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胡同

雨霖铃

<h3>  这里是北京——胡同 说起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的看法是比较公认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简单地说,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 说起去冬今春,我的足迹从辽宁抚顺——新宾满清故里赫图阿拉城和清永陵开始,到北京紫禁城,在历史记载的引领下,一路向西,进行了对满清文化和北京文化现象的探旅。 我的首选是按照满族的祖先排位开始,到满清王朝灭亡,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体验着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没落,把一个文明中国的历史到眼前的变革的中国,进行一次影像上的心路旅程。 这一集,这里是北京——胡同。 1984年是我的第一次北京之旅。住在木樨园的机械工业部招待所和海淀区的崇文门旅馆。 1990年是我的第二次北京之旅。住在新街口胡同一个地下人防工程招待所。 1993年是我的第三次北京之旅,住在前门大栅栏私人旅店。 2016年末2017年年初是我的第四次北京之旅,住在天桥旅店。 2019年是我的第五次北京之旅,住在前门打磨厂胡同速8宾馆。 选择这样便利的住址,是因为交通环境,能够随时随地都能去逛逛胡同。 每次去北京,胡同,是我必经的旅途。所以,我对北京胡同有着浓厚的兴趣。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gudum),《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不计其数。 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也是我近年来关注的公众号!😜胡同,记载着几代甚是十几代老北京人的生活实录,是紫禁城下生活习俗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胡同文化的缩影。现在,胡同文化除了学术交流,还有更广泛的民宿生活映影反映着京城的文化习性,让胡同文化还可以这样平铺直述的方式来谈。 说起紫禁城下的胡同文化,并不是要以严肃地态度来讨论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从点滴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以我眼中的影像来记录一个地域的时代缩影。 上世纪的北京之旅,舍得不用富士彩色胶卷拍民俗,只有算来算去地拍纪念照。只是在2016年距上次北京之旅13年后,才开始用相机记录了我眼中的胡同。 北京胡同方方正正、胡同内的四合院规规矩矩。胡同、四合院影响了几代或者十几代北京人的生活,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文化就这样贴近着我们的生活,胡同文化也就可以用这样的影像方式记载着我们的感受和我们的经历了。 紫禁城下的文化,让我能走在清晨的胡同里,老远就听见自行车🚲按过来的清脆铃铃声和晨间早点的叫卖声。这是我短暂的留恋,也是我记忆中曾经的温暖的岁月。在这里,我好奇着满清大臣们的福祉寿禄,静坐在半山书局,读鲁迅先生的文集,观看着胡适家的门洞,探询着宋庆龄故居里的不凡人生,还有2017年1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第三次看庄严的升旗仪式,体会着发至内心的自豪感和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兴奋!🤗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天安门,北京胡同,北京四合院,这些古老的建筑,是有温度的浸蚀,是有血脉的传承,是有传说的变革,是有更替的历史……。 2019.3.8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