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大小姐家的郁金香🌷在这最美的四月天绽放😊🌹</h1> <h1></h1><h1>春和景明,坐在院子里看着郁金香🌷展开笑颜的模样。“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盘子里的鲜花秀色可餐。喝完咖啡☕️,大小姐带着爸妈出发坐高铁🚄去镇江浪啦👠</h1> <h1>背上BaoBao出发啦✌️</h1> <h1>大小姐怕清明小长假高速公路拥堵,于是提前两周买了苏州—镇江的高铁票,订好镇江的喜来登酒店,这才是带父母出游的正确打开方式❤️</h1> <h1>大小姐作为一个苏州人,这是第一次跟着爸妈一起去同为大江苏的镇江😄</h1> <h1>大小姐尽管跟着爸妈第一次来镇江,但是一出高铁🚄就“偶遇”美女同事,坐上帅侄儿开的大奔,直奔镇江锅盖面名店——镇南锅盖面馆,一大碗腰花长鱼锅盖面连汤带水下肚,色色意意。</h1> <h1>早就听闻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还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h1> <h1>端上来的锅盖面看着一大碗好像太多担心会不会吃不了。其实是你想多了😢面条筋道,应该用的是手擀面,汤色比苏式面浓郁,微辣,加上有腰花爆鳝加持,大小姐不顾斯文吃了个底朝天😂😋</h1> <h1>车送我们到了镇江喜来登酒店check in,大小姐拿出随身带的胶囊咖啡机,一杯冒着油脂的咖啡,一顿午饭才算完美✌️☕️</h1> <h1><h1>在酒店睡了个午觉,3:30我们三人才晃晃悠悠地来到了西津渡口的镇江博物馆打卡。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属镇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不同时代的文物3万余件套,如西周时的鸳鸯尊、春秋时的双螭首三轮铜盘、东吴时的青瓷罐、唐代的“论语”玉烛、宋代的影青雕塑孩儿瓷枕、禹迹图碑、绢本南京府县地图、金棺银椁、元代的青花瓷器、明代的《杏元雅集图》等等稀世珍宝。</h1></h1> <h1>这世上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着自己有能力</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孝敬父母、也趁着父母还有健康的身体的时光,一定要多多的陪伴爸妈❤️🌹</span></h1> <h1>姆妈现在与大小姐合影已经熟门熟路地挡在我前面,就为了让女儿能看起来好像瘦一点。满满的都是母爱啊哈哈哈哈😄😄</h1> <h1>老爸呢,现在已经是大小姐的御用摄影师,拍照技术越来越棒,不顾82岁高龄,蹲下半个身子拍,只为了让大小姐的腿看起来更长,父爱也无敌啊……哈哈哈哈😄✌️</h1> <h1>镇江的英国领事馆旧址。<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开放镇江等五个通商口岸。镇江开埠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往学者多将研究视角投射到开埠对经济、商业等方面的研究,其实开埠对镇江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样重大。</span></h1> <h1>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也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span></h1> <h1><h1>公元 684 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以后,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武装暴动,骆宾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名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时天下震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宋代,这里是抗金前线,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h1></h1> <h1><h1>夕阳西下的西津渡古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禁想起宋代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br>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h1><h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1></h1> <h1>大小姐最爱的姆妈❤️🌹</h1> <h1>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古渡老街当年的繁华。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排门板,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仿佛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h1> <h1>哈哈哈,大约1000米长的西津渡古街上,隔三差五的就是这样的锅盖面店,原来三怪中的“面锅里煮锅盖”就是酱紫的😄</h1> <h1>哈哈哈 吃了大半辈子“恒顺”醋的大小姐终于跟着爸妈第一次来到了醋源地😂😋</h1> <h1>镇江,一个适合吃醋的地方😂😋恒顺,便是当仁不让的醋王✌️</h1> <h1>坐在茶花树下小憩的母女俩❤️🌹</h1> <h1>顾名思义,待渡亭就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也曾经在这座待渡亭里停留。大臣们怕皇帝寂寞无聊,特地备下渔具让皇帝钓鱼消遣。那天乾隆皇帝的运气好得出奇,频频有鱼儿咬钩,所以收获颇丰,乾隆爷自然十分开心。原来手下人暗中在水下布下一张大网,网里放了一大群鱼,乾隆一而再再而三地得手这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把待渡亭称之为钓鱼台也是名副其实的。</h1> <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街上还留有这座大红色的戏楼,想象一下跑码头的红角们在这里曾经留下过多少绝唱,还有笙箫管笛那如泣如诉的旋律。</span></h1> <h1>这些民国风情的建筑好多都改成了民宿客栈,青灰色的砖墙低调而沉稳。</h1> <h1>站在这些民国风情的建筑前,大小姐不禁回想起童年时代住过的苏州章太炎故居,原先叫宋衙弄后改名为体育场路17号,也是两栋青灰色砖木结构的民国建筑,阳台、大理石廊柱、木质转角楼梯设计带有浓郁的西洋风.......唉,打住,思绪又开始胡乱地飘了😂😂</h1> <h1>爸爸妈妈永远健康快乐,是大小姐最大的愿望。一起加油吧💪</h1> <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津渡承载了数千年的烟雨,见证了数千年的变迁。告别西津渡,再一次</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静倚墙壁,聆听它的繁华与寂寞。从此记忆中将会留下那街转角处热腾腾的带着桂花香的蒸气和锅盖面王家老婆婆慈善的笑容……</span></h1> <h1>西津渡古街逛完发现所有的餐厅根本没有位子,和爸妈还是回到住的喜来登酒店中餐厅用餐。本来已经好多天不吃晚饭的大小姐,又晚节不保了😢</h1> <h1>我们一直说的镇江肴肉,有朋友说肴肉原先是丹阳出名的.....裹上姜丝,蘸上一点镇江醋,确实很好吃😋</h1> <h1>4月6日,晴,28度。用一杯咖啡唤醒自己,在镇江是不是应该换成一碟香醋?😄早安😊🌹</h1> <h1></h1><h1>金山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上面牌匾写的是江天禅寺,由康熙帝题的,但是大家习惯称之为金山寺。