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海上白衣侯 文/摄/制作</h3> <p>自打有了手机美拍,这世界于是彻底美丽。朋友圈里,娉娉婷婷千娇百媚挤满了西施貂蝉王昭君。五十六十的中国大妈们也一个个凤凰涅槃般地成了二八三八的花季大姑娘。</p><p>真好。满满的正能量……</p><p>单纯地从娱乐角度说,应该向发明手机美拍者鞠躬致敬。</p> <p>在各种摄影网站上,佳人加美景成了主旋律,加上各类高清晰镜头和后期制作技艺,使你不用查字典就直观到了“漂亮”这词是一个什么东东。</p><p>然而,我一直偏执狭隘地认为,照片的生命力不在于漂亮,而在于内涵。</p><p>同时我仍然偏执狭隘地认为:</p><p>再美的人和再美的景合成不了最美的照片。</p> <p>记得很多年前,我和一位亦师亦友的记者朋友有过一场关于摄影价值观的争论。</p><p>朋友说,人物摄影的价值在于时代性和思想性。</p><p>我说,人物摄影的价值和文学作品一样,其生命就在于反映人性,散发人性的光辉。</p><p>都对。</p><p>也都偏颇。</p> <p>把摄影纯粹当做娱乐和留下“到此一游”标签的,也没错吧。</p><p>这些应该都是摄影的功能啊。</p><p>其实:</p><p><b>什么样的照片,反映了你什么样的内涵。</b></p> <p>我喜欢抓拍各色人物形象,所以,放弃了挚爱的单反相机。因为,用手机更能随时、及时、快速地捕捉到一些转瞬即逝的人物动态,虽然它没有单反相机高大上高清的像素,但它是摄影战线的快速反应部队啊。很多的场景,当你从包里拿出相机时很可能就已经消失了,尤其是人物动态那是转瞬即逝的,不会给你留多少时间。摄影和绘画一样,也有很多流派。最崇尚郎静山大师的中国画意摄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有“影中有画”之称,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但是,敝帚自珍,或者说是不可救药,我还是喜欢用手机抓拍小人物形象。因为我是其同类,悲其所悲,乐其所乐。</p> <p>再美的山水楼宇大宅小巷,缺少了人,那就什么也不是。</p><p><b>人性,就是神性。</b></p><p>我知道这些照片充其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山林田间一朵拙微的野花。甚至连野花都算不上,只能算野草。</p><p>然而:</p><p><b>哪怕是世界上占有再多财富再大权力的最牛逼的人,却不能独占春风。</b></p><p>野草野花和牡丹芍药一样,同样享受春风的宠爱,同样拥有完整的春天。</p><p>所以,我爱所爱。</p><p>衣带渐宽终不悔。</p>