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此次新疆伊犁巩乃斯冬季摄影过程中,刚好遇见到阿乌利亚乡举办马背上的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有姑娘追、叼羊、猎鹰、赛马,歌舞以及传统民食特色美味等,第一名奖励骆驼一匹,可谓奖品丰厚。</h3><h3> 得到此消息,大家立即决定改变行程,前往拍摄民俗活动,尽管我对人文摄影完全不感兴趣,也只能跟随大家一起前往。</h3><h3> 去的路上,人山人海,骑马的,开车的各显神通,摩肩擦踵奔上会场,热闹非凡。</h3><h3> 正对比赛现场的观众席前排,坐着一排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老太太,他们是乡里各族族长的夫人。</h3><h3> 赛事在大雪纷飞的天气下进行,从中午12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h3><h3> 散场后,车流、马🐴 流、人流交汇在一起,拥挤在一条狭窄的崎岖不平的小路上,交警管制指挥下,历经两个半小时,才开出停车场。</h3> <h3> </h3><h3><b>姑娘追</b></h3><h3> 姑娘追“游戏”是双程。</h3><h3> 去程小伙子向姑娘开玩笑,而姑娘不能生气。这样的玩笑包括小伙子大胆向姑娘示爱,甚至求吻。</h3><h3> 回程则是姑娘唱主角。小伙子的坐骑撒开四蹄,没命地奔跑。姑娘策马追赶,紧随其后,一旦追上,马鞭便生生抽在小伙子头上、肩上、身上。</h3><h3> 当然,轻轻地打还是使劲地抽,全凭姑娘的心意。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那皮鞭落处自然轻描淡写;如果小伙子和姑娘之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那小伙子可就惨了,姑娘的皮鞭势必替姑娘报去程时小伙子的冒犯之仇。无论如何,哈萨克姑娘端坐马上,裙袂飞扬,英姿飒爽的场景实在是一幅绝美的图画。</h3> <h3><b> 叼羊</b></h3><h3> 叼羊比赛对抗性强,争夺激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活动,深受游牧族的喜欢。一般来说,参加叼羊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可以几十人,多则上百人。</h3><h3> 比赛一般分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分组刁,被刁的羊要预先割掉头,出去四只蹄子,羊脖子要用绳子扎紧,放在场地中间。参赛者10人左右为一组。主持者一声令下,两队骑手急驰而去,马快且马上功夫好者把羊抄起、提着夹在蹬带下或驮着,不择路地奔跑,其他人则催骑追赶抢夺。经过反复的互相争夺,当某队最后把羊放到指定地点时,就算获胜。第二种方式是两人单刁,由两个代表不同单位的单骑者将羊抄起开始叼羊夺,或者由另一个人拿起羊,让两个单骑去抓,发出号令后开始叼羊夺。经过两人奋力在马上拉扯争抢,谁最后夺到羊,谁就为胜。第三种方式是群刁,骑手不分队,多人策马争夺,以最后夺得羊并放到指定地点者为胜。<br></h3> <h3><b> 猎鹰</b></h3><h3> 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每当冬季出猎,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草上,每次行猎,必会有所收获。而所得之物,不论是黄羊、狐狸,还是野鸡、野兔,都要归功于灵巧勇猛的猎鹰。</h3><h3> 由于过于痴迷于看姑娘追以及赛马比赛,错过猎鹰的欣赏,只是尝尝拍了几张照片作为此行的活动记录。</h3> <h3><b> 赛马</b></h3><h3> 赛马是哈萨克族群众一项传统体育活动。</h3><h3>尤其是游牧的群众,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马,所以他们很懂马,并把马视为人生财富。有这样一句谚语:“英雄靠骏马,雄鹰凭翅膀”,赛马就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歌与骏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所以哈萨克族也被誉为“马背民族”。正因为哈萨克族爱马、嗜马,所以也培育出了被汉武帝誉为“天马”的“伊犁马”。</h3><h3> 参赛骑手大多数是十几岁的男孩。赛马参加者少则数十骑,多则几百骑。比赛场地多在宽阔的草原和牧场,设直线跑道或者环形跑道。赛程的长短可自由规定,短的有数公里赛跑,长的有数十公里赛跑。</h3><h3>(文字全部来自网络)</h3><h3><br></h3><h3>由于在赛场遇到大雪,长焦拍摄后画面变得非常模糊,选几张照片作为活动记录<br></h3> <h3> 在那拉提草原再次遇上哈萨克族第一村的牧民举办赛马、叼羊比赛,赛马第一名奖金400元,叼羊则是获胜者可以将羊拿走。<br></h3><h3> 叼羊比赛异常激烈,据村长介绍从比赛场地一直可以追逐抢夺到自己的家里。</h3><h3> 这次拍摄蓝天白云,只是没有很好地使用追踪摄影,动感太差。</h3> <h3><b>赛马</b></h3> <h3><b>叼羊</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