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陈小琴 琴心剑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左起:刘朝春、陈小琴、吴志民</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坚持不懈的正本清源</span></p> <p class="ql-block">  小说《团圆》,只有一句话提到王成牺牲,所以王成是电影《英雄儿女》再创作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信兵部于2007年“八一”建军节,建军80周年在礼堂门前建成的一尊塑像。</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源:百度</h3> <p class="ql-block">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一部战争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p><p class="ql-block"> 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了胜利,向我开炮!</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握爆破筒,高呼“向我开炮”的场景,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这位英雄就是志愿军某团的通信步话员——于树昌。</h3> <h3>电影《英雄儿女》片段</h3> <h3>  《英雄儿女》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 (1930年—2017年9月27日)(刘世龙,1930年出生于安徽萧县,1939年参加新四军,先后在西南艺术剧院、北京电影学院学习,长影演员,主演《英雄儿女》《刘三姐》等影片40部) 。</h3><h3> 刘世龙在2010年10月25日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王凤阳、邱瑞贤采访时说,“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报告文学里的原话,不是为了戏剧编出来的,所以才能打动观众。王成的故事是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一位叫于树昌的志愿军战士。于树昌牺牲后,排长孙绍军和记者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篇报告文学《向我开炮》,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由周扬和郭沫若主编的报告文学集《志愿军一日》里面。近几年来,有些人说王成的原型还活着,王成的原型有好几个,我觉得这是亵渎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起码,在我们拍片的时候,去刘世龙还回忆导演武兆堤在拍《英雄儿女》选择男主角王成时,提出要刘世龙出演这个角色。刘世龙表示:“请导演放心,我一定演好,”说完打起背包到长春郊区他原来所在部队下连当兵。到部队后,站岗、放哨、投弹、刺杀等项目,他都一项不漏地参加训练。3个月下来,刘世龙身上有了英雄的气质。刘世龙为演好英雄王成,仔细阅读了文学剧本和分镜头本,反复体会导演对人物的要求,对王成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对重场戏的表演层次、动作都作了充分考虑。到了拍摄现场,刘世龙处处表现出英雄样,人们都敬而待之。单是拍摄王成冲过炮火硝烟的镜头,刘世龙就吃尽了苦头。到了实拍,刘世龙就要在不断有爆炸、遍地燃烧的火海里冲过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烧光了,鬓发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烧了多处大泡,疼痛难忍。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化妆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鬓角,刘世龙顾不了胳膊上已烧成的多处水泡,咬着牙再次从火海中奔跑冲杀过去,这样两遍下来,刘世龙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难以计数了,刘世龙对此不声不响,下来敷上一点红药水,就算没事。</h3> <h3>  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1923年12月出生,河南省武陟县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武陟县广济小学。1938年1月入伍参加八路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工团副团长、军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总政文艺处处长、思茅军分区副政委、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副军职待遇。著名革命电影《英雄儿女》编剧。1983年7月离养后,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活动,为培养教育青少年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沈阳军区、总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离休干部、离休干部标兵;被国家民政部等7部委授予“老有所为金榜奖”。