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葺,古迹甚多。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h1> <h1>对于金山寺,大小姐还是小时候从白蛇传的传说中听说的,法海大战白蛇,最后被白蛇水漫金山......</h1> <h1>宋朝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对当年金山的写照。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字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接,相比相衔,丹辉碧映。</h1> <h1>老爸给大小姐拍出了大长腿的即视感😄</h1> <h1><h1>度一切苦厄🙏🙏🙏金山寺为禅宗之正宗,中国所有的寺庙山门都是坐南朝北,唯有镇江的金山寺朝西,朝向西方极乐世界🙏🙏🙏</h1></h1> <h1></h1><h1>我们游过金山,坐上渡船⛴️前往镇江的焦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h1> <h1>焦山风景区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被誉为“江中浮玉”。</span></h1> <h1>中国有圣人,乎?😂😂</h1> <h1>“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h1> <h1>没想到清明时节竟然晴空万里,28度接近初夏的感觉。爸爸看见书法碑刻就挪不开脚步了,我们母女俩就坐在树荫下乘凉......</h1> <h1>与一些名山大川相比,焦山并不显得高大突出,但它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使焦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书法之山。焦山碑刻,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真可谓汇千年古刻之隽美,融百家书法之精神。</h1> <h1>碑林内先珍藏着历代碑刻四百多块,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这些碑刻镶嵌在回廊亭阁之中。有书法、艺术、史料、历代墓志、石雕艺术等,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唐朝仪凤二年(677)多立的魏法师碑,被誉为“初唐妙品”,碑文完整,字体工整遒劲,为国内罕见的唐碑。</h1> <h1>定慧寺天王殿前是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琉璃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上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因是皇帝手书刻碑建亭,所以称“御碑亭”。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h1> <h1>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的旷世奇碑——“瘗鹤铭”,就出自焦山,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有人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而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它所拥有的更多的是人文个性的张扬。</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平生极爱养鹤。在他家门前有一“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两只仙鹤,不料两只仙鹤却不幸夭折在焦山。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了仙鹤埋在焦山的后山,遂在山岩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因其书法绝妙,当即被镌刻在山西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长期受江水的冲击,风雨的侵蚀,以及不断被人凿取,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由镇江知府陈鹏年派人从江中捞起无块原石,仅存下八十六个字,其中不全的有九个,但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确有稀世珍品。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推此为“大字之祖”,曹士冕则认为“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法冠冕”。《瘗鹤铭》碑之所以为古时书法家所推崇,是因为它是隶书发展成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著名石刻之一,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书法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h3> <h1>站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瘗鹤铭》前想沾沾文人雅士之风的大小姐😄</span></h1> <h1>走过一排枫树,只见前面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一株四百多年前的古枫杨挺拔秀丽,这里便是乾隆南巡时逗留的行宫,行宫为两层建筑,五十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故名观澜阁。楼上下东、南、西三面都有透明大窗,于楼上长廊观赏江景,视野开阔,近看花木扶疏,远眺江潮汹涌,白云飘逸,群山整秀,真是一幅绝妙的图画。</h1> <h1>再次坐上渡船返回岸边,此时阳光洒在长江江面上波光粼粼,看着好不惬意。</h1> <h1>接着我们又坐车前往5公里不到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江边,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在古代北固山更为游人所乐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称。</h1> <h1>北固山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h1><h3><br></h3> <h1>此刻接近夕阳西下🌇,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一束阳光投射下来,三国恩爱情仇的故事仿佛就在前方上演......</h1> <h1>爸爸姆妈一路携手同行......❤️🌹</h1> <h1>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h1> <h1>北固山北峰之巅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 ,故名“甘露寺”。寺额为张飞的亲笔。他为了纪念镇江曾作过东吴都城,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三国鼎立的史实,故将三国时刘孙联盟的史迹、孙刘联姻的传说及遗物移上山来,从此,北固山便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胜境了。至今京剧中《甘露寺》(又名《龙凤呈祥》)这一传统剧目,已深入民间。