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建设的范本

观复

<h3>——为了留住那些乡愁</h3><h3> 图/文:观复</h3><h3> 家乡的老屋,年久失修了。火着的着了,虫蛀的蛀了,雨毁的毁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已化作残垣断壁。</h3> <h3>  听说,村干部们也盼着有一天,老屋全倒了,让推土机推平,筑起大马路,规划一排一排的房子,卖地基解燃眉之急。当家的,不好当。村要建,债要还。没错,有钱好办事儿。</h3><h3> </h3> <h3>  当然, 家乡乡镇干部有见识,也有用心思考,我也聆听过,专业让我感动,心中也有乡村勾画:白墙碧瓦,石级弄堂,水井鱼塘,花草树木,蛙鸣鸟啼,萤飞蝶舞,廊桥流水,稻黄菜绿…………</h3> <h3>  文化部门也认真,做了摸底调查,白纸黑字登记在案,从历史文化去定位,有价值的老房子确实不多。你说四合院吧,是中国民居的最大特色。改革开放春风一吹,青壮年都往外跑,赚到钱了,回家造新房子。老房子没人住啊,雷峰塔曾经都倒掉了,何况是四合院呢。</h3> <h3> 情怀归情怀。上面有个死命令,一户得一宅,有18亿亩的红线呢。让该倒的房子还是倒掉吧。</h3> <h3>  老宅不让,新宅不造。鸟不能换,笼还须腾。</h3> <h3>  世界很大,真的很大。说浙江人很有钱,是未来中国的缩影。可能我们村穷一点吧。还是重申一下,村支书主任有一个共同的梦:还是让老屋快点倒掉吧。</h3> <h3>  忽然发现,上海还真比浙江有钱,而且还有想法。照片拍到的这些镜头,离我的住处不远,就雪藏在那里……</h3><h3> 我瞧来瞧去,嗯,这应该是我,不,应该是我们,我们心中的中国乡村模样……</h3> <h3>  这个村,地图上叫杜宅。</h3> <h3>  据了解,整个村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没有变。瓦好像翻新更结实了,斑驳的墙已经刷白了,凌乱的电缆线不见了,细微之处更精致了,功能性方面更人性化了,居住环境更优美了。</h3> <h3>  我在想,不光是有钱好办事,有钱花还得懂得花钱的学问。说学问可就大了。</h3> <h3>  这叫做留住乡愁。中国农村建设需要的范本。</h3> <h3>  照片中所有的元素,原汁原味来自于中国,是中国土地上数百年的传承和演变。</h3> <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的共同记忆。</p> <p class="ql-block">  魔都上海,是现代化都市的缩影,超高层建筑密度世界第一。多少仁人志士担心啊,土地表层沉降太快了,再过200年,上海变成海下了。200年前是个小渔村,200年后还是一个渔村。这不,上海已经着手开始建设乡村了。</p> <h3> 确实,鲜有人知道,上海是乡村建设的先行者。</h3> <h3> 其实,一切为了留住乡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