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本美篇原创作者:刘路燕;笔名:亮丽人生;1975年春,生于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归仁村。</h3> <h3>2019年的4月6日上午,我跟随威海乳山市南黄镇志愿者队长以及高中生志愿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走进我的家乡南黄镇归仁村,去看望现年94岁的残废老军人刘曰金和他那现年90岁的老伴。(这位老奶奶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支前民兵队员,跟随支前队伍手拿肩抗往前线运送过手榴弹等军用物资。)</h3><h3>当跟随爱心志愿者走近这两位曾经为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老革命的家门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门框上的几个块牌子,定睛一看,是十级星文明户和光荣人家,还有字迹被岁月抹去了的木制光荣牌。这些牌匾足以证明了老人家的革命历史和现如今的良好家风。</h3><h3>当一队人内心怀着对老人的崇敬之心迈进这个处处透着简朴而十分洁净的老屋时,不难看出,两位高龄老人是多么的勤劳。</h3><h3>走进两位老人的卧室,这里充满了温馨。窗台上和地上摆放着一盆盆地花儿都充满着生机。墙壁上贴满了彩色的年画,在这些年画中,最醒目地是一张慰问信上的两行标语: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谱写山东人民美好新篇章。</h3><h3>再看两位慈祥的老人端坐在炕上,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的。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很阳光的感觉。</h3><h3>志愿者们把带的爱心礼物递给老人,一一向老人家问安好时,老人开心极了,激动不已。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不嫌弃能来看看我们俩老人就挺好的了,怎么还用拿东西来呢。再说了,你们读书也得需要钱,怎么能让你们为我俩破费呢。”志愿者队长告诉老人家,这也是孩子和家长们对二老的一点心意。请老人欣然接受。(其中有个小插曲,当孩子们一一问候两位老人的时候,因为刘曰金老人耳背,他看着面前的这些孩子们,竟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了,还好有他老伴提示着。我对他老人家说,爷,您这些小孙子们都来看望您了,他开心地笑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纠正我说,应该是重孙子。本来就很温馨的气氛瞬间更温馨了,小屋内一片笑声。)</h3><h3>孩子们请老人讲讲他亲身经历过战争故事。老人看着孩子们说到,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参军去了战场……那个时候,我只是个小班长,战斗打响时,我们内心并不恐惧,一心想把小日本子早点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我和战友们在战斗前,相互鼓励,都说,我们怕死的话就不参军了,我们不是孬种,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后来我四肢中弹,被转移到后方医治,成了不能重返战场的残废军人。老人边说边有些情绪激动。老泪纵横地说:“好多战友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再也回不来了。我好想好想他们呀。”温馨的小屋气氛顿时变得凝重了起来,再看看志愿者队长和志愿者们,个个泪目。</h3><h3>为了平复老人的激动情绪,大家建议终止了老人继续讲革命故事。</h3><h3>情绪稍微平复后的老人说,他要为大家唱首革命歌曲和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鼓掌为他喝彩。小屋里又是欢声笑语,一片祥和。</h3><h3>老奶奶在老爷爷地感染下,也为大家唱了几首革命歌曲。她对我们说,做梦也没想到,能跟着毛主席和习主席,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让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这盛世太平,真是太感谢党了。(老人在说这些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语时,又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幸福的泪花挂满她那白皙的脸庞。)</h3><h3>在孩子们的搀扶下,两位老人在院中与志愿者和志愿者家人还有他的子女乡亲拍下了今生最温馨,透着爱心的大合影。</h3><h3>临要与老人告别时,老人说,要亲口对志愿者领导和志愿者们说一声感谢的话。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我特意为老人录下他们想对志愿者领导和志愿者们说的感谢话语。老人说:感谢领导和志愿者来看望我们两位老人,感谢不尽!”</h3> <h3>挂在门框上那些醒目的牌子。</h3> <h3>孩子们提着爱心礼物在志愿队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走进老人家中。</h3> <h3>陪同支持志愿者活动的家人们</h3> <h3>旁观的乡亲,都说,这些孩子们小小年龄竟有如此的爱心。</h3> <h3>志愿者拉着老人的手向他们问安好。</h3> <h3>两位老人看着面前的孩子们,激动不已,在为孩子们唱革命歌曲。</h3> <h3>老奶奶给耳背的老爷爷当翻译。</h3> <h3>老奶奶发自内心的话语,没有谁提示的,随心而发,把队长和志愿者感动的热泪盈眶。为志愿者点赞,为队长点赞!</h3> <h3>志愿者队长边拍照片,边向老人嘘寒问暖。当问起两位老人的生活时,老人说,他们的子女都很孝顺,特别是儿媳妇特孝顺的。</h3> <h3>老证换成了现如今的新证,再看看那些大红慰问金信封,真为老人开心。这足以说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为革命残废了的老党员,老军人。</h3> <h3>老人家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亲历的战斗故事。孩子们听地是津津有味。</h3> <h3>志愿者队长在听老人讲亲历的战争故事后,发自内心的话语:今天我们有幸听老人讲这段亲身经历的历史,以后可能我们只能从电视剧或者书本上去了解当时的场景,因为,这些英雄们正在一个个的离开这个世界,在世的已经是屈指可数了。</h3> <h3>归仁村副书记刘同竹,听说志愿者来看望老人,他在百忙中也抽时间来到老人家中。</h3> <p class="ql-block">刘同竹大哥还特意提示,老奶奶是当年归仁村遭受日本鬼子大扫荡时的目击证人。她还会唱村里人为了不忘那段耻辱原创的日本鬼子大扫荡的罪行而写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记录来源于志愿者队长</p><p class="ql-block">1942年的一天,日本鬼子扫荡了归仁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里房子一所不留的全部烧光,粮食抢劫一空,临走把村里的鸡、羊还抓空了,逃到山里避难的百姓看着冒着黑烟的被洗劫一空的自己的家,编了这样一首歌,老奶奶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p> <h3>孩子们搀扶老人到院中合影</h3> <h3>孩子们参与的公益活动,既体现了自身的素养,也折射出了他们尊老爱幼之美德。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一群火力四射地爱心小天使,他们将在公益活动中使自己越来越赋有爱心,将来的他们就是新中国最优秀的接班人。</h3> <h3>拍完合影,孩子们搀扶两位老人进屋。</h3> <h3>临别时,老人拉着孩子的手一再表示感谢他们的到来。老人家握着孩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爱在这里折射出来,闪光而感人!</h3> <h3>志愿者队长和老人的女儿在说着此行的感想。南黄片这位志愿者队长特有责任心,也特有爱心,也特敬业。为她点赞!</h3> <h3>志愿者队长发自内心的感言:虽然带的礼物不多,但是这是孩子们的一点心意。感谢家长和孩子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相信我们的公益活动会越来越好,孩子们会越来越棒,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爱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温暖。</h3> <h3>看着志愿者有秩序离开的乡亲</h3> <h3>具有爱心,具有凝聚力,具有素质的爱心满满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此行受到了老人和众乡亲的好评!</h3> <h3>两位老人与子女以及孙子的合影</h3> <h3>以下照片是我那些善良的父老乡亲,我心中最亲的家乡人。还有我家乡一角的景观。</h3> <h3>大队的库房。</h3> <h3>我们曾经的小学校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