</h3><h3>  印象河南网.2013/7/15刊登《英雄土壤育英雄——访《英雄儿女》编剧毛烽》——讲述《英雄儿女》(节选)。</h3><h3> 20世纪50年代,为了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鼓舞全国人民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宣部等部门决定拍一部志愿军战士英勇献身精神的影片,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将巴金创作的反映抗美援朝亲情的短篇小说《团圆》(1961年8月《上海文学》)推荐给长春电影制片厂,并责成将它改编为电影。</h3><h3> 导演武兆堤接受了这个任务。他看完了登在《人民文学》上的稿子《团圆》,感到确是一个好本子,但要将不到二万多字的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却决非易事。于是,武兆堤想起我这个抗大时期的老同学。当时,我在总政任副主任傅钟将军的秘书,武兆堤找到我说:“这改编的事就得找你了,你在朝鲜战场生活战斗了五六年,有着跟小说里同样的经历,小说《团圆》太简单了,必须要有大量的素材来充实它。” </h3><h3> 我推脱说:“没有写电影剧本的经验。”“还要啥经验?你在朝鲜战场上,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故事,如能融入剧本里,就是最好的经验!”见实在拗不过武兆堤,我就接受了这个工作,和武兆堤一起废寝忘食、彻夜笔耕了20多天,终于将剧的雏形框架搭了起来。一番反复斟酌后,总感觉还不够味,没有把主题表达出来,特别是主人公的塑造,缺乏鲜明的个性。 </h3><h3> 怎样才能更生动地体现出志愿军英雄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精神呢?当然是以推出的现有典型为好,可是小说里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况且,在英雄的典型当中,已有了堵枪眼的黄继光、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的邱少云……几经思量,所有的构思均不理想,仍尚需调整。一天,我突然想起了在朝鲜战场上保留过两个厚厚的《志愿军一日》记录本。</h3><h3> 它可不是普通的记录本,而是前线战士亲手记录的真人真事,共有上千篇日记。我兴奋地从箱子里翻了出来,细细地翻阅品读,里面有:418团战士腾桂桥,拉响爆破筒与20多个美国鬼子同归于尽;422团连长扬宝山,抱起大石头与美国兵同归于尽;422团一位43岁的老连长,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握着两棵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415团在朔宁前线战斗中,涌现了25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特别是步话机员于树昌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我。</h3><h3> 激战中,于树昌被派去参加281.1高地东山腿的争夺战。经过一整夜的战斗,整连官兵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不断用沙哑的声音呼唤炮火支援,从早晨到中午,有时来不及调炮,他就跳出去,用手榴弹阻击敌人。战斗到了12时,敌人从三面包抄上来,密密麻麻的向王树昌逼近,他连续呼叫我军炮火:“快打周围50公尺!打30公尺!打20公尺!”,团长孙斌急切问他:“你在什么位置,有何危险?”他庄严急切地呼喊:“别顾我,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h3><h3> 最后,他高喊;“首长同志,亲爱的战友,再见啦……”接着,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成群的敌人,同魔鬼同归于尽。读此,片中王成的形象瞬间脱颖而出——从呼叫炮火支援,直至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不加任何虚构,把于树昌的事迹搬上银幕即可。所不同的是,仅仅把于树昌的手榴弹换成了王成的爆破筒。对于影片文工团员王芳的形象,我是不陌生的,我爱人宁敏就是文工团员,文工团的生活,我是熟悉的,象王芳歌唱炊事员的临场采访、现场演唱,或行军途中的呱哒板宣传,都是朝鲜战场宣传鼓动工作的真实再现。<br></h3> <h3> 志愿军老战士买荣彦的回忆,还原了英雄高呼“向我开炮”的悲壮一幕。</h3> <h3>  1953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第三阶段。当年的夏季反攻战,志愿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汉江以北向李承晚的伪二、五、八师实行打击。</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 <font color="#ed2308">买荣彦的回忆,从1953年5月28日深夜开始。</font></b></h1><h3> 当时,买荣彦所在部队接到指示:组织一支85人的突击分队,夜半插入伪二师守备的核心阵地8251高地。在这支小分队中,孙绍均担任队长,买荣彦担任副队长。按照上级的预定计划,这支小分队只要占领了这个阵地,就可以控制左右两侧敌军的阵地。</h3><h3>  半夜时分,小分队顺利插入敌后,全面占领了8251高地的主要位置。在向团里报告后,团长指示,搞清地形,标明火力点位置,拂晓以前返回。</h3><h3> 然而,次日3时,敌军突然组织一个营实施了快速反击,小分队被缠住了。</h3><h3> 情况危急,孙绍均让买荣彦带人撤退,买荣彦却坚持让队长撤退。在反复争了几次后,买荣彦不得不服从命令,带领10名战士撤离了高地。孙绍均则带领大部分战士和于树昌留在了阵地上(于树昌是步话员)。