3><h3> “嗯,妈妈说爸爸要从很远的地方回来,路上要转很多趟火车和汽车,这几天应该会到了,我明天放学再来。”小女孩虽然失望,但依然脆生生地回答。</h3><h3> ……</h3><h3> 又一天,“爸爸~爸爸,可等到你啦!”小女孩兴奋地蹦跳着,扑向身着军装英俊伟岸的男子。</h3><h3> “我的好女儿,一年多没见了,让爸爸瞧瞧,长高了吗?长重了吗?”军人放下两个大行李包,张开双臂抱起小女孩,狠狠亲她红扑扑的小脸蛋,然后转了一圈,又转一圈,转得小女孩咯咯笑直求饶。</h3><h3> 那名小女孩就是我,那名军人就是我的父亲。</h3><h3> 父亲放下我,双手拎起笨重的行李,我斜挎着军绿色帆布书包,父女俩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h3><h3> 长长的马路沿山缓缓而上,经过几处石灰窑,又绕过几处碎石场,向左拐进窄窄的村道,来到半山腰,向右走过几丘田埂,终于望见炊烟袅袅的家。</h3><h3> “爸爸回来啦,爸爸回来啦。”我高喊着报信。</h3><h3> “回来了啊!饿坏了吧?快进屋吃饭。”母亲和弟弟欢欢喜喜地迎出来,伙房里飘来浓浓的菜香。</h3><h3> 饭后,母亲点亮昏黄的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四方桌的长凳上,父亲把两个大行李包的东西往外掏,整齐地堆放在餐桌上,一盒又一盒的芝麻片,一包又一包的柿饼和红枣,一块又一块的布料和毛巾……</h3><h3> “这么老远,四天四晚,要转那么多趟车,票又不好买,也不知道你到底哪一天到家,孩子想你,天天放学后去等班车。”“车上挤都挤死了,还要给家里的亲戚都带份心意,你这个人呀,就是太爱好!”母亲心疼了。</h3><h3> 父亲笑笑,露出那颗好看的虎牙,显得格外俊朗,他掏出一把玩具手枪和一些糖果给弟弟,弟弟欢呼着冲出门去,把糖果分给等在门外的玩伴们,男童们“啪啪啪的野战”开演了。</h3><h3> “这些书是给你的,喜欢吗?” 父亲把《天方夜谭》《365夜》《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齐整地递给我。</h3><h3> “喜欢~好喜欢呀!”山里的孩子,小人书都很难看到,那几本大块头的书,是父亲第一次送给我的精神食粮。</h3><h3> 第二天,村子里的小伙伴们闻讯赶来,我把糖果分给他们,自己留下一本书,其余的书一一分借,拿到书的小伙伴很主动地,帮我扯猪草,砍柴火……</h3><h3> 过了一年,我又站在那颗樟树下,盼着父亲归来……</h3><h3> 四十年后的今天,石子路换成了宽广的水泥路,人民公社早已不见了踪迹,那块宽敞的空坪地,也竖起高高低低的民房,四十年前的父亲,早已入土为安。</h3><h3> 老屋依旧,四十年前的盼望还没完——完不了。</h3><h3> 只有那小溪边的香樟树,更加挺拔粗壮,枝繁叶茂。</h3><h3><br></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亲爱的朋友们,久等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