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竹韵伴君行

祁燕

<h1><font color="#ff8a00">  纪念母亲任惠君诞辰100周年</font></h1><h3><font color="#ff8a00"> 1919 ---- 2019</font></h3><h3></h3> <h3><b><font color="#010101"> 母亲任惠君像</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母亲喜爱花草。到了晚年,她在阳台上种满了植物,种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梅花。每天浇完花,便会惬意地在花草旁铺开宣纸,拿着毛笔写字画画。她爱画竹子,也爱画梅花。这是一生辛劳的母亲最安逸的时光。在这简单质朴的享受中,母亲总是神色怡然,又专注又祥和,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愉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style="">  母亲与世长辞后,每当我们看见梅和竹,便会思念母亲;而追忆母亲的举止言谈,又会联想到梅和竹。</font>古联“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谦逊和梅花的不屈。以物喻人,中华民族关于梅、竹的精神内涵,是那么透彻地诠释了母亲的人生和品格!</h3> <h3><b><font color="#010101">  梅花香自苦寒来。母亲的人生历程,犹如芳馨的梅花,经历了风霜雨雪。在汗与泪、血与火的洗礼中,母亲从苦难的童工成为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贡献了赤胆忠心。</font></b></h3> <h3><b>  1919年11月17日,母亲出生于宁波一个海员工人家庭。由于外公常年出海,家庭生活无着落,母亲自小就到上海做童工。那时只有八岁,人还没有机器高,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稍有瞌睡,工头就揪着头发恶狠狠地往机器上碰!每月拿的工钱,填不饱肚子,还要把钱省给家里的老母和弟妹。抗战爆发后,日本鬼子打进中国,疯狂轰炸,母亲一家从宁波逃难到上海。当时上海大世界成了临时避难所,母亲一家在此避难。上海战乱,外公外婆都无辜死于日本鬼子轰炸中。带着家仇国恨,母亲于1940年12月带着不满17岁的弟弟,毅然参加了新四军。</b></h3><h3><br></h3> <h5>  母亲青年时代</h5> <h3><b>  参军后,母亲追求革命真理,舍生忘死地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中。1941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苏西、太隔等地积极开展群众抗日活动。一边奋力工作,一边苦学文化,从一字不识的农村姑娘迅速成长为党的群众工作领头人。1943年8月在江苏省武进县洛阳区任区委书记。</b></h3> <h5>  母亲纺纱照</h5><h3></h3> <h3><b>  1941年秋末冬初,党组织在太滆地区成立地下秘密情报站。母亲与另一位共产党员章朴民同志假扮夫妻,并和弟弟任金才一道,协作完成交通站的各项任务。地点设在日本鬼子控制的常州城里,以"同昌字号"商铺为掩护,实际为根据地收集和传递情报,宣传抗日,做统战工作,护送党的高级干部到根据地,以及转运根据地所需物资等。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工作,等于战斗在敌人心脏。母亲不顾个人安危,常常深入到底层发动群众支持革命。</b></h3> <h3><b>  一次,时任区委书记的母亲正在开会,这时敌人突然袭来,她连忙用毛巾包着头,手抱老百姓的孩子,装扮成农妇样子。由于叛徒顾跃亭当场把母亲指认了出来,母亲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不间断地严酷审讯,坚强的母亲一字不说,敌人没有得到任何情报。母亲还机智地把身上仅有的几个铜板包在饭团里,作为党费让送饭人带出交给组织。母亲关押在狱的几个月中,党组织也在想方设法展开营救,时任武南县县长的陈诚(即我们父亲陈志诚的当时用名)积极参与了营救策划工作,动员</b><b>我党统战对象、当地有影响力的进步大绅士苗先生、宋师母等人将母亲保释出狱,之后雇了辆黄包车把母亲装扮成农妇,送出了被敌人控制的常州城,重新回到了新四军的怀抱。</b></h3> <h3><b> 母亲与父亲陈志诚在新四军队伍中,相识相恋,并肩战斗,志同道合,1946年结为终身伴侣。</b></h3> <h3><b>  1947年蒋介石发动内战,母亲所在的三野部队开始南征北战。正逢年底,天寒地冻,每天行军二百多里。在北上时,母亲产下了一个女孩,由于行军不便,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忍痛把她送给了山东的一位老乡家。解放后,母亲多方打探但杳无音讯。儿子东来是在南下路上出生的。东来,即从山东来。母亲产下儿子仅三天,便背着孩子走在行军路上,直到满月才和父亲会合。东来睡在父亲马背上的箩筐里跟着父母一路南行。母亲缺少奶水,便用小米汤喂孩子;天寒地冻,只能砸冰取水洗尿布!</b></h3> <h5>母亲和在箩筐里的儿子东来合影</h5><h3></h3> <h5>父母亲着戎装和儿子东来</h5><h3></h3> <h3><b> 母亲和父亲一起,在战火硝烟中历尽艰险。随三野部队九支队南征北战,从江苏北上至山东,又从山东一路南下打到江西。</b></h3><h3><b><br></b></h3><h3><b><br></b></h3> <h3><b>  </b></h3> <h3><b> 竹子 ,不畏严寒酷暑。四季更替,容颜不变。刚强不屈,淡雅静美,虚心正直,高风亮节,正如母亲的人格与气质。</b></h3> <h3><b>  1949年,母亲南下到江西省工作,曾任上饶市妇联主任,南昌地委妇委组织部长,南昌专区妇联主任,1955年任南昌市妇联党组书记、主任,1978年在全国妇联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直到1983年离休,三十五年来兢兢业业致力于党的妇女工作。</b><br></h3> <h5>母亲到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代表大会留影</h5><h3></h3> <h5>母亲(右3)在参加全国妇代会时与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左1)、广西省妇联主任危秀英(前排中),江西省妇联主任朱旦华(右1)合影</h5><h3></h3> <h3><b>  母亲是一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革命女性。