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结束了菲尼克斯的2008燃料电池学术年会,我一个人飞往洛杉矶,那天清晨就启程了。</p> <p> 一,洛杉矶,独闯好莱坞</p> <h3></h3><h3>【故事1,赶飞机的插曲】<br></h3><h3>会议给安排的Hyllt(凯悦)大酒店120美金/晚(不含早)。那时候还不懂闪住闪退,会议结束了,我在离开的前一晚,就去前台约第二天凌晨办手续退房,因为我需要赶早班飞机,怕耽误时间。前台服务员说不用退房直接离开即可,看到我不确认的表情,前台特地找来一位华裔台湾服务生用中文跟我再说一遍。</h3><h3>一早摸黑离开酒店,打出租车时遇到与会的二个日本人也去机场,便打个招呼,见只来了一辆出租车,我们干脆同打一部车一同前往。出租司机听出我们是临时组合,就一再问飞去哪里?然后就把我放在机场第一航站楼继续让他们去下一个航站楼,...;我办理登机学着自动操作,也可以找服务员询问求助,那天后来还搭乘了机场的shutle bus,去另一个航站楼找到登机口,幸亏时间还来得及。</h3><h3>奇怪的是,当我来到登机口时,看到刚才同乘的那二个日本人正坐在那里!再次相遇彼此才搞明白,原来我们居然是同一个航班,感觉都是语言不通出了问题,日本口音浓重的英语实在是难懂,我们之间的交流比与当地人还要费劲!趁时间空闲,为了感谢他们付的车费,我‘’翻箱倒柜‘’找出北京奥运会的小礼物送给他们俩。</h3> <h3>上午十点多到达洛杉矶,提前预约的旅行社接机送我到酒店,司机是个当地华人,当我谢绝了包他车在此城玩一天的提议后,就约定了明早七点来酒店接我。</h3><h3>我在酒店旁一家快餐店点了一份套餐,点餐时看串了价目表,原本点的一个汉堡,上来却是一份巨大盘子套餐,我直呼No,No,...也无济于事了。然后边吃边考虑自己如何安排自由的这一天。</h3><h3>套餐没吃完,剩下的先送回房间。</h3> <h3>【故事2. 公交车上结识的小伙伴儿】</h3><h3>如何前往好莱坞?我入住后立刻去酒店前台问服务员,这个美国女孩她很友好的给我设计了公交方案——</h3><h3>穿过酒店附近的那座城市立交桥,斜对面有个不显眼的公交站牌,16路公交巴士坐到Downtoun(市中心),再换成地铁rad line,全程需要买票二个1.25美元,往返5美元,对我来说,刚才谢绝了包车200美元,真实太有成就感啦!</h3><h3>上了汽车,座位很空,我就选择了一个胖胖的美国小伙子后边入座。</h3><h3>他出于好奇便回头看我几眼,我出于本能就向他问好,然后我们就开始费劲地用美式英语聊天,最初他问我年龄职业,我的回答令他做出吃惊的表情,然后说我比他妈妈年轻多了!我说去好莱坞,到downtown时请他提醒我一声,他高兴的说他也去当堂,他正要去好莱坞演出,我们可以一路同行!接下来,在漫长的途中我们就比手划脚的闲聊天,至少我不再为路程担忧了。</h3><h3><br></h3><h3>到了downtown,我才感悟出自己的酒店在洛杉矶远郊,市中心终于有了繁华的感觉,终于看到高楼林立啦!我们很快到了一个不显眼的地铁口。临进入地铁口前,小伙子很强调地让我注意记下周边特征,嘱咐我一会儿返程时还是在这里换乘16路汽车!!因为他今晚是去参加鬼节之夜的摇滚乐队演出,然后住在好莱坞,不会再陪我返回了。</h3><h3><br></h3><h3>指导我自动售票机的使用,买好地铁票进入地铁,他又仔细告诉我,地铁不是专用轨道,红线蓝线黄线都在此站停靠公用一条轨道,我一定要看清车头的标志,确认是红线来了再上。当然我竟然没有语言障碍都听懂啦,记住啦!</h3><h3><br></h3><h3>说了一通之后,铁轨上还是静悄悄的,他索性打开箱子,取出电吉塔和电源箱,为我即兴表演起来。</h3> <h3>红线来了</h3> <h3>当天是万圣节,看看人们的样子,这个鬼一直看我</h3> <h3>我也不示弱,很放松</h3> <h3>出了好莱坞地铁口,万圣节热闹的化妆气氛</h3> <h3>很多人在搞行为艺术,快闪!</h3> <h3>正与胖胖的美国小伙儿分手,一个大头娃娃跳过来求合影,当然事后还要付钱。