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会的明天更美好

风之韵

<h3>2019·3·16,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我们和朋友一行四人,驱车回到了朋友的故乡——榆社县箕城镇北马会村。</h3> <h3>榆社县箕城镇北马会是榆社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北马会位于县城西南方向8公里处,太长高速公路沿线,东临榆黄公路,交通便捷,土地平整肥沃,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绿色种植,优化产业结构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村中第一大姓为张家。</h3> <h3>关于“北马会”的村名,后人赋诗:</h3><h3>“传今马会会为回,</h3><h3>回字源于意愿归。</h3><h3>马会常思回马处,</h3><h3>马回回马马相随。”</h3> <h3>天公作美,晴空万里,正是航拍的好时机。</h3><h3>航拍下的北马会村 ,家家户户宽敞明亮的房屋,漂亮整洁的街道。</h3><h3><br></h3><h3><br></h3> <h3>今年就有26户的拆迁户进行了重建,并按照村委的统一规划, 统一格调,灰砖、灰瓦、灰院墙,房屋设计上都较尽脑汁,新颖别致,用村民的话说“房屋是欧式风格,庭院绿化是苏杭风格”。村民人人当先行,个个出示范,使全村的重建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h3> <h3>去年政府免费为村民种植梨树苗子——玉露香梨,希望村民能够在来年实现大丰收。</h3> <h3>北马会村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产业发展,为村民脱贫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共开垦荒地200亩,在上面发展干果经济林并在林下套种美国油葵,为村民创收10万余元。投资100万元,在村南至南马会界高标准发展“玉露香”410亩,并在林下种植药材70亩,为村民创收21万余元。由于发展模式对管理措施到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并且长势喜人。</h3> <h3>北马会村争外援引内联争取到各种绿化和宜居项目,在村容村貌、绿化美化上一直秉持冬有青、夏有荫、春有花、秋有果的绿化理念,先后建成小公园3个,花卉长廊350米,绿林面积500平方米,四旁绿化栽植法桐150余株。</h3><h3>园内柿、梨、杏、桃果,长绿树种,各种花卉品种应有尽有,将整个村庄装点花团锦簇,美丽动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宜居指数。<br></h3><h3><br></h3><h3>观光采摘,绿色家园</h3> <h3>在外工作多年的我们,每次回到家乡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建设与时俱进,新区,新街道,新楼房一片新景象,最主要还是亲情浓浓,友情纯真,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故乡这片刻的宁静与简单我们也感同身受。</h3> <h3>以下这几张图为朋友于2012年4月份清明时回乡的旧照</h3><h3><br></h3><h3>其中双头松和不老槐已经有五百年以上历史了</h3> <h3>双头松</h3> <h3>不老槐</h3> <h3>2014年12月26日,北马会村举行毛泽东 诞辰纪念日活动暨毛主席 半身像 台建成仪式;位于东西中轴线上的“毛泽东 半身像 台”由本村成功企业家张会平先生个人出资十余万元建造,以供后人瞻仰;此举得到了村委会及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大加赞扬。</h3><h3><br></h3><h3>从而体现了广大村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 的深刻缅怀和敬仰之情和期盼伟大领袖毛主席 的英容能够永世留存。</h3> <h3>当我们来到北马会村的时候,眼前所呈现的面貌已不是12年时的情形了,旧貌换新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新硬化的水泥路、具有文化色彩的涂鸦墙、神圣而庄严的寺庙......