</h3><h3> 在撤离过程中,买荣彦和战士们被敌人发现。敌人派出一个连反复阻击,在将敌人的步兵打退后,战士们又遭到敌人炮火的反复拦截。经过数次交锋,最后买荣彦带着仅剩的5名战士在拂晓前回到团部,向团长报告了情况,也把战士们冒死绘制的火力点位置图交给了参谋长。团长让其他同志回去休息,把买荣彦留在了指挥部。</h3><h3>  买荣彦清晰地记得当时团长的命令:“你留在指挥部等消息,必要时和8251联系。”恰恰就是这个让他留在指挥部的命令,他听到了来自阵地上的最震撼人心的呼喊</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8251高地的惨烈坚守</font></b></h1><h3> 中午时分,指挥部接到报告,8251高地的处境相当危险,战士伤亡很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增援或者反击,都得等到天黑以后。</h3><h3> 团长、政委和参谋长牵挂着高地上的战士,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组织全师主要炮火,依靠于树昌的报告,掩护8251高地的战士们坚持到黄昏,等待大部队的进攻。</h3><h3> 报话机里,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对话,一次次精准的报告,将8251高地上一场惨烈的坚守战记录了下来。</h3><h3> 8251高地上第一次传来了声音:“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h3><h3> 买荣彦一下子就听出来是于树昌的声音。在随后的对话中,于树昌不断地和指挥部联系,报告高地上的敌情,指挥炮火进行准确打击,压制了敌人的嚣张气焰。</h3><h3> 买荣彦回忆说,当时团长就坐在报话机旁,一根接一根地吸烟,静静地听着于树昌的报告。整个指挥所里,除了报话机的应答和呼叫声,没有其他声音。</h3><h3> “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快打‘东山腿’!”</h3><h3> 一阵炮火之后,于树昌再次呼叫:“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我是8251,约三个排的敌人从2号、4号目标分三路向我们运动,快打2号和4号目标!”</h3><h3> 又一阵炮火之后,于树昌大叫:“打得好!打得好!天津二号,敌人又从洼地上来了,快开炮!大约一个连!”</h3><h3> 指挥部里,回荡着于树昌激动人心的呼声,而正是这呼声,调动着我军的炮火,一次又一次将敌人的进攻打了下来。</h3><h3> 买容彦心里清楚,8251高地上的战友们几乎是在虎口拔牙,随时都会有牺牲的危险。然而,从于树昌的呼声中,却听不到一点儿畏惧和对自己安全的担忧。大家听到的,都是他准确的报告,和敌人退下之后的欢呼声。</h3><h3> 指挥所里的同志们都松了一口气,高兴地讨论着刚才的战斗。</h3><h3>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人的反攻一拨接一拨。8251高地上,于树昌几乎是用报话机在直播一场惨烈的坚守战。</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font color="#ed2308">“向我开炮!祖国万岁!”</font></b></h1><h3> 大家的讨论刚刚进行了一会儿,于树昌又开始呼叫:“8251呼叫,快向1号目标射击!敌人又上来一个连!快开炮!加空爆弹跟踪射击!快打!快打!”</h3><h3> 突然,步话机里一下子失去了于树昌的声音,整个指挥部安静下来。</h3><h3> 买荣彦回忆说:“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全部在为于树昌担心。”</h3><h3> 团长噌的一声站起来,从步话员手里抢过话筒:“8251!8251!我是天津二号,我是天津二号!8251!8251!快回答!”</h3><h3> 1分钟、2分钟……5分钟过去了,时间似乎凝固了。</h3><h3> 于树昌还是没有回答。</h3><h3> 团长脸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又接着呼叫:“前沿观察所,8251阵地情况怎么样?”观察所回答:“8251出现大批敌人,手榴弹和爆破筒爆炸声此起彼伏,阵地可能失守了!”</h3><h3> 团长和另外一个步话员开始一齐呼叫:“8251!8251!我是天津二号,我是天津二号,听到请回答。”</h3><h3> 不一会儿,报话机里响起了嗡嗡声,紧接着又传出了于树昌的声音:“我是8251!我是8251!”</h3><h3> 团长激动地说:“我是天津二号,刚才出现了什么情况?”</h3><h3> 于树昌回答:“刚才有几个敌人从山梁后边偷偷爬到了我的地堡边,我用手榴弹把他们打回去了,顾不上呼叫。”</h3><h3> 团长问:“你还有多少弹药?”</h3><h3> 于树昌回答:“我这里只剩下一个重伤员,两箱手榴弹,两个爆破筒。”</h3><h3> 忽然,于树昌又提高声音,开始呼喊:“天津二号!天津二号!敌人又上来一个连,目标○号,快开炮!”</h3><h3> 团长心疼地说:“8251,你要保持体力!”</h3><h3> 于树昌回答:“不要管我,快打击0号目标!敌人又从洼地上来了,快打!快打!”</h3><h3> 团长又问:“8251,你的地堡墙土有多厚?”</h3><h3> 于树昌着急地说:“天津二号不要问,快打!”</h3><h3> 团长焦急地继续问:“8251,敌人距离你有多远?”</h3><h3> 于树昌回答说:“70米,50米,30米……再近些!”</h3><h3> 整个指挥部里,回响着报话机里传出的声音,所有的人都在担心阵地上的于树昌。</h3><h3> 突然,于树昌连代号也不用了,直接呼叫:“团长,团长,我的地堡被包围了!快打我的地堡!”</h3><h3> 团长急忙问:“于树昌你说什么?”</h3><h3> 于树昌高声呼叫:“团长!团长!敌人在我地堡上边,对着地堡打,向我开炮!”</h3><h3> 紧接着,报话机中留下一阵高呼:“团长!团长!