</h3><h3><br></h3> <h3>小伙伴付硬币后,我们就作别了。</h3> <h3>星光大道</h3> <h3>逛街,看热闹</h3> <h3>在随便一家时尚店里给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件文化衫和一个金属纸币夹,还看到那么多当时的时尚光盘。</h3> <h3>地铁口自动售票机我也是头一会用...</h3> <h3>【故事3. 还是迷路了!】</h3><h3>逛了一圈好莱坞街景,也没敢造次参观什么电影工厂(何况我一个人时对这类事情就更不大感兴趣)。</h3><h3>逛够了,这就决定考验自己反向单独复制回去的路程,小伙子的嘱咐还记忆犹新、信心满满,下了地铁自助买地铁票,专注等待红线车次到来,没有上错车!不过这回可不像来时车那么空,是人挨人站着,广播报站也听不清楚,...。我发觉自己真是又瘦又小因为美国人都是大胖子!为了不下错车我开始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们,应该都是上班族。我相中一个脸比较尖瘦好看(但身材也很胖)的中年女性,主动对她笑(注意: 女人主动跟你笑绝对是有事相求!),然后等她回应我就跟她说,我想去Downtown,车站播报听不清请她到站时提醒我,这样就搞定了。</h3> <h3>出了地铁口,没错周边就是刚才来时记住的特征!接着继续去找16路公交站,但奇怪的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下班时分匆匆行人越来越多,拦路问了几位都摇头不知道16路车站位置,我明白了,要么美国人大多都是开车上下班的对公交站不熟?</h3><h3>眼看天色渐暗,回去的车已是没有希望找到了。这时,看到一位西装革履、身材魁梧高大的先生,从大楼黑乎乎的、貌似地下车库出口走出来,不死心的我便大胆地迎了上去,‘会不会是黑帮弟兄啊’的想法袭入脑海时已经来不及后退了,他也正迎面走来。</h3><h3>我用英语跟他讲了自己的遭遇,也许只是想让他帮我分析一下(科研精神使然)就打车回去了,他耐心听我说完,迟疑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一段至关重要的话: ‘My be..., ...,...?’完全没有语言障碍我就都听懂了,心中立刻升起了希望之星!</h3> <h3>那几句话大意就是——这个区域恐怕是单行线,返程的车站应该不在同一条街道上,而有可能在这个街区的另一边,也许你去那边那条街找一找看,我并不确定会不会能找到?...。</h3><h3><br></h3><h3>这下就轻松找到了!</h3> <h3>【故事4,16路汽车上】</h3><h3>我在公交车上继续体会美国百姓们的生活。那天是万圣节,除了下班的人们,很多化妆成盛装和戴面具的青年男女,估计是去参加活动。我上车后就去跟司机说要去的站名(来时酒店服务员告诉我的),请他到站时提醒我一下。</h3><h3><br></h3><h3>记得中途有一个醉汉上了车,躺倒在一排三人座位上,还骂骂咧咧嘟囔着,别人上车都躲避他,隔了二站,司机停下车起身来到他面前,用非常坚定高声的语气让他起来,让他下去,用了‘’Get down!‘’,并把他拖下车去。</h3><h3><br></h3><h3>我在长长的途中,体会美国大农村的空旷,洛杉矶郊区居然啥也没有,更别说高大建筑了!</h3> <h3>记住桥下这个酒吧,前面到酒店了,天色漆黑。</h3> <p> 二,西部,西部</p> <h3>集合</h3> <h3>【故事5. 时差终于倒过来,我却迟到了!】</h3><h3>说实在话,自打落脚在美国土地上,就没有睡过什么像样的觉,每天夜里闭着眼睛总感觉没睡着!会议上再怎么忙碌新鲜也都是黑白颠倒度过的,大脑始终在时差中顽强战斗。</h3><h3>这晚,吃了中午剩回来的餐食,回想着白天成功独闯好莱坞的历险记,感觉挺自豪的!用手机写了长长的短信发给国内老公(那时候没有网络、也舍不得打漫游电话),然后就不知不觉睡着了...,夜里收到国内回复醒了一次,就接着睡去,香甜的这一大觉也许连梦都没做吧。