作为游客登北固山,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甘露寺的背后有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名叫“多景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岳阳楼”、武汉“黄鹤楼”齐名。也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太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span></h1> <h1></h1><h1>站在多景楼上极目远眺,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顿时感觉诗兴盎然、豪情万丈,千言万语只能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br>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r><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r></span>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br>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r>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r>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r>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br>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h1> <h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人生感悟,用了<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人生哲理。</span></h1> <h1></h1><h1>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宜雨宜晴山光水色何多景,如诗如画儿女英雄共此楼”。因了北固楼、甘露寺、多景楼,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中,北固山最得吾心,最合吾意。❤️🌹</h1> <h1>4.7.周日。一觉睡到自然醒,据说今天外面29度,完全是初夏的感觉。看完了镇江的三山一渡,今天该干嘛呢?😔早安😊🌹</h1> <h1>大小姐灵机一动,想起母亲为苏州人父亲是杭州人的沈括最后一段光阴是在镇江度过的,于是地图上找到了“梦溪园”这个地方。哈哈哈,出租车司机一脸蒙蔽的看着大小姐。于是我作为一个苏州人给这个镇江人科普了一下《梦溪笔谈》😄✌️</h1> <h1>梦溪园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园,其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景况和布局在沈括的《自志》可大致窥见。</h1> <h1>一代司天监,千秋说梦溪。学坛巨擘<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沈括(1030-1094),自幼好学,钻研学术,嘉祐进士,宋神宗时积极推进支持王安石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博学善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用功极勤。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颇有贡献,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他晚年在梦溪园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历史的权威李约瑟博士把沈括称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独的人物",并且赞《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该书现有英、法、德、意、美、日等国家的译本。</span></h1> <h1>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因欲谋居。后来他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h1> <h1>现在的“梦溪园”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有镇江籍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题写的石匾"梦溪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h1> <h1>小小的梦溪园在阳光下显得有些落寞孤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有多少人能放慢脚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幸好,有满树盛开的樱花陪伴🌸</h1> <h1>大小姐作为一枚曾经的伪文艺女青年,读过赛珍珠的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这部当年的禁书。<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从出生后四个月到18岁一直都跟着作为传教士的父亲生活在镇江。于是我们又找到了游客们一般不会来的赛珍珠纪念馆。</span></h1> <h1>赛珍珠纪念馆里的访客记录,今天一共才七位访客,大小姐认真地签名落款。</h1> <h1>赛珍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写中国农村生活题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赛珍珠出生仅4个月便被带到中国,在中国生活近40年,故称中文为“第一语言”,称镇江为“中国故乡”。赛珍珠对中国充满深情,与中国作家往来密切,而她与林语堂、徐志摩等文人的友谊是其中精彩的一章。</span></h1> <h1>1938年赛珍珠凭借其《大地》这部长篇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h1> <h1>当年赛珍珠的书房。</h1> <h1>赛珍珠的全家福。站在后面的中国妇女是伴随着赛珍珠幼年、少女时代的保姆王妈,经常讲七仙女、白蛇传等中国神话故事给赛珍珠听,对其影响深远。</h1> <h1>大地,The Good Earth。打开的一本书,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认识中国当时农村风貌的一扇窗。因为赛珍珠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但是赛珍珠在中国却没有得到礼遇。赛珍珠的小说过于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自私、贪婪、狭隘与愚昧。而一个外国作家描写中国的阴暗面,在中国文艺界看来这是对中国的侮辱。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大地”一直被列为禁书。站在阳光下看着这部打开的《大地》,大小姐感慨不已,只能说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啊。</h1> <h1>三天时间很短,对镇江的观感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坐上回苏州的高铁🚅,和曾经的润州、京口如今的镇江道一声再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