向我开炮,祖国万岁!向我开炮!祖国万岁!”</h3><h3> 耳机里传来一阵爆炸声,随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h3><h3> 此时,买荣彦失去了控制,一把从团长手里抢过话筒喊:“于树昌,于树昌!”...</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 于树昌高喊“向我开炮!祖国万岁!”。</font></b></h1><h3> 然而,任凭他把报话机刻度盘上的每一个刻度转遍,报话机里依然没有声音。</h3><h3> 指挥部里,留下的是大家对于树昌的牵挂,回荡的是于树昌高亢的呼声:“团长!团长!向我开炮!祖国万岁!向我开炮!祖国万岁!”</h3><h3> 英雄的声音在指挥部里回荡,在整个朝鲜战场上回荡,在电影屏幕上回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震撼人心的呼喊,一直在买荣彦心里回荡:“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于树昌,他是我们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骄傲!”</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英雄的手指,还套着爆破筒的拉环。</font></b></h1><h3> 电影中,王成拿起爆破筒,高喊着向敌人扑去……</h3><h3> 现实中,在于树昌高喊过:“向我开炮!祖国万岁!”之后,团长就下达了复仇的命令。万炮齐射中,无数炮弹带着大家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在8251阵地上一齐爆炸。</h3><h3> 密集的炮弹,在黄昏步兵反击前一直没有停止发射,敌人也始终没有在于树昌牺牲的阵地上站住脚。</h3><h3> 当黄昏来临,部队反攻上去之后,8251阵地上依然保持着白天激战的面貌,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尸体。</h3><h3> 于树昌的地堡,一半已经被炸塌,洞口有9具敌人的尸体。买荣彦和战友们在门旁找到了于树昌的遗体,他的手指上,还套着爆破筒的拉环。遗体的旁边,是被炮弹炸扁了的沾满血迹的报话机。</h3> <h3>焦作晚报</h3> <h3>  当年于树昌所在师副师长,281.2高地战役指挥员之一谢长华(谢长华1917年出生,湖南省浏阳人。1952年1月赴朝参战,任23军73师副师长。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在2010年10月9日在丹东风云网上发表题为《王成的真实形象——真实英雄于树昌》的文章,回忆了于树昌的牺牲经过:</h3><h3>  1953年6月29日,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奉命对石岘洞北山地域281.2前沿西北两无名高地之敌实施攻击。我来到218团指挥所。和团长孙斌、政委许城一起研究了进攻方案。6月29日22时10分,在我强大炮火猛烈急袭敌阵地后,敌阵地一片火海。通信连一班步话机员于树昌同志,一次次地向团指挥所报告战斗情况,要求炮火支援。在炮火猛烈支援下,连续打退了敌整班整连的6次反扑,打死打伤300多敌人。天亮之后,敌人的反扑更加频繁猛烈。敌炮火把整个阵地上和阵地前沿的土块都翻了个遍,这时,阵地上其他同志全部阵亡,北无名高地的战斗,就靠于树昌一个人沉着地指挥、调动炮火,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把敌人打得懵头转向,搞不清我阵地上到底有多少兵力在坚守。到中午12点25分时,敌人一个多连的兵力连续反扑,向于树昌所在的地堡围了上来,情况万分危急,我们千方百计的数次增援都未成功,我炮火向敌阵地猛烈射击,但也没有阻挡住敌人的反扑。当时的情形我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在团指挥所的耳机里,听到英雄于树昌连声急促地大声呼喊:“快打呀!敌人包围了我的地堡!快射击!猛打!猛打!打我的地堡!”“炮兵同志,开炮呀!别管我,向我开炮吧!”“猛打呀,敌人上了我的堡顶。”“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地堡,开炮!向我开炮!”“首长,同志们,永别了!英雄跃出地堡,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敌群,嘣……,耳机里传出一声爆声,接着一切声音都沉寂了。 我和孙团长、许政委都睁着火辣辣的眼睛,看着北无名高地于树昌拉响手榴弹爆炸起浓烟的方向,当即拿起电话筒,大声喊道:“全线所有炮火,急袭山腿,狠狠地打!”随着话音,所有大炮一起怒吼,刚爬上山的敌人,顿时被葬入冲天的火海中。我方复仇的炮火,在黄昏之前一直未停止射击。于树昌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英勇事迹鼓舞着我军将士,他的英雄事迹,为我军塑造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英雄形象。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同志,那是千真万确的。</h3> <h3>此图来源齐勇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r5hy15?share_from=others&amp;v=4.10.1&amp;share_user_mpuuid=83e9d77cdea31f5499494968132481a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雪后的通信兵大院</a></h3><h3><br></h3> <h3>  感谢本文于树昌塑像摄影齐勇大校,2019年4月4日摄于通信兵部大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