</h3><h3>清晨被一阵电话铃叫醒,是前台女服务员打开的,英语问我姓名、来自哪里等,提醒我楼下有一辆旅行社的汽车在等我...</h3><h3>啊呦诶!我居然把昨天接机时约定的集合时间忘的一干二净?!回答她: 让他们一定要等我,几分钟保证下楼...。然后就飞快的收拾东西扔进箱子,冲下楼梯。</h3><h3>旅行社司机在大厅等我,说他们等了我很久,才来前台问并想办法找我,几乎就要放弃我了!</h3><h3>二十分钟,还是更多时间?全车人都看我这个耽误大家时间的人,终于上车来了。</h3><h3><br></h3><h3>这是一个叫lulutrip的华人国际旅行社,采集各路神仙后,开往集合地点,重新分配对号入座(认领导游后归队上车),这是我对国外旅游社的第一次体验,满分!</h3> <h3>【奥特莱斯,购物忙】</h3><h3>先经过这里,给大家吃饭买东西时间,我可是把吃饭时间都省了,抓紧买东西!</h3><h3>当年,给大学三年级的儿子买了个 apple touch,给老公买了导游脚上穿的时尚休闲皮鞋,还有许多文化衫,都是用美元算便宜的好东西!想不起给自己买啥了,一个人逛名店时间真不够用。</h3> <h3>特地来参观一座桥</h3> <h3>这是从英国搬移过来的伦敦桥!</h3><h3>伦敦大桥位于伦敦泰晤士河上。伦敦大桥始建于公元43年,当时是一座木结构桥。有一年伦敦发大水,桥被冲垮了;修好不久,北欧海盗入侵,大桥在他们的烧杀抢掠中被毁掉了。1176年伦敦人终于下决心造一座石桥。于是他们用了30年的时间,造成了这座拥有20个拱桥的伦敦大桥。</h3><h3>到了1968年,这座几百岁的老桥终于奄奄一息了,眼看就要坍塌到泰晤士河里。是年英国伦敦市政府决定拍卖这座年久失修的大桥。 消息穿过大洋,传到一位叫罗伯特·麦卡罗克的美国工业家耳朵里。此人刚刚在科罗拉多河畔哈瓦苏湖地区,建立了一个马达试验基地和一个居民区。生意人的敏感告诉他,把这座桥买下来,搬到哈瓦苏湖市,一定会大大提高小城的知名度。于是1968年4月17日,麦卡罗克和他的朋友伍德一举中标,将伦敦大桥买了下来。这桩买卖在当时是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这座桥被搬到了亚利桑那州一个叫哈瓦苏湖的小城。</h3><h3>虽然大桥的运输和重建费用为770万美元,比买桥的价格高3倍还多,但人们认为这钱花得值,一座大桥使得一个无名小镇受到举世瞩目。如今,每年到哈瓦苏湖市参观的人不下150万,当然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英国人。</h3> <h3>与搬迁的设计师合个影。(请人拍照通常就会是这个局面!)</h3> <p> 三,路上遇见的人们</p><p><br></p><p>出行前在国内的网站上报了个当地华人旅行社,以打发中途转机的时间,当然吃住行完全自费。随缘遇到了旅行的人们,谈几个印象深的人。</p><p>有二位结伴而行的华裔旅居加拿大女商人,居然不会讲半句英语,我们在游玩时她们经常让我替她们跟美国人说这说那,令我好生诧异。</p><p>同行的还有香港某机构的一行三五人,时而神秘时而话多,由于我的迟到也许令他们多打量了我几眼,反而过多的愿意帮助我,比如在景点会主动帮我拍照,还问我这个那个的。</p><p>还有我的同座女孩,她也是一个人(我也是),由于房间是提前预订付费没有同她组合,路上她有时爱给我吃零食,我就称她巧克力/开心果女孩!</p><p>华裔导游更值得一提,首先领教了他每天轮座的规则,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再有他途中始终坚持用双语讲解,每说什么都一遍英文,一遍中文,对我来讲很是享受,其实车上几乎都是华人华裔,只有二个印度大学生,也许是因为他俩我有幸一边玩一边学习美语练听力。听他讲了很多知识和见闻,当时的热点话题是奥巴马竞选,还没出结果,每天他都在关心议论,我也才了解到一些美国大选的趣闻时事等等。还有,我们跨州旅行途中,每到一个州,他都会给我们讲该州的文化特点和法律政策有什么区别,酒店条件有什么特殊性。