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秦皇岛市第五中学在寻找适合自身新高考课程设计方案的道路上,大胆尝试,积极进取,提前进行模拟走班实验,旨在通过该实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充分做好应对新高考的准备。<br></h3> <h3>一、全盘考虑把方向,努力探索勇尝试</h3><h3><br></h3> <h3> 我校早在“十三五”省级立项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对秦皇岛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实践研究》中,就开始关注并研究生涯规划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影响。每两周一节生涯指导课,为选课、走班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也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指导意义。</h3> <h3> 我校特召开专题行政会议,启动走班试验。</h3> <h3> 教务处与高一年级组管理人员认真落实会议精神,详细研究走班具体方案。</h3> <h3> 经研究决定,此次走班试验采用“3+1+2”选课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学科中任意选择2门,有12种组合。采用“3+3”的走班模式,前“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不进行走班;后“3”指学生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需要走班,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h3> <h3>二、研究讨论出方案,未雨绸缪细规划</h3> <h3> 前期学生选课,采用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的形式,避免书面通知、逐层下达、纸质浪费,造成信息延误、滞后,填写信息直接生成数据,进行汇总,方便、快捷。</h3> <h3>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多次的思想动员,生涯课程对职业规划的指导,三次考试成绩与排名的分析,学生选课意向基本确定。</h3> <h3> 前期信息的采集与数据的分析,至关重要,为期一个月的酝酿与准备,选课数据统计结果基本明朗,这为接下来的教师配备,学生分配和教室安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h3> <h3>三、选课走班试运行,上下一心有条理</h3> <h3> 高一年级开始走班试验。</h3> <h3> 学生携带书本、资料和文具,按照详细课表到指定教室、指定座位,开始走班上课。</h3> <h3> 任课教师充分备课,手持特制课表熟悉学生,并开始走班实验的全新课程。</h3> <h3> 老师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课上,询问学生选科原因,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内容,讲述学科的兴起、发展与现状,规划未来的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每一位教师都详细、严谨、周密的介绍了教授学科的“前世今生”。</h3> <h3>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聚精会神,认真专注。新课堂、新同桌、新老师,让同学们倍感新奇。有着共同兴趣、志向的同学们聚在一起,更能迸发出知识的火花。但由于第一次尝试走班,有些学生还是表现了一些不适:有部分同学因走错班、上错课,显得极为慌乱;还有些同学因是新同学、新老师,缺乏熟悉感;更有一些学生因兴趣不明,选课草率,并非出于真实意愿而走入某个学科的教室,上课状态就显得较为懈怠。</h3> <h3> 学校领导和教务主任转班视察,也高度重视此次走班试验。</h3> <h3>四、认真总结强归纳,保留优势重经验</h3> <h3> 走班试验结束后,班主任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师生都将走班反馈认真填写到网络调查问卷当中。</h3> <h3> 我校又及时召开了总结会,会上,领导和任课教师们都对此次走班提出了自己意见和建议。</h3><h3> 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初探,我校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努力,收获颇丰,优势明显。</h3><h3> 1.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我校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h3><h3> 2.继续深化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学生导师制度。</h3><h3> 3.学生划分教学班时,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学生的性别、身高、平时成绩等。</h3><h3> 4.规划合理的走班路线,避免拥堵。</h3> <h3> 校长更在行政会上对走班试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更优化、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当然,提出的很多问题,也亟待解决:</h3><h3> 1.如何在学校现有条件下解决任课教师不够,教室不足,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h3><h3> 2.针对我校学情应该选择哪种走班模式?是执行“3+3”的大走班模式,还是采用“3+1+2”或“3+2+1”小走班模式?</h3><h3> 3.是否考虑学科的分层教学?</h3><h3> 4.如何对教学班学生进行日常管理?</h3><h3> 下一阶段,我校将继续不断尝试,寻找适合道路。相信在之后正式的选课走班中,我校师生能沉着冷静的实现新旧高考的良好过渡。同学们也能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快速适应,实现扬长避短,优势最大化。</h3> <h3>图片:张红日,赵艳</h3><h3>文字编辑:索敏,李聪,田珍</h3><h3>审核:梅显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