</h3> <h3>据了解,北马会村区位优势十分优越,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狠抓产业发展,致力改善村容村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今,村内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庄风貌整洁靓丽,是远近闻名的“省级卫生村”、“美丽家园”、“幸福乡村”。</h3> <h3>百年树人</h3><h3>村口挺立着两颗数百年之久的古树——“油松”和“国槐”;经晋中市文化局专家考证后,两颗古树树龄均在五百年以上,并授予两座石碑;两颗古树曾分别被原榆社县县长卫明喜题名“双头松”和“不老槐”。</h3><h3><br></h3><h3>两颗傲然挺立的古树,见证了北马会村的发展史和兴衰史,见证了北马会人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历程。那坚挺的古树是北马会村人民的精神寄托,熔铸了北马会村人民的美好愿景。</h3> <h3>该古松为北马会村的“凤形古松”,主干略微扁平,高两米处枝干分成两股,曲形向侧上,如凤凰两翼、似彩凤展翅。相传此松已阅世五百余载,曾赢得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的赞叹。</h3><h3><br></h3> <h3>古松以其傲然挺立的姿态与同样位于该中轴线上的“毛泽东 像”遥相呼应,令人惊奇的是,松树上的松灯竟然整齐划一的向主席台方向偏。</h3> <h3>于北马会村村口古树“油松”旁曾有一座古庙,始建于大明天启年间,香火旺盛,几乎有求必应;清朝年间,御赐北马会村“菩萨庙”牌匾。</h3><h3><br></h3><h3>古庙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坍塌,前几年村里集资,在原基建上重修扩建“菩萨庙”,重修扩建后的“菩萨庙”,依然保留古庙历史风貌。</h3> <h3>航拍古庙</h3> <h3>我们徘徊于菩萨庙前,看着那一株苍老的青松,一枝傲然,一枝枯黄。我感慨那傲然于青天,惜惜那枯黄中的无奈。但它就像是一座巍然的守护神,守护着庙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守护着这里的一切。同时,它也时时刻刻在看着你的变迁。</h3> <h3>古庙与五百余年之古松、古槐、古柏相互守望,很值得一观。</h3><h3><br></h3><h3>夕阳西下,古庙门前,纯朴的村民,祖祖辈辈守望着自己美丽的家园。</h3> <h3>北马会村是榆社县唯一被授予“美丽乡村”且蕴含独特资源和核心位置的风景胜地,为以后村民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h3> <h3>我们于村前的公园长廊下小憩。吮着芬芳,看着悠悠古槐摇动着翠枝,看着耸立而刻有村名的玉石,看着从旁穿越而过的榆黄公路上的车儿,想象着那最为古老的“龙驹”传说,想象着因传说而得名“马回”的神奇演绎,不禁迷恋此情此景。</h3> <h3>沁心亭角上的红灯笼,随风轻轻摆动,自幼喜欢红灯笼的我,不失时机地绕着亭子四角拍照</h3> <h3>我们驻足于毛主席的巨大壁画前,看着翠枝茵茵,吟着《沁园春.雪》,不禁钦佩于村梦,不禁钦佩于这里纯朴的民风,不禁钦佩于感恩的心。</h3> <h3>低碳生活,绿色出行,骑士掠影</h3> <h3>我们站在宽敞而靓丽的办公桌前,看着一套套崭新办公桌椅,看着投资20多万元整修一新的村委大院,不禁发出啧啧称赞。</h3> <h3>据村民介绍,每年清明和十月一,村委都要为返乡祭祖的人们奉上一顿丰盛的家乡饭:糕、馒头、菜汤等。</h3><h3>这些返乡祭祖的人都是这些年咱村走出去的人才。饭后的村委会议室,大家拉家常、诉回忆、谈发展。大家为本村本土的发展建言献策,把这些年在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帮助大家开拓眼界、增长见识。</h3><h3><br></h3><h3><br></h3><h3>真是</h3><h3>文明祭祀回乡行,</h3><h3>组织有良方,党员有方向,行动有力量。</h3><h3>这顿文明祭祀家乡饭,</h3><h3>吃着有味道,聊着有劲道,发展有门道。</h3> <h3>北马会村所见所闻真是不枉此行。</h3><h3><br></h3><h3>我们为朋友美丽的家园点赞。</h3><h3><br></h3><h3>真正是一路走来,一路欣喜。我们相信北马会这只凤凰展翅的古村,在村委会正确领导下,已经长上了飞翔的羽翼,并向着美好的梦想,一路凯歌,一路飞奔,一路光明灿烂。<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