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闻墨香 休问春风忙

孙和平

<h3>  方所----一家书店,位于成都太古里地下一层。</h3><h3><br></h3><h3> 方所的入门处标志似乎并不醒目,甚至于有些幽暗,当你走进方所身临其境的时候,你会感到灯火通明,豁然开朗 ,人流如织,墨香飘逸。我不知道是否是设计者的有意为之,方所的入门就像一个门洞一样,走进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h3><h3><br></h3><h3> 方所如其说是一座书店书城,倒不如说是书的海洋,说是书的海洋好像又有点过分,如果用书的海滩来形容似乎更确切些。</h3><h3><br></h3><h3> 到过海滩的人向往海洋的激情不言而喻,走进方所也有这样一种感觉,你会被琳琅满目书所吸引,你也会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你渴求知识的欲望刹那间也会被打开,你就像被潮水裹进港湾里的一叶浮萍,你的心也泛起波澜。</h3> <h3>  读书选书的人络绎不绝,留影拍照的也不乏其人。或徘徊于书架之间,就等一个下手的动作;或靠在一个角落,手捧一书如入无人之境;或寻一楼梯台阶而坐,品读书中黄金。不知不觉你似乎被墨香的味道所吸引所感染 。时而你像一叶小舟在波峰浪谷中穿行,时而似一座礁石任凭风浪的拍打。</h3><h3><br></h3><h3> 我也学着他人的模样寻一处楼梯台阶坐下,手捧一本诗集阅读。这种姿势虽然有点累,但我一坐也坐了近半个小时,还是被爱人的短信叫醒。她告诉我在底楼的咖啡厅等我,那里有座。于是我拿着书,穿过人群和书架来到了咖啡厅。</h3><h3> &nbsp;</h3><h3> 咖啡厅就在书架的边缘,就是为了给逛书城的人留一个读书和歇歇脚的地方。咖啡厅除提供咖啡外,还提供各种果茶香茗。爱人点了一壶柠檬果茶,玻璃壶和玻璃杯非常考究。一杯果茶,沁人心脾;一书在手,万事皆休。左邻右舍大都如此,浓厚的氛围伴着咖啡果香溢满书屋。时有人来来往往,略显嘈杂,但并不影响你读书心情。</h3><h3><br></h3><h3> 在这里读书也许没有家里的书房阳台那么清静雅致,但也别有一番风味。你能感受到一种读书的气息在悄然无息中相互传递,也能感受到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遨游时的快乐。静静的读着书做着笔记,没有谁来强迫,也没有谁来打扰,这种心甘情愿的感觉真的无与伦比。</h3> <h3>  也不知呆了多久,似乎有些疲乏,肚子也感到饿了,一看时钟到了下午三点,不知不觉到方所一游近五个小时了,我和爱人都感到时间过的好快好快,准备离开。此时有一对老年夫妻手捧着书走了进来,正在四处寻找座位,于是我和爱人站起来请两位老人坐到我们的座位上,两位老人喜形于色并对我们表示了谢意。</h3><h3> 回头看到两位老人安坐于此,我的心仿佛被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一阵轻叩,作为当下的我们,是不是需要更加珍惜光阴珍惜生命!</h3><h3> 走出方所,我意犹未尽。顺着扶手电梯我们来到了地面上,此时阳光灿烂,春风得意,一棵高大的槐树舒展着翠绿色的嫩叶向我们招手示意,似乎在说:欢迎你们加入春熙路的人流。</h3> <h3>  回到家里,我上网查了一下关于方所的介绍。方所国内第一家店在广州的太古汇,在成都太古里的是第二家,2014年开业,有4000平方米的规模。</h3><h3> 方所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处所。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唐 顾况 《从江西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其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宋 李纲 《小字华严经合论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明 宋濂 《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 章炳麟 《菿汉微言》:“破我埶易,破法埶难。如时间有无始终,空间有无方所。”方所之名也许来源于此,可见创立者的匠心独运。</h3><h3> 谁说实体店落木萧萧,关键看你是否能切准时代脉搏。如今方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书店,而是涵盖图书、服饰、美学商品、咖啡、植物与展览空间在内的一体式全新文化空间,在成都具有时尚地标的意义。</h3><h3> 如果你到成都,也许是值得你期待的一个地方。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图片来自Boom,致谢!</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