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姜嫄水乡位于关中历史文化名镇武功镇城北,占地570亩,又一个人造景点,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巧妙融合,打造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h3> <h3>乘着踏春的风我们来到了这里</h3> <h3><br></h3><h3>姜嫄水乡建在漆水河边,三面绿水环绕。漆水河流经武功镇,和韦水、沫浴河在此交汇,形成了一片开阔的平地。</h3><h3></h3> <h3>姜嫄是农业始祖后稷的母亲,据《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姜源。</h3> <h3>武功古城,两塬夹一川,三水环绕其间,万亩油菜花海的盛开迎来了武功县4月1日第三届油菜花节!</h3> <h3>武功镇著名小吃“旗花面”,一套12元,6碗面,都没吃过也不知6碗能吃完不?饭点已过肚子咕咕,顾不得多问,每人一套。这是要辣椒的面。</h3> <h3>何为旗花面?后者咨询:鸡汤浇面、汤上漂浮葱花和鸡蛋皮,因鸡蛋皮形状为菱形,酷似旗帜状,因而称为旗花面。这是酸汤的。</h3> <h3>哈哈😄,都是吃货,七六四十二碗!</h3> <h3>教稼台位于武功县东廓道旁,为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列为中国“八大名台”之首。</h3><h3>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后稷,名弃,为姜嫄所生。姜嫄是上古有邰氏之女,配帝喾高辛氏,传说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后稷。后稷自幼热爱农业好耕种,长大后教民培育良种,种植作物,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国(今武功县)。后人为了纪念后稷的历史功绩,而立教稼台。</h3><h3>教稼台原为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h3> <h3>教稼台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h3> <h3>苏武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东临漆水,西依凤岗。苏武墓穴东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苏武节碑龙门传”为“武功八景”之一。1957年5月31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大家游兴未尽又聚到了“炝锅鱼”~~~</h3> <h3>以下照片由玲玲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