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听美术特级教师,人美版美术教材编委侯令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关于美术教育,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候令老师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我把老师的讲座进行整理,对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在以美育人的大环境下,我们能做的和想做的事情很多,立足于美育,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标准,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历史使命感。</h3><h3>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h3><h3> 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h3><h3> 谁也拯救不了一双缺乏美感的双眼,那么,在美育启蒙中,我们该怎么教?</h3><h3> 课改18年,在以美育人的大环境下,不是在每节课要解决技能技巧,而是要解决根本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核心素养中包括审美、人文、创新,我们培养的学生可以不画画,但是要有这六个字的素养,国民素质就可以提高。美术老师要在每一节课要落实这样的精神,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 </h3><h3> 侯令老师提到“从美术的角度看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br></h3><h3><br></h3> <h3>案例一: 西安高新五小陶艺课程<br></h3> <h3> 陶艺,现在受到重视,因为陶艺是中华文化的遗产,是世界最早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中国的陶艺图案是抽象纹样,陶艺教学的活动很有必要,这是中国元素在美术课中的运用。<br></h3> <h3> 案例二:南方某小学进行“乡愁”和“我们的节日”主题绘画活动。<br></h3> <h3> 对家乡,对节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会和表现,体现着人对生命的尊重。人文精神的涵养,是我们需要认真的探讨的,虽然对孩子有点深奥,但是对于宣扬人性,对中华精神的体现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以中央文件的名义概括出人文精神是第一次,美术教育是涵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因为审美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可以让学生从家乡和学校的活动开始体会。两办文件提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丰富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从培养“乡愁”和“我们的节日”做起,体现礼仪、服装、仪式,让学生渐渐懂得文化的内涵。</h3><h3> 我们必须意识到美术教学立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央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指示,带给我们美术教学上的新追求。周国平指出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只限于技能是舍本求末,当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是基础,新高中课标提出美术的“工具性”,具有深远的意义。<br></h3> <h3>案例三:北京某学校参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展览<br></h3><h3><br></h3> <h3> 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应该是常态化,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有这个责任,让孩子更多的走进博物馆。在北京举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展览中,让我们体会到意大利最早提出的人文精神——“人是宇宙的中心”,用各种体验性展览拉近了人与世界名画的关系,这是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得到的体验。</h3><h3> 学习了解中外美术史,有助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我们陕西的老师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本地的历史资源,带领学生研学和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因为美术包罗万象,各种作品都离不开美术的创造性。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就是文化素养。<br></h3> <h3>案例四:广东某学校美术课带学生参观“城中村”,用速写或者符号的方式记录,回来用水墨画进行表现。<br></h3><h3><br></h3> <h3> 校长全程参与了这项活动,校长讲到,“这次学生考察,是学生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去考虑怎么表达,是主动的参与,主动的思考,不再只是被动的考虑老师的作业要求。单元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思考和表现。” </h3><h3> 在美术课中要有跨学科的意识和方法,不是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不能生拉硬拽,要立足于美术学科。学科是跨学科研究的根基,因为他们提供了视野,要明确哪些学科可以综合,老师备课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探索活动的方案,结合综合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h3><h3> 所以美术可以和更多的学科综合,提高教师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给了老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素养的的提高应该多读书,多听课,多交流,多去美术馆博物馆,思考、设计、实践、研究,在当今这个时代勇敢尝试,不怕失败不放弃。<br></h3><h3><br></h3> <h3>案例五: 某美术团队用了十年时间研究欣赏课,现在开始研究“永乐宫”“溪山行旅图”等中国的艺术。</h3><h3> 东西方艺术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妙”是中国艺术高层次的追求,让人有一种意境和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些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发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作用。这就是习近平讲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内涵。了解中华和世界优秀的文化,我们特别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落实到位。在课程、教材、节日、非遗、家训、乡土文化资源、书法、国画等方面进行探索。我们立在新的起点之上,每个老师都要有历史使命,在美术课上有更高的要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