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任大姐"。在长期的妇女工作中,她严谨,认真,有火一般的热情。无论大事小事,她都非常负责,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会放弃。</b><b>别人的困难,她总是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b>。</h3> <h5>母亲工作照</h5><h3></h3> <h5>母亲文革后恢复工作期间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熊学群(中)、时任市妇联副主任王毓秀(右)合影<br></h5> <h3><b>  母亲为人正直谦和,和同事们关系十分融洽。她关心群众,爱护干部,工作勤奋,清正廉洁,在全市广大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h3> <h5>母亲和同事们的合影</h5><h3></h3> <h5>母亲和老红军危秀英(中)、江西省工会副主任胡瑞英(左)合影。</h5> <h5>当年在武进抗战的新四军老站友(中)到家中看望父母亲</h5> <h3><b>  母亲工作繁忙,对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难以过细关照,但对成长方向的要求却十分明确和严格。从小教育孩子们要爱党爱国,努力学习,生活上要艰苦朴素,长大接好革命班。就连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玩 ,母亲也总是语重心长地给大家上政治课,以至于同学们在背后都称母亲为“马列主义老太太”。</b></h3> <h5>1955年在母亲和家人摄于省政府大院中省农业厅办公楼前</h5><h3></h3> <h5>1956年摄于市八一公园 </h5> <h5>孩子们在逐渐长大</h5> <h5>母亲把儿子们先后送到部队当解放军。回家探亲的儿子们和母亲合影,后排右起:陈东来、陈建军、陈坚。前右为女儿陈红。</h5> <h5>上世纪70年代全家福</h5> <h5>父母亲和陈红、陈坚,摄于1972年5月。</h5> <h3><b>  母亲对人十分诚恳友善,很多同事和战友都喜欢和她交往。她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得知亲戚朋友和身边人有困难,总会伸出援手相帮,送钱送物。</b></h3> <h5>母亲和江西省妇联副主任胡瑞英(中)及娇娥阿姨参加全国妇代会时摄于北京故宫九龙壁前。<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3><br></h3> <h5>母亲和朋友们在一起</h5> <h5>解放初期母亲和她的弟弟妹妹及孩子们在一起</h5><h3></h3> <h5>去北京开会,路过常州,与大舅舅一家合影。</h5> <h5>和妹妹任锦仙的合影。</h5> <h5>在上海复查时四兄妹和亲戚的合影。</h5> <h3><b>  母亲酷爱学习,业余时间喜欢看书读报。她有剪报的爱好,把认为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剪辑下来装订成册收藏。离休后上老年大学学书画,一有时间,就习书练画。</b></h3> <h3><b>  生活中,母亲饮食起居十分简朴。穿的虽是几件普通布料衣服,给人印象却总是素雅整洁,神采奕奕,气质纯正,一身清华。</b><b></b></h3><h3><b> </b></h3> <h3><b>  1967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母亲备受折磨。尽管身体和精神受到迫害,但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激励自己。相信党总有一天会还她以清白。直到1971年才从"牛棚"放回家,迎来了"解放"的春天。</b></h3> <h3><b>  工作中称她为拼命三郎不为过。1983年春,她已经发现自己严重便血,硬是坚持把已定的在八一礼堂召开全市三八妇女节庆祝大会开完才去住院检查,结果那一次检查出来的竟是结肠癌。</b></h3> <h3><b>  母亲一生两次患癌症,1983年患结肠癌,1995年患肺癌。人人谈癌色变,大病给人带来的身心折磨和压力可想而知。我们为母亲的病情揪心烦恼,但是她总是乐观对待,说比那些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要好得多,他们没有享受到祖国解放的幸福,和他们比就知足了。</b><br></h3> <h3><b>  患肺癌时,母亲已是近八十岁高龄,没有做手术,选择了上海一家医院的中药治疗,这中药一吃就是八年。每年到上海看病,以她在解放初期即为十三级高级干部(享受副地级)待遇,出行本可坐飞机、火车软卧,住宾馆,但母亲为单位节约费用,带着病体只坐硬卧,到上海后常住在亲戚家里,或只住在上海里弄20元一天的民宿里。</b></h3> <h3><b>  母亲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在工作中,和病魔搏斗也是如此,心怀乐观,坚持治疗,创造了战胜二种癌症20年的奇迹。</b></h3> <h3><b>  2005年1月22日,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6岁。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b></h3> <h3><b>  父亲于2004年10月去世,享年93岁。母亲在三个月之后相继而去。二老均寿终正寝,安葬在南昌市新建区东和村翠柏环抱的合墓中。</b><br></h3> <h3>  每年清明,子孙后代和村里乡亲都会到父母墓前祭奠。视频为2019年清明祭奠活动实况。</h3> <h5>  父母去世后,八位子女的家庭共有数十人之多,按老家习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聚集一堂吃年夜饭,至2019年,已持续14年。</h5><h3></h3> <h5>全家在为孙辈婚事贺喜时留影</h5><h3></h3> <h3>2006年,父母的家从省政府大院搬到了玉泉岛小区,母亲在阳台上花盆里种的梅花和竹子也移栽到了新家门前的土里。</h3> <h5>图为母亲曾在阳台上种的梅花和竹子</h5><h3></h3> <h3>如今13年过去了。每到寒冬,一树梅花傲然挺立,在风雪中怒放,清香飘远;竹子年年节节高,已经长到三层楼高了,四季常青。岁岁年年,光阴荏苒,这梅香竹韵总是牵动着我们对母亲的思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亲爱的母亲</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我们永远怀念您</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