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徽州的春天,总是花团锦簇、繁花似锦,处处春意盎然,充满着诗情画意。每年的四月,映山红就争先恐后地竞相绽放,漫山遍野地点缀着春天。</h3> <h3> 大洪古道,一条开满映山红的古道,就隐匿在徽州辖内的祁门县大坦乡境内,近年来,随着户外活动的火爆和网络宣传力度的加大,大洪古道已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因古道上的映山红而名声大噪。祁门县政府更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近几年每年都在古道上映山红开的最盛时举办“大洪古道杜鹃花节”,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大洪古道赏花摄影。</h3> <h3> 大洪古道现在已成了一条经典的户外驴行线路,每年4月份映山红盛开的时节,众多户外团队都会组织驴友去走大洪古道。于我而言,大洪古道虽经典却不是一条新的户外驴行线路,我之前已去走过两次大洪古道,早在六年前跟着户外团队第一次徒步大洪古道时,就被古道上的映山红迷醉了双眼。犹记得那年大洪古道上的映山红花开正艳,大红色的、粉色的、紫色的,或迎风怒放,或含苞吐蕊,掩映着古道上的青石板路,与蓝天白云一起<span style="line-height: 1.8;">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令人心生陶醉。空气也格外清新,走在古道上,倍感身心愉悦,神清气爽。</span></h3> <h3> 趁着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哥这次清明假期回来,约上他一起再次徒步大洪古道,领略家乡之美。</h3> <h3> 鉴于我们二人都曾走过两次大洪古道,这次我们就决定不走常规路线,改走一条新线路,增添探秘的神秘感,领略大洪古道不一样的美。</h3> <h3> 我们不按常规从燕窝村上山,而是设计了新线路,从老岭脚-大洪岭-雷湖五里拐,来个南北穿越,不走常规回头路。</h3><h3> 从祁门县城乘6路城乡公交车到老岭脚村下车,车票6元,真是好便宜。下车的地方正好有几个村民站在路边聊天,我们问了去大洪古道怎么走,村民热情地给我们指了路,并叮嘱我们要带够水和食物。得益于经常户外的经验,我们早已准备充分。</h3> <h3> 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上山了。刚走没多远,就看到靠河的路边有一拔野水芹,我弯腰欲拨,却被表哥阻止了,他说:“你背着<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上山不嫌累啊?等下山后再打野芹菜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遗憾的是,后来走完全程,也没有再见到野芹菜了。相约不如偶遇。</span></h3> <h3> 这条路,严格来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古道,只是一条山路,路面是天然而成的泥土路,上面落满了枯树叶,因少有人走,落叶已层层叠叠、厚实地铺在路面上,走上去咯吱咯吱作响,给这了无人烟的丛林增添了些许活力。</h3> <h3> 路上不时有映山红出现,或零星几株孤独地立在路边,或大片成林在风中摇曳,彰显春天已经到来。</h3> <h3> 意外地发现了野桃花!嫩绿的新芽衬托着粉红色的花瓣,煞是好看。山外的桃花已开始败落,这深山里的野桃花却开的正艳!不一样的环境结不一样的果,不同的家庭养育不一样的人。</h3> <h3> 爬坡、在草丛中穿行、在枯树枝堆上跨过、在密林中行进,我们一路翻山越岭、走走停停,终于走到正道上来了,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干净整洁。古道绵延向前,坡度缓缓上升,从山路走上青石板路,一下子感觉轻松了起来。先苦后甜就是如此吧!</h3><h3> 根据古道上指示牌标记的方向,我们行至古道平台处,此处有碑刻,字迹已模糊。恰遇一位熟人,赶紧让其给我们拍合照,留影纪念!</h3> <h3> 碑刻后面的山上,发现了一个界碑,原来此处就是大坦、古溪、雷湖三个乡镇的分界处了。</h3> <h3> 我们在大洪岭头休息午饭后,从大洪古道的北坡下山。大洪古道的常规线路是行至大洪岭,便原路返回了。所以,我们下山的这条路也是鲜有人走,正因走的人少,下山的古道青石板上都已长满了青苔,一眼望去,就象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倒也成了一道别样风景。原始的、自然的,就是美!</h3> <h3> 下山途中有一老屋脊,由青石堆砌而成,门头上方有一个洞,可能是当时屋子的通风口吧,年代久远,现已无从考证。</h3> <h3> 快到山脚处,一条河流在古道侧面,沿着古道向山下流去,河水川流不息,河岸有巨石,形态各异。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相伴,风景绝佳!</h3> <h3> 好不容易走到了雷湖村,在此搭车返程。又累又热,等车的间隙,先来个冰激凌降降温。</h3> <h3> 徒步大洪古道,全程13公里,体验古道新线路,领略家乡之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