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家乡,是小时候一心想逃离却离不开,长大后随时怀念却难挤出时间回去的地方。</h3> <h3> 随着慢慢长大,我们离家乡的人和物也越来越远,然而,压在心底的记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清晰。</h3> <h3> 父母健在,家乡便是家乡,无论多少岁,我们,也仍然是他们眼中的孩子。每次回家,父母亲总要问清楚我们每个人上次离家后的境遇,总要把村里的人和事跟我们分享一遍。</h3><h3></h3> <h3> 改革开放,既为人们发家致富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也使得家人因四处奔忙而聚少离多。过年,是家人、亲朋难得的团聚时光,天伦之乐,在春节感受最深。</h3> <h3> 家乡,有着儿时不屑一顾,长大后却看不全、看不够的风景。庆幸的是,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工作,从单位到家里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回家,可以“说走就走”。</h3><h3></h3> <h3> 每次回到家,我都爱爬上楼顶看看四周的风景。这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象。</h3> <h3> 春节时的家乡田野:绿油的麦苗、豆苗与金灿灿的油菜花既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美不胜收!</h3> <h3> 清明节的家乡田野:既有播种的期待,也有收获的忙碌,田地里,小麦成熟了,油菜成熟了,秧苗也绿了,牛皮菜也快成熟了。</h3> <h3> 夏天的家乡田野:是四季中色调最统一的季节,放眼望去,水稻、烤烟、包谷,均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尽显丰收前的安静与祥和。</h3> <h3>夏天的山川,还孕育了地方美味——野生菌。</h3> <h3> 每次回家,我都爱在同一个位置记录下家乡田野的景象。</h3> <h3>这个小小方櫈,承载了两代人的梦想,在它的陪伴下,家里走出了两个大学生。</h3> <h3> 这次清明节回家,正赶上麦子成熟,父亲决定烤麦穗给女儿吃。于是便带着我和女儿到了田野里釆麦穗。这,也正是我儿时的美好记忆。</h3> <h3> 当要离开的时候,父母亲,仍会不怨其烦的像第一次离别时那样,对我们每个人作一番叮嘱。其实,叮嘱的内容每次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回答,也每次都是“好的”,“知道了”之类的话语。然而,儿时的心境与现在,却大不相同,那时候,多半是应付性的回答,此时此刻,心里却充斥着离别的惆怅与不舍,虽还未离开,却早已盘算着下次的归期。</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