他还讲讲诸如牛排之类的消费知识,记得他说,他在美国吃过最贵的牛排是200多美元一份...。</p><p><br></p><p>选了几张与这些人们有关的照片。</p> <h3>一路向西,窗外是荒原,偶尔有人家,还看到私人飞机,甚至农用直升机。</h3> <h3>休息时,与公路上最多见的大货车邂逅合个影。</h3> <h3>原计划绕道盐湖城,可惜恰逢大坝关闭,参观行程取消了。</h3><h3><br></h3> <h3>沿途的酒店,条件基本一致。最好的还是会议上提供的,带熨衣板...,但是,美国星级越高的酒店,反而不含早餐,导游说了我才知道。我回忆不起来当年是怎么吃的早餐了?</h3> <h3>记得有一晚刚进入内华达州住宿在州边的一个小城,虽然还没到赌城,但已经是赌场遍布了。</h3> <h3>我不沾赌,但进出酒店必经赌场。</h3> <p> 四,西部大峡谷</p><p><br></p><p>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亚利桑那州北边,在1979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名单。大峡谷在凯巴布高原,面积为2724.7平方千米。</p><p>大峡谷国家公园,又称“科罗拉多大峡谷”。它大体呈东西走向,全长350千米,平均谷深1600米。峡谷顶宽6~30千米,峡谷往下收缩成V字形。两岸北高南低,最大谷深1500多米。谷底宽度不足1000米,最窄处仅120米,科罗拉多河从谷底流过。</p> <p> 五,赌城——拉斯维加斯</p><p><br></p><p>拉斯维加斯(Las Vegas) 是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座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城市。</p><p>拉斯维加斯建市于1905年5月15日,因位于内华达州的沙漠边缘、边境,所以拉斯维加斯全年高温。</p><p>拉斯维加斯位居世界四大赌城之一,是一座以赌博业为中心的旅游、购物、度假的世界知名度假城市,拥有“世界娱乐之都”和“结婚之都”的美称。</p><p><br></p><p>此生没赌过,一流的赌城我却几乎都去过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拉斯维加斯,澳门,第四个是谁?</p><p><br></p><p>离开时发现香港的那一行人在此离队了,可想而知。</p> <p>大车司机休息,报名另花20美元参加了小车,夜游拉斯维加斯。</p><p>夜晚的赌城灯火辉煌,进各种酒店去看天蓬画下面的不夜城。</p> <h3>因为用卡片相机请别人拍照,都虚了真可惜!</h3> <h3>还有花车表演,在赌场的上空游走喧闹。</h3> <h3>动感,故事情节挺复杂的</h3> <p>白天,再游拉斯维加斯城,远没有夜晚热闹。由于一个人不会认路,照片发现没走出自己的安全半径(😅😂😇)</p> <p>想到即将告别,与司机大哥合个影吧!</p> <p> 六,从西方回来反而不能适应的奢华</p><p><br></p><p>回到洛杉矶集合地,天已是擦黑,进洛杉矶的高速遇到堵车了。</p><p>解散后,旅行团负责派车直接送我去洛杉矶机场,晚上十点多的飞机回国。</p><p>洛杉矶机场当时小的可怜,破旧的座椅等待起飞,还到处买骆驼牌产品,比如皮鞋(这个品牌当时国内盛行、美国真的没有),机场买了骆驼牌香烟(这个有)。</p><p><br></p><p><br></p><p>到了首都北京,一下子进入首都国际T3豪华机场,很不适应,无论从空间还是装饰上都感觉奢华的有点过头!</p> <h3>后记——</h3><h3>回忆11年前的经历,记录下当时的心情,也许今天我们进步的太快见识的太多,已经不能想象当时中美的差距,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我的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