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与呐喊

安平

<h3> 呻吟与呐喊</h3><h3>&nbsp;</h3><h3>  &nbsp; 文/安平</h3><h3>&nbsp;</h3><h3> 有朋友希望我针对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是怎么对待和认识呻吟和呐喊的。盛情难却,于是就有了写这篇《呻吟与呐喊》的想法。</h3><h3>&nbsp;</h3><h3>  想法归想法,到真动笔的时候,如何辩证地看待呻吟与呐喊的时候,还就真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所以这些日子,“呻吟与呐喊”这两个词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转悠来转悠去的挥之不去。这到好,反到促使我抛开了自己原来所固有的概念,干脆就对“呻吟与呐喊”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词,变换着角度进行了一番思考。思考来思考去的,对于“呻吟与呐喊”也就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就是:我们需要呐喊,更需要呻吟。而且呐喊的本身就来自于呻吟。也可以说没有呻吟就不会有呐喊。没有呻吟也就不需要呐喊。</h3><h3>&nbsp;</h3><h3>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众所周知,呻吟不外有两种:一种是无可奈何的痛苦呻吟;一种是故弄玄虚的无病呻吟。而后者谁都明白,那是自古以来就被人厌恶的现象。此呻吟非彼呻吟,我们尽管不去理它。而前者恰恰才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倍加关注的呻吟。</h3><h3>&nbsp;</h3><h3><br></h3> <h3>  我们都欣赏过蒋兆和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作的《流民图》。蒋兆和先生用他的画笔,将在日寇铁蹄下受压迫和奴役,因无家可归而流离失所的,众多老百姓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如果我们只是一幅一幅的个体地去欣赏《流民图》,那么所看到的只是一种凄惨和悲凉,给人的感觉,只是一种痛苦的呻吟。但如果你将此图整体的展开来看的话,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当一幅完整的画卷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当你从头到尾细致地浏览品味过的时候,你所感到的,就不仅仅只是呻吟了。那一幅幅痛苦的呻吟汇成了一种强烈的力量,正在猛烈地撞击着你的心,产生出了一种压抑与愤怒的感觉,进而会油然地生发出对日本侵略者仇恨的怒火。而正是由于这些痛苦呻吟的凝聚产生的力量所迸发出的怒火,又会让你自然而然地从心底吼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呐喊。恨不能马上奔赴抗战的疆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很显然,这呐喊的力量,就是来自于《流民图》中那一声声痛苦的,凝聚在一起的呻吟。<br></h3><h3><br></h3><h3> 由著名诗人光未然同志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共同创作完成的《黄河大合唱》,可以说是一部气势恢弘、永垂青史的篇章。</h3><h3><br></h3><h3> 而在《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和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以及第六乐章《黄河怨》这三部分乐章中,不论是在音乐的旋律还是歌词的内容,绝大部分都蕴含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与蹂躏的控诉。这声声血,字字泪的控诉,不啻为一声声直刺入人们心扉的,痛苦的呻吟。</h3><h3><br></h3><h3> 而正因为有了这些痛苦的呻吟做铺垫或者说是基础,才能够很自然地引发和烘托出了呐喊与怒吼。使得接下来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和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所爆发出的高潮,产生了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h3><h3>&nbsp;</h3><h3>  可以说,呐喊是呻吟的综合与凝聚,而呻吟是呐喊所必须的力量。</h3> <h3>  在21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由呻吟综合与凝聚成的呐喊。这是由于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产生出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矛盾所形成的结果。</h3><h3>&nbsp;</h3><h3>  而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矛盾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所造成的现象,统统称之为呻吟。</h3><h3><br></h3><h3> 这里面,既包含了人民群众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生活、学习、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困难所发出的呻吟;也概括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公共财产由于上述原因,被一些贪污腐败分子疯狂吞噬后所发出的呻吟;还包括由于上述原因,使得国家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文物资源、动植物资源、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建设等方面遭受到重大损失和浪费而发出的呻吟等等。</h3><h3>&nbsp;</h3><h3>  毋庸质疑,通过这些现象或者说是呻吟的综合与凝聚,必然会形成呐喊的。</h3><h3>&nbsp;</h3><h3>  但是,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早已经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这种前提下,呻吟与呐喊这两个词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地位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健全,会自然地改变其本身性质的。所以,我们现在基于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呻吟的综合与凝聚出的呐喊,都应该,或者说必须是满怀正义感和高度责任感的呐喊。</h3><h3>&nbsp;</h3><h3>  这种呐喊,就像交响乐中的和弦,必须要伴和着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旋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最和谐,最优美的声音来。这种呐喊,还是善意的提醒,这提醒,是为了让我们的领导干部、人民公仆时刻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执政之重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这种呐喊,也是声声的呼唤,这呼唤,是为了让我们的领导干部、人民公仆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都能够真正地做到迅速及时地出现在群众的身边,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这种呐喊,更是常鸣的警钟。这警钟,是为了时刻警醒我们的领导干部、人民公仆,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拒腐蚀,永不沾。”一定要牢牢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永远清楚你手中的权利是人民所赋予的。你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权利,而没有为自己谋取私利、贪图享乐的权利。更没有贪污腐败,欺压人民的权利。更要时刻牢记这样一条永恒的真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更不要忘记了这样一句警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h3> <h3>注: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