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好",才能“都挺好”

难得胡涂

<h3>文字:难得胡涂</h3><h3>图片:网络</h3><h3>音乐:三套車</h3> <h3><br></h3><h3>前不久,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引发全民追剧,其如万花筒般折射的家庭关系百态、家庭成员矛盾在舆论场激起无数涟漪。现虽以落下帷幕,但其所産生的社会效应,值得我们深思。</h3><h3><br></h3><h3>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h3><h3>夫妻不和、儿女争产、兄妹打架…就算家里闹翻天,也绝对不能到外面说半个字。</h3><h3>这似乎是中国家庭心照不宣的“潜规则”...</h3><h3><br></h3><h3>没想到,"正午阳光”还真有人把这些“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把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亊儿,拍了出来...,为了直击社会痛点。</h3><h3><br></h3><h3>许多人边看边刷评论:仿佛就是我和我身边人的故事…:家丑不可外杨的剧中的苏家一家人,直至“大结局”之前,让许多观众感觉“都挺不好”。因为这家人的日常家风、画风实在让人看得糟心: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其作为父母毫无家教可言的做派,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h3><h3><br></h3><h3>按剧情的按排,大儿子苏明哲自大、爱面子却缺少担当。二儿子苏明成仿佛始终没有“断奶”、总是想尽办法“啃老”。小女儿苏明玉因从小受苏母赵美兰"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的影响,被轻视,不待見,心中伤口难以愈合、自立后决心与原生家庭决裂……</h3><h3><br></h3><h3>而"都挺好"的所谓"家和万亊兴"的大团圆结局,被网友们称为"烂尾"结局,心中似有不甘。</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其实从深层次来认识,它反映了七十年代家庭和中国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的强烈冲击和碰撞。</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苏家每个子女在为人处世上都或多或少呈现出某种“病态”,而这些“病”的形成,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养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在剧中,苏母偏心眼和苏父太懦弱又心理失衡的不作为,对儿子们太溺爱、对女儿又太冷漠。为人父母者,这样“言传身教”,当然培育不出健康的家风,自然也不可能带来家人的和睦、家的温暖。</font></h3><h3><br></h3><h3>这部电視剧能如此爆款,能让覌众如此如痴如醉的随着剧情的起伏跌宕而喜怒无常、爱恨交加,不失为一部值得覌看和奋起直追的现代热剧。</h3><h3>编剧、导演的巧妙构思,"老戏骨“演员的入木三分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揮,使这部剧在艺术性上堪称完美。<br></h3><h3><br></h3><h3>但唯一美中不足的虽然直击了由于社会家庭矛盾而产生的"一地鸡毛",但未击中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h3><h3>在剧中唯一提及的一句关鍵词仅是在朱丽父亲在苏明成歇斯底里大发作后,摔门而出在楼下说的一句话:"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儿子"。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br></h3> <h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对家教家风极其重视,诸如“养不教,父之过";"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等等古语典故,强调的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与不易。《说文解字》中,“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字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h3><h3><br></h3><h3>家庭教育涉及的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好的家教,能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也就是个人的“身修”;能教导家庭成员和睦相处、齐心协力,也就是家庭的“家齐”,进而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格局、大境界。</h3><h3><br></h3><h3>因此,古代不仅涌现出如“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妇孺皆知的众多家教故事。而且流传下《孔子家语》《曾子家训》《颜氏家训》等大量家书、家训。在口口相传里,在白纸黑字中,先人与后代“对话”,谆谆教诲与齐家经验智慧,呕心沥血叮嘱子孙传承好家风。正是在这代代相传的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中,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家国文化和家国情怀。</h3> <h3>父母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对子女一视同仁;使兄弟姐妹之间互爱互敬、有情有义;立德树人,严父慈母,母慈子孝。这就需要为父母者,言传身教,严扵律已,才能养出有教养的孩子。</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教养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財富。</font></h3><h3><br></h3><h3>长辈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好的家教家风,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充满爱意的、温暖智慧的,绝不是貌合神离的、分崩离析的、彼此敌对的,甚至让家庭成员带着永久的伤痕烙印。</h3><h3><br></h3><h3>好的家教文化,能给家人奋斗向上的力量、能给漂泊的游子以温暖的力量,而不会像《都挺好》里所展示的“两种极端”——因重男轻女,逼得女儿离家出走、漂泊十余年也不愿回家;因过于溺爱,让深陷“温室”的儿子们经不起风吹雨打。</h3><h3><br></h3><h3>一个家庭的家风,对内影响着个人的品格,对外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风气,必然体现于每一个家庭之教、家教之风、家风之修中。千千万万家庭的家风,支撑的是民风社风和国风。从这个角度来看,《都挺好》中的家庭关系及其背后的家教家风,也可以成为千万家、全社会的一面镜子。</h3><h3><br></h3><h1><font color="#ed2308">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真的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切都挺好!</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